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臭干子做法(古镇美味臭干子)(1)

作者:蒋炎坤

有些东西,可能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的。比较极端,喜欢的,视如珍宝。不喜欢的,弃如敝履。臭味可能是如此,蒜味可能也是这样,罗大佑的破锣嗓子也类似。但这个古镇上,不喜欢吃臭干的人,不多。因为古镇臭干的臭,恰到好处,不是真臭,而是一股咸香。

在九十年代,那个各地商品交流不是很方便的时候。人们走亲访友,喜欢带当地土特产。父亲把江南的甘蔗贩卖到北京,把赚的五百多块钱,全部买了礼物和土特产带给我,一分不剩。回来时前面后面都鼓鼓囊囊,背后是方形,胸前是圆形,头上是汗水,满脸是笑容。父亲把北京的王致和臭豆腐带回来了,把北京的全聚德烤鸭带回来了,把北京中关村淘汰的386电脑也带回来了,说是对我学英语有好处,可是我后来都用来下载足球玩游戏了。

说远了,刚打开王致和臭豆腐,应该说刷新了我们对嗅觉的认识。整个鼻子泡在粪坑里洗澡的感觉,盖上盒子还是无法阻挡,以至于当时有人来家做客,都怀疑我们家有人在裤裆拉屎,客人们都露出了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费了好大劲才解释的通。但是我也乐于为大家解释,毕竟还带着很强的自豪感——北京带来的。那时的王致和是真的臭。如今家门口的小卖铺也买到王致和了,只是打开合上再打开,也闻不到当时的味道了。

后来在黄山汤口的一家小酒馆,听着夏夜的不绝瀑布和虫鸟,吃到了人生第一口毛豆腐。味觉上再次被重新认知。不咸,软糯,吃一口,扁桃体结石的味道和口感,咽不下,想往外吐。45一碟,舍不得,往下咽,奇迹发生了,全身发麻,香得颤抖。但不敢多吃,怕水土不服。

古镇的臭干是以前老澡堂流行的吃食。老澡堂是老头儿们的乐园,有的喝茶,有的品酒,一块大臭干,一小口一小口咂,一坐一下午,坐冷了,热手巾把子往后背一搭,焐一会。遥远的九十年代,时光是慢的,热水永远那么足,老酒厂的飘来的酒糟味微微泛着粮食的清香。那时候的臭干,手工制成,形态不规则,以正方形为基础的多边形。质地也较硬,适合没牙的老人慢慢嚼。小孩儿吃得少。

如今的臭干已发生了一些变化,形态规则,质地也软一些,我喜欢买回来,用开水烫五分钟,让它更软,更淡一些。乘热直接吃一块,再切成丝,炒点蒌蒿,臭干和蒌蒿是可以发生奇妙的反应的,互相成就,共同富裕。成为一道经典的菜肴。细心一点儿的,切成细丝,拌上一包严桥花生,滴上几滴芝麻油,放在一起嚼,马上让你升天。晚上没汤喝,留一点,切成三角块,下锅炸至金黄,再加水,神仙汤就出来了。如今的臭干,凭借自己的老味道,新形态,超强的性价比,真可谓老少皆宜,童叟无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