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龙海云 震知道

防灾减灾安全课堂(开学季开学第一课)(1)

防灾减灾安全课堂(开学季开学第一课)(2)

防震减灾始于学校安全教育源自校园开学第一课

防灾减灾安全课堂(开学季开学第一课)(3)

2022年9月1日,伴随着凉爽的秋风,全国的中小学迎来了秋季新学期,祝同学们在新的学期学习进步、平安快乐地成长!

防灾减灾安全课堂(开学季开学第一课)(4)

防灾减灾安全课堂(开学季开学第一课)(5)

我国是全球大陆地震最频繁、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

防灾减灾安全课堂(开学季开学第一课)(6)

在即将到来的国际减灾日前夕,我们再次提起防灾减灾的话题,目的就是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特别是学校的安全更是重中之重。由于我国是全球大陆地震最频繁、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占全球7%的国土上发生了全球33%的大陆强震。地震多、强度大、分布广、灾害重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高层建筑、地下设施和大型综合体等大量增加,地震灾害链不断延长,防范大震巨灾风险任务紧迫。2022年6月1日17时00分,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在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发生6.1级地震,当地震感强烈。国家立即启动地震三级响应。17时3分在四川雅安市宝兴县发生4.5级地震,6月2日7时48分在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发生3.2级地震。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发生6.1级地震发生后,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防灾减灾安全课堂(开学季开学第一课)(7)

图1 《中国及邻区地震震中分布图》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编制

防灾减灾安全课堂(开学季开学第一课)(8)

防灾减灾安全课堂(开学季开学第一课)(9)

地震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防灾减灾安全课堂(开学季开学第一课)(10)

我们生活的地球充满活力——是不断活动的地球。地球自诞生之日起(46亿年),就一直伴随着地震的发生。地震就像是大地脉动一样,一直伴随着地球的生命活动。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像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3000万年前珠穆朗玛峰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山脉是由板块移动挤压隆升形成的。许多奇山异水的形成由于地壳剧烈运动,地层断裂,在断裂带上升凸起处,便形成断块山;在断裂带下沉凹陷处,又形成凹陷湖、盆地等;我国巍峨挺拔、风光旖旎的黄山、华山、庐山、泰山等,都是断块山。

防灾减灾安全课堂(开学季开学第一课)(11)

图2 地震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原创)

防灾减灾安全课堂(开学季开学第一课)(12)

防灾减灾安全课堂(开学季开学第一课)(13)

防震减灾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防灾减灾安全课堂(开学季开学第一课)(14)

人类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和认识地震,人类不断认识大自然,掌握大自然的规律,减轻灾害风险,减少灾害损失,科学防震减灾,为人类造福。国际著名的俄国地震学家伽利津曾经说过:“可以把每次地震比作一盏灯,它燃着的时间很短,但照亮着地球的内部,从而使我们能观察到那里发生了些什么。这盏灯的光虽然目前还很黯淡,但毋庸置疑,随着时间的流逝它将越来越明亮,并将使我们能明了这些自然界的复杂现象……”。

防灾减灾安全课堂(开学季开学第一课)(15)

图3 防震减灾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原创)

防灾减灾安全课堂(开学季开学第一课)(16)

防灾减灾安全课堂(开学季开学第一课)(17)

地震灾害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自然灾害

防灾减灾安全课堂(开学季开学第一课)(18)

地震灾害是指由地震引起的强烈地面振动及伴生的地面裂缝和变形,使各类建(构)筑物倒塌和损坏,设备和设施损坏,交通、通讯中断和其他生命线工程设施等被破坏,以及由此引起的火灾、爆炸、瘟疫、有毒物质泄漏、放射性污染等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灾害。

防灾减灾安全课堂(开学季开学第一课)(19)

图4 地震灾害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自然灾害(原创)

防灾减灾安全课堂(开学季开学第一课)(20)

防灾减灾安全课堂(开学季开学第一课)(21)

防震减灾惠民 防震减灾富民

防灾减灾安全课堂(开学季开学第一课)(22)

震害防御—地震工程性防御 5·12 汶川大地震的经验教训暨启示——房屋倒塌是造成汶川大地震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2008 年 5 月 23 日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公布:据不完全统计,汶川大地震的发生直接造成严重损坏房屋593.25万间、倒塌房屋546.19万间,造成数百万人无家可归,地震重灾区80%〜90% 的房屋倒塌是直接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汶川大地震之后,我国政府也因此重新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其中特别强调和重申了加强城乡建设抗震防灾工作的重要意义。汶川大地震之后,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做好学校校舍抗震安全排查及有关事项的通知》(教发[2008]19号文件)。

防灾减灾安全课堂(开学季开学第一课)(23)

图5 震害防御-地震工程性防御(原创)

