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事草
相传,神农氏遍尝百草找到大葱之后,就把它作为日常膳食的调味品。后来,各种菜肴的烹饪也因为有了葱而变得“五味调和”,使人胃口大开。故此,葱又有个别名——和事草。
大葱
葱,味辛、性平、无毒。它原产于中国,分布广泛,南北各地均易于栽培,喜冷凉不耐炎热。
“南甜北咸、东辣西酸”是一句流传很广的谚语,其中的“东辣”即是指用葱姜蒜作为原料调味、配菜所产生的“生辣”,这种说法由来已久。辣椒传入中国的时间大约是在元代以后,正宗传统鲁菜中,很少使用辣椒调味或配菜,因此东辣与辣椒无关。
鲁菜离不开葱姜蒜
说起山东人爱吃葱,那可是历史悠久、天下闻名。志书记哉:“葱,尤为(山)东人之特别嗜好品。”据北魏时高阳太守贾思勰在他的《齐民要术》中记载:早在1500年前,山东就有普遍栽培大葱的习惯。如今,驰名中外的“章丘大葱”已成为大名鼎鼎的山东特产之一。
山东人爱吃葱是不争的事实,也被很多人编排出来很多搞笑的段子。如:有一家婆婆和儿媳妇打架,媳妇生气寻短见跳井。井水很浅,没不过人,儿媳妇也不想真的死,但却犟着不肯上来。婆婆赶紧去为儿子送信,让他回家救人。正在田里干活的儿子听到消息后镇定自若,先到厨房转了一圈儿,取来一棵大葱。他把大葱伸进井里,问媳妇:“媳妇,想吃葱吗?”媳妇二话不说,自己就“蹭蹭”爬上来了——————
前段时间请广东来山东的几位朋友在泰山脚下吃饭,本来想“味蕾挑剔的广东人不会生吃葱这东西”,没想到几个人一致要求点——“煎饼卷大葱”。
“来到山东说什么也要尝尝这真正的山东吃法!”尽管酒店里的煎饼不怎么样,大葱也欠鲜脆,但看到朋友们皱着眉头吃起来仍然是十分开心。
大葱在鲁菜食材、调味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葱香”是传统鲁菜的一个独特口味。
葱油——是指将花生油烧热,放入大葱炸香后制成的调料,可制做“葱油鱼”等;葱油泥——用肥猪肉或板油与大葱共同垛成泥,可做“油旋”、“油饼”等;葱椒泥——把大葱和花椒共同剁成泥------
大葱扒海参
可以说,用大葱作为主料的鲁菜不胜枚举,以葱命名的菜品或小吃有“葱烧海参”、“葱烧蹄筋”、“葱扒鱼唇”、“葱爆肉”、“大葱烧豆腐”、“大葱卷煎饼”、“小葱花拌豆腐”等等。即便是出身于鲁菜的名菜“北京烤鸭”,其主要配食的食材,也是咱山东的葱和酱。可见葱在鲁菜中的地位,“和事草”的雅称并非浪得虚名。
种葱是个技术活
年轻时候喜读《读书》,有一篇曾提到著名的玩家——王世襄老先生善做自己独创的拿手菜——焖葱。大概做法是将粗细适中的葱段过油炸一下,再和已经用酱油、姜、盐、料酒等调制、腌制好的海米烹制在一起,用“焖”的技法,做成独门美味“焖葱”的故事。一次聚会中,几位鸿儒巨匠分别献艺、共同品评,王老以此菜技压群雄,读罢令人顿感风雅无限!
(附录:旧作《吃大葱比赛》)
吃大葱比赛
汪曾祺先生在他的散文《四方食事。口味》中谈到:“山东人特爱吃葱,吃煎饼、锅盔,没有葱是不行的。”顺便还讲了一个笑话。婆媳吵嘴,儿媳妇跳进了井。儿子回来,婆婆说:“可了不得了,你媳妇跳井了!”儿子说:“不要紧!”拿了一棵葱在井口逛了一圈,媳妇就上来了。汪老以他独有的幽默语言,把山东人爱吃大葱的习惯刻画的入骨三分。
在中学读书时,有位风趣的老先生是外地人,刚到山东,饮食不习惯,做了首打油诗:“向东向东,来到山东。一手大葱,一手煎饼。”外地人尤其是南方人对山东生吃大葱的特殊爱好不理解,甚至认为是一种欠文雅的事。
说起山东人的饮食习惯,喜食葱、姜、蒜之类辛辣之物是一大特点。但在外人看来,大葱、蒜之类气味令人生厌,甚至不可忍受,甚至以葱蒜之味来挪揄我们山东人。然耳对于姜,却不敢妄自菲薄。从字面上来讲,姜,美女也,古人都曾名美女为姜,譬如:“孟姜女。”先父也曾引经据典“子曰,君子不得其姜不食”。你看看,圣人都是这么说的!姜可是个好东西。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其中主要讲了我们山东人“煎饼卷大葱”的好处——是多么多么的健康,是多么多么的防癌。阅后暗自得意,看看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吃法是多么科学和经典?让笑话俺们的人见鬼去吧!(其实,我对这种说法的科学性还是有点保留的,宁信其有吧。)
话归正题,1990年,俺考取了军校。要知道,在军队上,俺们山东老乡是呱呱地响!谁说咱老乡不行,那可得来理论理论。有一次就餐,一位不太看眼色的川籍战友小有得意的嘲笑山东人不能吃辣。正巧桌上有两位山东人,有一位二话不说,进炊事班剥了一棵章丘大葱就递给他尝尝,“这个辣不辣?”川籍战友给镇住了,他知道大葱又辣又呛,一口也不敢吃。这两位还不算完,昌乐籍的给青州籍伙计提建议,咱俩比一比,每人一棵大葱,看谁就着吃的馒头多!那一位更是心领神会,“好,谁怕谁啊!俺还在乎你么?”旁观者开始起哄、喝彩。
一个吃了六个馒头,一个吃了七个馒头。结果到无关紧要,关键是给山东人扳回了面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