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中共九大召开的时候,周总理在北京饭店见到了鲁迅的兄弟周建人:对他说:“论辈分,我应该叫您一声叔叔。”其实,这已不是周总理第一次和鲁迅家族“认亲”了。

周总理前去探望鲁迅的弟弟(周总理前去探望鲁迅的弟弟)(1)

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末鲁迅去世时,周总理前去探望许广平,就曾向她表示,自己可能和鲁迅有亲缘关系,因此应当称许广平为“婶婶”。那么,周总理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周总理与鲁迅的亲缘关系

我们中国人社交时,总是爱当着对方的面讲一些场面上的“客套话”。为的是打开话匣子,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周建人既是著名作家鲁迅的三弟,又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创始人之一兼生物学家。总理把同姓的他当成“本家”,再按年龄序齿,尊其为叔辈,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周建人出生于1888年,仅仅比周总理年长10岁。因此尊其为叔辈,显然就太过了。由此可以见得,周总理称周建人为“叔叔”并不是在“客套”。

周总理前去探望鲁迅的弟弟(周总理前去探望鲁迅的弟弟)(2)

事实上,这是周总理花了三十多年时间,经多方调查之后得出的结论。周总理首次在公开场合,提到自己与鲁迅的血缘关系,是在1938年武汉举行的“纪念鲁迅逝世两周年”大会上。

周总理在这次大会上曾经提及:我在血统上或许是鲁迅的“本家”。周总理的出生地在江苏的淮安,但是他的籍贯,却是在浙江绍兴。

不过三十年代的周总理,对鲁迅就是自己周氏“本家”一事,并不十分确定。而且在中国的民间交往中,历来就有把同姓的友人称为“本家”的习俗。

“本家”一词就是同宗同族的意思,但是认“本家”的行为,有时候并不那么严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在“套近乎”。总之只要是“同姓”的人,就会自动被认为“五百年前是一家”。

周总理前去探望鲁迅的弟弟(周总理前去探望鲁迅的弟弟)(3)

但是周总理的“认亲”却不是开玩笑的,而是有一定根据的。自从二十年代,鲁迅与郭沫若在国内期刊上爆发“论战”后,周总理就注意到了鲁迅这个人。

周总理对鲁迅在国内文化圈子中的活动,一直都非常关心。他曾经在“左联”作家的问题时提出:“鲁迅在青少年中有极大的影响力”,“他是文艺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因为周总理的大力支持,鲁迅当上了“左联”的执行委员,也成为了三位主席团成员之一。自此以后,鲁迅先生在国内文化战线上的卓越表现,始终吸引着周总理的关注。

1931年,周总理还曾利用鲁迅先生的影响力,营救过我党五位进步作家。1936年10月,鲁迅病逝以后,周总理不遗余力地宣传、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斗士。

周总理前去探望鲁迅的弟弟(周总理前去探望鲁迅的弟弟)(4)

周总理因此把许多鲁迅创作的文章和语录烂熟于胸,随着时间推移,周总理开始怀疑自己家族确实与鲁迅的家族有关联。最早发现端倪是在1938年,当时周总理到绍兴宣传鲁迅精神。

周总理出生的家族,是一个百年的世家。根据周家祖上的说法,他们原来是从中原逃避战乱迁到浙江省绍兴市的,后来又由绍兴迁去了江苏淮安。

不过在浙江的绍兴,一直留存着一座属于周总理祖父的老宅,名叫“百岁堂”。这座“百岁堂”占地面积3800平方米,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是当时担任浙江巡抚的周氏先人,为其母亲建造。

原来在宅子的大门上有一副木刻对联,上书“濂溪绵世泽,沂国振家声”。“濂溪”是北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颐的字号,“沂国”则是另一位周家先祖的字号。

周总理前去探望鲁迅的弟弟(周总理前去探望鲁迅的弟弟)(5)

迈进周氏祖宅的大门,来到堂上,抬头可见一块匾额,上书“锡养堂”三字,寓意是教后代子孙铭记先祖周如锡的养育之恩。

这些都是调查周总理宗源的蛛丝马迹,不过在战乱年代,周总理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去查证。直到解放以后,周总理才从绍兴当地的县志中证实了自己的想法。

根据《绍兴市志·姓氏篇》中记载:鲁迅家族的祖先名叫周崇昌,是周如锡的第三代孙。周总理老祖宅堂上的匾额也证实,他们家正是周如锡的后人。可见,两家的确是同宗。

据说,周氏祖先最早可以溯源到二千多年前西汉的周勃。周氏宗族古代名气最响的人物,还要数那个写《爱莲说》的理学大家周敦颐。

周总理前去探望鲁迅的弟弟(周总理前去探望鲁迅的弟弟)(6)

周家的宗谱在明朝之前,曾因战火遗失。明代宗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明代宗下诏封周敦颐十二世孙周冕为“五经博士”。后来,这个“五经博士”就成了周氏家族的一个世袭官职。

周氏家族显赫之后,为了避免有“同姓冒宗”,即冒认是周敦颐的后代,族人耗费了不少精力重修了宗谱,这个宗谱后来改名为《濂溪家谱》。

《濂溪家谱》从朱敦颐次子周焘这一支,往下算三十一代,就是鲁迅这一代,周总理是这一支下面的第三十二代,所以周总理应该叫鲁迅一声叔叔。

其实周总理与鲁迅家族,还不止周氏“本家”的关系。他们两家除了父系是同宗,母系也有一些亲缘关系。

周总理前去探望鲁迅的弟弟(周总理前去探望鲁迅的弟弟)(7)

鲁迅的母亲名叫鲁瑞,本来是周总理祖母的堂侄女。如此算下来,鲁迅不光是周总理的“叔叔”,也是周总理的“表兄”。

结语

中国宗族文化绵延了数千年,众多姓氏形成的宗族,通过族规、宗谱,不但传承了先人的血脉、文化,同时也传承了祖辈们淳厚质朴、温良恭俭的家风。

因为家谱的存在,人们才得以溯源追踪,找到自己千百年前的出处。最后发现,原来彼此“五百年前是一家人”。

绍兴周氏的共同祖先,是宋朝的理学家兼文学家周敦颐,后代的鲁迅也是文学家。周总理虽然不从事文学研究和创作,但是他一直喜爱鲁迅先生的著作,经常在不同场合引用其名言。

周总理前去探望鲁迅的弟弟(周总理前去探望鲁迅的弟弟)(8)

抗战时期至新中国成立时,周总理多次在不同场合发表演讲,号召国民“不论在政治、文学或者为人道德上,都应该学习鲁迅先生的精神和作风”。

同时,鲁迅先生一身的精神与风骨,恰好也暗合了其先祖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表达出来的那种“出污泥而不染”的爱莲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