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看到用错了的繁体字,比如把理发的“发”写成“發”、皇后的“后”写成“後”等等,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繁体字的传说是什么?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繁体字的传说是什么(再谈谈繁体字的误用)

繁体字的传说是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看到用错了的繁体字,比如把理发的“发”写成“發”、皇后的“后”写成“後”等等。

用错繁体字,除了使用者马马虎虎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对一些繁体字简化时,不够科学和严谨,将一些只是读音相同而字形和字义完全不同的字简化成了一个字。就拿理发的“发”来说吧。理发的“发”在繁体字里,有个专门的字,即“髪”。它与发现的“發”毫不相干。“髪”,“根也,从髟,犮声”。(《说文解字》第185页)。《王力古汉语字典》的解释是,一,头发;二,古代长度单位。而“發”呢,《说文解字》说,“䠶發也,从弓,癹声”。䠶,音“shè”,同“射”,把箭放射出去。《说文解字》对它的解释是:“䠶,弓弩发于身而中于远也。”它除了念“fā”外,还念“bō”。把两个字形和字义完全不同的字简化成一个“发”字。没有比较好地学习过繁体字的人,哪有不用错的呢?

诚然将多个字简化成一个字,减少了汉字的总量,减轻了识字的难度。但是,它也带来了弊端,一是使一字多义的现象更为普遍,增加了汉字使用的难度;二是增加了繁体字使用的难度;三是割断了一些汉字演变的连续性,这些字没有了历史的根基。

众所周知,汉字是形声字。它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然而,有些简化字是为了简化而简化,简化了的字完全失去了形声的特征,而且把两(多)个字形和字义完全不同的字简化成一个字。以“只”为例。只,它的本义表语气,是个语气词。做副词,表示只和仅的意思,是后起义。而在简化字的时候,将“祇”“衹”“秖”作副词用时都简化成了“只”。更有趣的是它将一只鸡一只鸭的“隻”居然简化成了“只”。“隻”,《说文解字》曰:“鸟一枚也。从又,持隹一,曰隻,二隹曰双。”隹,“鸟之短尾总名也。象形。凡隹之属,皆从隹。”可是改成了“只”后,哪里有了形声的踪影。充分体现古人造字的智慧经过这番简化被简得无影无踪了。

汉字在发展演变过程中,由繁到简,是正常的。但是在“简”时应该遵循汉字演变发展的规律,遵循汉字的形声特征。能简则简,不能简则不简。汉字简化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事只能按科学规律去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