防灾减灾安全课堂(开学季开学第一课)(24)

防灾减灾安全课堂(开学季开学第一课)(25)

地震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防灾减灾安全课堂(开学季开学第一课)(26)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2008年12月27日修订,2009年5月1日起实施。地震安全是国家公共安全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一章总则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义务。中小学的防灾应急疏散演练必不可少。不断提升青少年儿童的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自救互救能力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着力提升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自救互救能力。非工程性防御是一个国家防震减灾软实力的重要体现。非工程性防御措施:主要是各级人民政府以及社会团体采取工程性防御措施之外的依法防御地震灾害的活动,包括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工作体系、防震减灾法律体系和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体系,制定防震减灾规划和计划,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制定地震应急预案、举办地震应急演练、加强防震减灾科学研究、建立地震应急物资储备网络和调运机制等。

防灾减灾安全课堂(开学季开学第一课)(27)

图6 地震应急避难所(原创)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人类未来,将面临“复合型灾害”的应急管理、危机管理、风险管理,我们必须科学面对,高效协同应对、最大限度减轻灾害风险,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防灾减灾安全课堂(开学季开学第一课)(28)

防灾减灾安全课堂(开学季开学第一课)(29)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地震风险叠加是人类面临的新课题

防灾减灾安全课堂(开学季开学第一课)(30)

在世界新冠肺炎大流行背景下,我国的抗疫成果来之不易,防疫还须慎终如始。在开学前为全面落实党中央确定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针政策,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我们应该严格执行。重视开学准备。学校根据国内外疫情形势和所在地疫情防控政策要求,加强学校疫情监测综合分析和风险研判,做好新冠肺炎和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工作,科学制定开学工作方案、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切实保障师生员工和学校公共卫生安全,周密安排师生返校,安全有序推进开学工作。

防灾减灾安全课堂(开学季开学第一课)(31)

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暴发,面临“应对大规模自然灾害与传染病蔓延引发的复合灾害”,并由此带来了“灾害救援”和“控制感染”两者并存的新问题。因此,“自然灾害+新冠肺炎”的叠加风险给疫情背景下如何开展地震应急避险带来了新的挑战。学校应以加强防灾减灾,创建“安全校园”为主要内容进行宣传教育,通过板报、展览、影片、讲座等多种形式普及应急避险知识,在遭遇突发情况时做到心中有数,将灾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同时学校应该把防灾减灾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工作的长效机制,以推动学校防灾减灾工作长期有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 http://www.chinasafety.gov.cn/index.shtml[2]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3] 闵宜仁:奋力谱写防震减灾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学习时报 .2022.08.12中国地震局网站:http://www.cea.gov.cn/[4]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5] 《应急管理应急预案》[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7] 闪淳昌,CRDRI发改学术委员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闪淳昌谈应急管理部的组建 .《劳动保护》2018年第5期[8] 高建国,2004.03,地震应急期的分期,灾害学,第19卷第1期,11-15[9] 蒋海昆等2015, 震后趋势判定参考指南,地震出版社[10] 王晓民, 2015.06,浅谈震时科普的地震应急需求和价值,中国应急救援,06,33-35[11] 邹文卫,地震社会心理与防震减灾宣传[J].灾害学,2006,21(3):114-119[12] 科技沙龙,抗震救灾中的应急科普,,中国科技教育,2008年第7期:18-25[13] 刘正奎,吴坎坎等,我国灾害心理与行为研究*,心理科学进展2011, Vol. 19, No. 8, 1091–1098[14] 董惠娟等,2007.02,地震灾害心理伤害的相关问题研究,自然灾害学报,2007.02.19卷第1期153-158[15 刘正奎,2012,重大自然灾害心理援助的时空二维模型,中国应急管理,MAY·41-45[16] 时勘,2003,危机突发事件的社会心理预警研究,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51-59[17] 时勘,2003,中国灾难事件和重大事件的社会心理预警系统研究思考,管理评论,2003,Vol.No.4 18-22[18] 李志强等,2008,对汶川地震宏观震中和极震区的认识,地震地质,2008年第30卷第3期768-777[19] 龙海云等.汶川大地震4周年纪念活动——四川灾后重建与北川地震遗址区发展战略研讨会,城市与减灾,2012(04):(46-47) 排名第一[20] 龙海云等.“5•12”四川极重灾区学校震害自救与科普教育—彭州市小鱼洞镇中小学校防震减灾的应急方案设计,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10科普理论国际论坛暨第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2010(05):(407-414) 排名第一[21]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日本应急避难场所运营管理新动向 金英淑 中国地震 2022 (02):( 322-337)[22] 少儿科学防震减灾频道 https://data.earthquake.cn/sekp/index.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