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有人提问说:为什么自己越来越沉默,即使对着家人,自己也无话可说?这到底是怎么了?

在旁观者看来,能如此自问的人,心理状态尚属正常。因为,在思维层面,他尚能对自己的行为有所审查和判断,并希望找到答案。

与其说这样问的人是想给自己找答案,不如说是潜意识里的那个自我,驱赶他走出或改变当前这种生活状态。

这种生活状态可能会是什么样的呢?

1. 被孤独包围,无人可以交流

2. 内心想法很多却找不到可以信赖的人加以倾诉

3. 自己把自己隔离在人群之外,既享受孤独的安全感,又焦虑于自身的孤寂状态,恐慌自己被人彻底遗忘和误解。

瞒着父母说不出口是什么心理(面对家人也无话可说是什么心理)(1)

我们都知道,独身状态久了,一个人会渐渐失去生活坐标和行为参照,甚至无法从他人的行为和言行中判断出自己到底有什么怪异之处,自己的行为言行举止是否得体或合理,是否与周围大环境有较大的差异。

若从心理学角度去分析,我们还会发现,当一个人经常陷入孤独不语的状态时,他的语言系统以及行为指针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首先,语言倾向于自言自语,内心独白式表达。一说话就显得深刻无比,比思想家还凝重。

其次,行为上不修边幅,以自身舒适为主,却失去了对周围环境的参考,并完全不照顾陌生人的感受。

此外,举止拘谨,肢体动作上,会表现出明显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孤寂、拒绝感,整体给人一种冷冰冰的,不可侵犯的姿态与暗示。

瞒着父母说不出口是什么心理(面对家人也无话可说是什么心理)(2)

最后还倾向于武力、暴力、科幻、犯罪等重口味表达,试图以空间故事情节上的夸张深重,来改变现实生活的乏味与平淡。

以上种种特征,虽然有些不甚明显,但纵观离群索居者的日常,基本上都有如上特征。

即使他们偶尔回家与家人相聚,感情上也因为长久的隔离不沟通,而显得生硬、冰冷。甚至会对家人过于私密的询问心生厌烦和抗拒。

因为,长久不与人交往的他们,会变得异常敏感,稍微一点风吹草动就会撩动他们敏感而脆弱的心理和神经,使得他们像猫遇见了狗一样,立刻拱起身子,以紧急状态应对外人对他们的问询或关注。

在他们看来,外人,哪怕是家人的问询,都是对自己的一种干扰,甚至是侵犯。

瞒着父母说不出口是什么心理(面对家人也无话可说是什么心理)(3)

长时间的孤独状态,导致他们在心理上丰富多彩,神经系统却脆弱敏感,甚至人为地放大了自己的敏感程度,并且不允许外人未经他们的允许而接近他的私人领地。

这种情况,类似于心理学上的孤独症症状,但实际上,这些症状并不是孤独症。心理学上的孤独症是指较为严重的器质性病变,而非人们简单理解的孤独状态。

事实上,当人们自问自己为什么越来越沉默,连家人面前都不想说话时,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 与家人有心理、精神、现实上的情感障碍与隔阂,情感交流不畅,关系不融洽而不愿意进行一般性交流。


通常情况下,如果一个人在面对亲近的家人时,都没有说话的欲望,那么50%的原因,可能来自家庭关系的不和睦。

这种不和睦状态下,聊天讲话这些寻常小事,就会变成一种交往负担。为了减少这种负担,人会选择保持沉默,而越沉默,情感也就越淡漠;很多原本可以说得清楚的误会,也许会因此而逐渐加深,最终变成深刻的情感隔阂或裂痕。

第二, 工作太累,家人也无法在相同层面上沟通交流,索性让自己陷入沉默中,权当是休息和自我调节。

瞒着父母说不出口是什么心理(面对家人也无话可说是什么心理)(4)

一般而言,一个人在职场上的际遇与苦闷,很难对家庭中的另一半或父母诉说。

一来,自己于心不忍,不想把苦恼和困境感传递给家人,让他们在无法帮助自己的基础上,跟自己一起劳心受累;二来,很多情况下,家人所关注的重点似乎总会放在自己挣了多少钱,跟同事关系是否融洽上,甚少关注当事人自己的苦衷和困境。

甚至有些较为极端或不明就里的父母,还会习惯性地自我歪曲,认为是子女自己没做好,进而对子女加以斥责。这就让原本希望通过倾诉和诉苦来放松自己的人,倍感压力。

进而放弃对家人倾诉自己工作或生活上的苦衷,宁可自己一个人咀嚼痛苦。在快节奏又高效率的竞争环境下,每一个职场人几乎都活得不轻松。

瞒着父母说不出口是什么心理(面对家人也无话可说是什么心理)(5)

如果你不是独居,却发现自己越来越沉默,连面对家人时也无话可说,或许就是因为内心仍有伤痛还未痊愈,这时就不必勉强自己。

实际上,有时候适当地顺应自己的疲劳和沉默,是对自己的一种医治和疗愈。

因为身体和大脑明确地表示:无话可说的状态、沉默的状态,就是此时此刻你最需要的。那么,索性不要打搅自我的这种需求,反而要认真地去面对它,并满足它。

当你遵循身体和大脑指令,让自己得到良好的恢复之后,你会发现,自己依然会有话可说,并不会陷入病态的孤独沉默之中。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Vinciarelli A., Salamin H., Polychroniou A., Mohammadi G., Origlia A. (2012) From Nonverbal Cues to Perceptio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Attractiveness.

第一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