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长寿,一直是人们所追求的生活目标之一,而刚过去不久的重阳节,恰恰是个倡导敬老、爱老、助老的,同时具有“求寿”意义的节日,充满文化底蕴(虽然没有假期)。

老人过寿送什么茶(你听说过茶寿吗)(1)

说起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表达同一个意思通常有很多种方式,比如要祝福老人家健康长寿,通俗点一般直接说“长命百岁”,高雅点的会说“寿比南山”,可还有更文艺范的说法是“相期以茶”

老人过寿送什么茶(你听说过茶寿吗)(2)

这个“茶”是什么茶?

相期以茶的“茶”,指的是“茶寿”,而不是平日饮用的茶叶,意思是希望能达到108岁,这个说法源于冯友兰先生曾赠金岳霖先生的一副对联“何止于米,相期以茶”。

原来,“茶寿”就是指108岁,可“茶寿”为什么代表108岁呢?别疑惑,且听小爱道来。

老人过寿送什么茶(你听说过茶寿吗)(3)

因“茶”字的草字头即双“十”,相加即“二十”;中间视为“八”;底部可视为“十”和“八”,相加即“十八”。中底部连在一起构成了“八十八”,再加上字头的“二十”,一共是“一百零八”,故称“茶寿”

给老人祝寿原来这么讲究!

虽然大家习惯在过生日的时候称“寿星”,但其实按照传统,50岁以前的诞生日一般称为“过生日”,50岁以后才是名正言顺的“做寿”

因为我们通常说“五十知天命”,唯有年过半百、达到知天命之年,才能够“做寿”。另外,“过寿”则是从60岁开始,因为“一甲子”为60年,活过了一甲子的人才能够“过寿”。

老人过寿送什么茶(你听说过茶寿吗)(4)

每一个寿日都无比难得,所以又衍生了一些特别的雅称、趣称,与“茶寿”相类似,这些雅称都属于析字修辞,也就是通过类似“字谜”的形式存在,与汉字文化相结合,颇有趣味。

老人过寿送什么茶(你听说过茶寿吗)(5)

喜寿:77岁

“喜”的草书字形体类似竖写的“七十七”。

伞寿:80岁

“伞”别体简写为“仐”,可分解成“八十”。

半寿:81岁

因“半”字拆开来刚好是数字“八十一”。

米寿:88岁

因“米”字拆开来刚好是数字“八十八”。

卒寿:90岁

“卒”别体简写为“卆”,可分解为“九十”。

白寿:99岁

因“白”字乃“百”字缺“一”,恰为“九十九”。

皇寿:111岁

“皇”可拆解为“白十二”,即“九十九”加上“十二”,恰为“一百一十一”。

“茶寿”不仅局限于雅称

虽然都是出于字谜而衍生出的说法,可“茶寿”又不仅仅是拆字解说,它更是与源远流长的中国茶文化息息相关。

相传,古时候有位老和尚病了,久治不愈。一天,一位老人告诉他,蒙山顶有茶,春分前后,逢雷而发。你候在一旁,及时采摘三天。得一两,用蒙山水煎服,能治任何宿疾;二两,一辈子消灾祛疾;三两,脱胎换骨;四两,就地成仙。老和尚遵嘱,得茶两余,煎汤服用,没喝一半,病即痊愈,眉发由白转乌,以至熟人相见,不敢相认。

像这样具备神话色彩的传说故事自有不少,然而古往今来,也有不少文人墨客、专家学者认为,茶可延年益寿,长期饮茶是长寿的秘诀之一。

老人过寿送什么茶(你听说过茶寿吗)(6)

就如苏东坡留下的著名诗句,“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说的是魏文帝游西山,得仙人药,服后身生羽翼,这样的事太玄妙了;与其企盼仙人赐药,倒不如像卢仝煎茗自饮,七碗茶下肚,“两腋习习风生”,那才实在。一言以蔽之,为长寿而求仙,不如去喝茶。

现代中,茶界泰斗张天福先生始终持守俭清和静的茶道精神,八十余载春秋都与茶相伴,去年离世之时正好108茶寿,他用一生写下了一个圆满的“茶”字,茶寿一生,事茶一世。

老人过寿送什么茶(你听说过茶寿吗)(7)

(来源见图片水印)

我们在羡慕其健康长寿的同时,更深受感动,正如张天福先生曾说的,“一脚进了茶界,就再也拔不出来”。

就让我们多喝好茶、相期以茶吧!(有什么想说的,评论区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