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近几十年再也没有出现过像样板戏一样,继承了传统又融入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原因很简单,就是由于样板戏掺杂太多的政治因素,导致那个时代过去之后,人们对样板戏只字不提,噤若寒蝉,下意识的避免提到样板戏。

随着近些年思想解放,人们对于样板戏也宽容起来,但那种集合一个时代的水平去上演的样板戏,里面有着无数优秀演员的呕心沥血,现在一个两个剧团来编排,还真的难以超越当年的八大样板戏。

八大京剧样板戏的特点,近些年京剧界不演样板戏了(1)

戏剧界对“八大样板戏”的说法,有个不成文的“共识”,即认为按时间顺序上说,1966年11月28日首都文艺界宣布的那“八出”,是“第一批样板戏”,而在1970年以后出现的《龙江颂》、《杜鹃山》、《红色娘子军》、《平原作战》以及《红嫂》、《磐石湾》等,称为“第二批样板戏”。

不过,在第二批中,除了《龙江颂》、《杜鹃山》的水平和影响尚可与第一批比肩外,其他几个就逊色多了,有的甚至已被观众遗忘。

八大京剧样板戏的特点,近些年京剧界不演样板戏了(2)

比如说京剧《平原作战》,表现的是抗日战争中“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思想,虽然主题很积极,但那些剧情都是从人们耳熟能详的电影《平原游击队》、《地道战》、《地雷战》和小说《铁道游击队》、《敌后武工队》的有关情节中拼凑起来的,没有什么新意,人物形象也不丰满。

在那个时期过去之后,样板戏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偃旗息鼓。而样板戏的重新出现,是在1986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李铁梅”的扮演者刘长瑜演唱京剧《红灯记》中的唱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这是那个时期后样板戏首次在重要晚会上亮相。

八大京剧样板戏的特点,近些年京剧界不演样板戏了(3)

虽然这次演出受到非常多的戏迷欢迎,但这次演出却在知识分子的群体中引起了巨大的争议,甚至连当时非常知名的作家巴金也参与了这次论争,但他是持坚决的反对意见,他写了一篇散文,写到样板戏在他心中留下的抹之不去的阴影:

“好些年不听样板戏,我好像也忘了它们。可是春节期间意外地听见人清唱样板戏,不止一段两段,我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我接连做了几天噩梦……我怕噩梦,因此也怕样板戏。”

八大京剧样板戏的特点,近些年京剧界不演样板戏了(4)

巴金是文艺界的泰斗,他的话自然有很多人附和,于是好不容易振兴样板戏的苗头,却因此被一群作家们给熄灭了。

然而样板戏这种艺术,并不会因为一部分人的反对,就无法发展的,反而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大放异彩,当时《智取威虎山》首先重新整剧复排,之后在1996年又复演舞剧《红色娘子军》,初定为演出三场,因反应热烈又加演一场,上座率达到百分之百。

八大京剧样板戏的特点,近些年京剧界不演样板戏了(5)

《为何怀念动乱时期的产物?》一文中曾分析过样板戏重演的现象:“样板交响乐的重新上演较迟,原因是不易凑齐大队的演员、中国乐器和京剧艺员,同时也因为老艺人在XX期间吃了很多苦,他们对样板戏深恶痛绝。但随着老艺人退休,反对力量也逐渐消减。

由于样板戏政治色彩过浓,今天,只有讲述1949年以前,与地主、日本和国民党抗争的戏才能上演,讲述1949年以后,主题是打击‘阶级敌人’(包括所有不是工农兵的后代)的戏,如《海港》《龙江颂》不能再演。”

八大京剧样板戏的特点,近些年京剧界不演样板戏了(6)

尽管样板戏有再次振兴的机会,但由于当年参演样板戏的艺人们大部分都老了,甚至有一些已经逝去了,而新一代的京剧演员大部分都比不上老一辈,再加上样板戏还是具有一定的政治敏感性,所以才导致样板戏无法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