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民以食为天 40年改革开放最大的功绩,就是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仓廪实而知礼节全文?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仓廪实而知礼节全文(仓廪实而知礼节)

仓廪实而知礼节全文

俗语说:民以食为天。

40年改革开放最大的功绩,就是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

古人曾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此句出自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管仲的治国之策《管子·牧民》:“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意思是:只要仓库里有充足的东西,人们才能知道礼貌,丰衣足食人才能知道荣誉和耻辱。仓廪实属于礼节的一个前提。

这说明,人类的文明来自于生活的富足。没有物质文明的基础,精神文明也无从谈起。

40年前起步于农村、农业的改革,终于让广大农民从为吃饱饭而四处奔波,到如今不知道选择吃啥是好,这是一次翻天覆地的巨变。

我从小长在农村,并且是燕山比较偏远的山区。在我十几岁的时候,从生产队里分的粮食根本不够吃,年年靠瓜菜代和国家发放救济粮补充,大人们常常为一大家子人的吃饭问题而愁眉苦脸、四处奔波。因此,那个时候在生产队里发生一些不知廉耻的事情,也就不足为怪了。

记得有一年秋天,生产队里的基干民兵们(那时候基干民兵都配备枪支)分成小组,夜里轮流护秋,防止即将成熟的庄稼被人偷盗。

一天夜里,邻近生产队的一户人家,爷儿俩趁着黑天窜到我们生产队的山沟地里,掰了几十根即将成熟的玉米棒子。两人各自背着麻袋正要逃跑时,被早已埋伏好的一伙武装民兵包围住,逮了个正着。

天亮时,我出来看到那爷俩被五花大绑,捆在我家房后的一棵大梨树桩上。这时负责看守的民兵正好回家吃早饭去了。我便好奇地走上前,问那位年长者,为啥要来生产队偷玉米。

他不敢抬头看我,泪水噼里啪啦掉在地上。过了一会儿,才唯唯喏喏地说:“唉,我们家人口多,粮食不够吃呀。前几天我母亲生病了,说想吃点新玉米面粥。家里没有,没办法,我才做了见不得人的丑事,真该死啊!”

接着又努努嘴,指向他儿子说:“大小子今年都二十八了,我们家成份高,划的是富农,说不上媳妇。这回可现大眼了,左邻右村一传扬出去,我们就更没脸见人、没法活了。”说完竟然“呜呜”地哭了起来。

我看到这情景,突然有些可怜他们爷俩。于是,也就不管三七二十一了,上前解开捆绑他们的麻绳子,让他们爷俩快跑,要不一会社员们上工来,该开批判大会了… …

还有一件事令我记忆忧新。

我上高中住校期间,为了节省伙食费,一般周日下午返校时,从家里带一些棒子面饽饽和咸菜。我妈怕我在学校饿着,每次都烙十几个玉米面饽饽,她还把家里本来就不多的黄豆泡成豆芽,与萝卜丁咸菜一起熬熟,装进罐头瓶子里让我带到学校,这些干粮通常能吃到周三左右。

我们的宿舍是那种大通铺的土坯炕,一屋住二十几个同学。一天晚自习时,班主任王老师找到我,把我叫到教室外的院墙根下,悄声问我:“你最近发现带的干粮不够数吗?”

我想了想说:“我没注意到呢。”

因我是班干部,王老师可能是很信任我,便说:“最近你们宿舍有人向我反映说,从家带的干粮常常被人偷吃。你注意观察一下,发现情况及时向我报告。”

其实我也察觉出带的饽饽经常不够数,但我没太留意,每次返校都是把装干粮的布兜子挂在宿舍的墙上。即使感觉少了一两个,定是哪位同学顺手拿去吃了,并没有在意。

这件事终于弄清楚了,原来班里一位同学家里太困难,拿不出干粮,每周仅有一块多钱的伙食费。我们那时候上学,经常参加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平整土地劳动,体力消耗大,又处在十七、八岁的年纪。这位同学饿急了时就不得不偷拿别人的干粮吃。

后来我们为了解决伙食费不足问题,每周抽出半天时间,起大早去十几里外的西石湖山上打干柴,背回来卖给学校伙房。去一次一般能挣出两、三天的伙食费。

然后我又提议,每人每周捐给那位家庭特别困难的同学一毛钱。并取得班主任老师的同意,这样,他的伙食费也基本够了。

我们那时的伙食是:早餐二两玉米渣粥,一份咸菜,花二两粮票五分钱;中午四两高粱米饭,一份没有油水的白菜汤,花四两粮票两毛钱;晚餐二两玉米面粥,一份咸菜,花二两粮票五分钱。全天仅仅八两粮票、三毛钱。

如今的丰衣足食,那时候连想都不曾敢想过… …

文图编辑:c大调稿件管理:紫烟幽梦稿件审阅:追梦之翼简评:作者通过两个典型的小故事来证明“仓廪实而知礼节”,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前提。作者着重歌颂了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的巨大成就。作者简介:王淮忠 ,男,1958年生于河北承德兴隆县,大专文化,曾当过中学语文教师,现任北京八维学院驻兴隆办事处主任。承德市作家协会会员,1980年开始在《承德日报》、《承德晚报》、《河北日报》、《中国青年报》和《中国冶金报》《中国经济报》《雾灵山文学》等报、刊发表通讯、散文、诗歌、小小说等二百多篇(首),曾几次获奖。著有《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丛文》散文一部。投稿、咨询,请添加中国乡村公众收稿zxm549750302投稿邮箱:zxm789654@126.com本文为中乡美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