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云:世间万物,人、动物、植物甚至是一块石头,都有成精的可能。而这些精灵,或者在修炼过程中,如果一心向善悟道的话,可能会修炼成仙,如果修仙失败或未遇名师指点、向恶的方向发展,就会成为妖怪。甚至是神仙做了一半,触犯了不可思议的天条,等待他的结果,也是妖怪。
所以,妖怪,曾经无处不在!
而这头一篇,咱们就从猴子说起。众所周知,最知名的猴精,莫过于孙悟空,那么他的源头又在何处呢?
有人认为是印度,缘于西游记是一部宣扬佛教的书籍,既然如此,故事的源头,也多半来自印度或是佛教。
是否如此呢?
以佛而言,确实对猴子是很宽厚的。这首先在于佛法主张: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无二的,在本质上并没有高低的差别。所以认真讲的话,动物园里的猴子,与摩天大楼里的白领,确实没啥大区别。
正因这个缘故,佛教又常用猿猴来做一些故事或是比拟的主角。譬如有语曰:“六窗一猿”,这里的六窗其实就是众生的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眼是视根,耳是听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触根,意是念虑之根。
而猿猴呢?在西游记里便有一种专门称呼,叫做心猿,也就是说,我们人类的心啊,往往会像猴子一样跳跃不停,没有安静下来的时刻。
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在佛经之上首度亮相的,是猴子捞月这个故事。
而更令人意想不到的,则是故事背后,隐藏着佛教世界早期一段惨烈的内斗。
这一场惨烈的内斗,据说佛陀四次遭暗杀,暗杀者就是他的兄弟。
在佛经,便有一则故事,说山上有五百只猴子,猴群的头领便是猴王。而他们所生活的所在,还有一口不知何人打造、极深的井。这一日猴王看见井里有个月亮的影子,就认为月亮掉进水里去了,于是下令猴群,要下井捞月,他是这样说的:
“月亮今日死了,落在井中,我们一起把它捞出来,不要让世间长夜暗冥。”
可是怎么捞呢?猴王毕竟是猴王,数他的脑筋转得最快,他说:
“不如这样,我捉树枝,你捉我尾,辗转相连,这样就可以下去井中把月亮捞出来了。”
于是那五百只猴子就按照猴王的办法来实行,但我们都知道,树枝其实是无法承受五百只猴子重量的,哪怕这是一棵神树。所以最终的结果,便是五百只猴子连同那只猴王,都掉在了井水之中,而月亮,犹在天上放光芒。
佛陀有云:“五百猴子,就是你们这五百罗汉的前世,那猴王,就是提婆达多!”
提婆达多是谁呢?
他便是佛陀的堂兄弟,曾加入释迦牟尼的信仰团队,最终却因为意见不合,或说是谁来领导这个团队的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斗,最终提婆达多便从释迦牟尼的团队出走,另组了一个团队。也正因这个缘故,佛陀对此人极为愤怒,指责他犯下五逆重罪。
提婆达多出走之后,得到了摩揭陀国王子阿阇世的支持。于是这两人便密切合作,推翻了摩揭陀国的旧王,阿阇世成为新王,便开始实施对佛陀的迫害。
由此,佛教史上一场旷日持久的兄弟之战,缓缓拉开序幕(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