儿童抽动症高发年龄段(儿童抽动症可怕吗)(1)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不能作为治疗依据,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转自小荷App真实医生笔记

【基本信息】女 ,10岁

【疾病类型】抽动症

【治疗医院】哈尔滨市第一医院(三甲)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认知行为干预治疗

【治疗周期】门诊治疗一个月

【治疗效果】基本好转,病情稳定

一、初识患者

2018年7月,接诊了的一位可爱的小女孩,李XX,10岁,因“肢体不自觉抽动伴皱鼻子、清嗓子,脾气暴躁1个月”来院就诊。小患者的母亲跟我说孩子在1个月前和学校的小伙伴闹矛盾后,回家就开始皱鼻子,挤眼睛,做鬼脸,身体还不自觉抽动,1周之内脾气也变得特别暴躁,骂脏话,注意力也不集中导致成绩下降,起初家长还以为是孩子学了不好的习惯,还严厉教育了一番,过了3周后发现并未见任何好转,所以来院就医。为明确病情,需系统检查后治疗。

二、患者的治疗过程

根据患者来门诊时的症状表现,我们完善了治疗前的相关检查,经查体及神经系统检查均无明显异常,颅脑CT和脑电图检查未见异常,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评测32分属于中度抽动,结合患者出现不自觉身体抽动伴挤眉弄眼,食欲不振等表现,我们综合诊断患者患抽动症的可能性较大。

根据上述诊断结果,我们为其制定了治疗方案,以药物、行为干预结合治疗为主。并为其定制了治疗方案,给予氟哌啶醇起始计量口服;7日后增加剂量;同时维生素B6、硫酸镁口服,用以减少氟哌啶醇的副作用;辅助认知行为学疗法,首先我们与孩子单独交谈,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和烦恼,再与家长单独交流请家长参与治疗的过程,指导孩子发现自己无法控制的冲动动作,如皱鼻子,挤眼睛,并鼓励其与之对抗,如想挤眼睛时睁大眼睛与之对抗,成功后给予积分奖励;再请家长参与与孩子一起开发一项新技能,我们安排了讲故事给家长听,一起制作画报,为了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一周进行3次。

治疗进行至第三周的时候,患者的抽动症状已经得到极大改善,并嘱咐家长给孩子减药,氟哌啶醇减量。第四周时患者抽动症状几乎已经消失,减药之后也没有任何反复。4周后行为学疗法疗程结束,家长反馈孩子已经好几天未出现不自主的抽动症状了,再行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检查结果为18分,叮嘱家长继续将氟哌啶醇减量。

……

点击>>>「链接」<<<继续阅读治疗过程、注意事项、医生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