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语文学习中,最难的是什么?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但要问语文考试中最易丢分的是哪部分?我想,大多数同学都会咬着牙,恨恨地说一句“文言文”!

“就是它,总是让我丢那么几分!”

怎样才能翻译文言文:不会翻译文言文(1)

“每次翻译文言文都战战兢兢,涂涂改改,生怕翻译得不对!”

怎样才能翻译文言文:不会翻译文言文(2)

……

没错,虽然文言文在试卷中看起来占比不大,但是却很容易丢分,很多同学在答题时也会不自觉的在文言文这一部分花费很多时间。那么,究竟怎么才能翻译好文言文,尽量少丢分或者不丢分呢?我认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追根溯源,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那文言文翻译的源头是什么呢?很简单,就是

怎样才能翻译文言文:不会翻译文言文(3)

要想读懂一篇文章,自然就要先明白文章中的字都是什么含义,知道了字的含义,要想翻译文章也就不是一件难事了。但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汉字在古代和现代表示的含义是不同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古今异义。所以,很多同学为了记住这些古义,绞尽脑汁、死记硬背,但考试的时候却还是“见面了也认不出来”。既然死记硬背耗时耗力,效果一般,那我们何不从源头上去认识这些字呢?

我们都知道汉字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断演变的,到了现代,很多字的写法、意义已经和原始汉字有了很大区别,比如“走”,我们现在常用的意义是“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但实际上,它的本义是“跑”。为什么本意是跑呢?我们还要从它的原始字形入手。我们来看下图:

怎样才能翻译文言文:不会翻译文言文(4)

“走”的金文写法

这是“走”的金文写法,上面是一个做出大幅度摆手动作的人,下面是“止”的金文写法,也就是脚,两者合起来,表示人在迅速奔跑,所以“走”的本义就是“跑”。我们熟悉的《木兰诗》“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句话就要翻译为“(雄雌)两只兔子一起在地上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由“跑”,我们还可以引申出“逃跑”,比如《石壕吏》“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就可以翻译为“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就能更直观的了解汉字的本义,由本义推出引申义,继而结合句式,完成翻译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