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

竭尽全力守护这片土地 为了唤醒这片千年沉寂的土地(1)

时下,毕节市大方县猫场镇的玛瑙红樱桃大面积成熟,各地的樱桃园里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近年来,猫场镇以脱贫攻坚为契机,大力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和引导群众种植本地优质的玛瑙红樱桃3万余亩,年产值达到亿元以上。 通讯员 罗大富 摄

四月的乌蒙,生机勃勃。

4月19日,站在海拔2600米的威宁自治县双龙镇高山村的西凉山观农台鸟瞰,铺了地膜的万亩大地“银装素裹”。“贵阳市农投公司在这里投资种植夏秋冷凉蔬菜。眼下正是菜苗移栽季节,每天需要上千劳动力,我们正大力组织。”双龙镇有关同志介绍。

而在城郊的五里岗街道,总投资25亿元、占地1465亩的江楠现代农业物流园正如火如荼施工。按计划,这个物流园一期工程首开区将在6月30日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为西南最大的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全县蔬菜将在这里分拣、包装、打冷,销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

与物流园建设和蔬菜产业相辉映,威宁全县200万亩马铃薯吐出新绿,50万亩经果林生长茂盛,40万亩中药材在一个个坝区连片种植……

17万平方公里的黔中大地上,产业革命“八要素”全面推进,12个特色优势产业齐头并进,向着最后的贫困发起了全面总攻,向着乡村振兴开启新征程。

“产业革命”高歌猛进

纳雍县厍东关乡,正是玛瑙红樱桃成熟季节。陶营村村民魏琴家种了50亩玛瑙红樱桃,忙着组织采收樱桃的她高兴地说:“今年玛瑙红樱桃亩产1000多斤,每亩收入近万元。”

漫山生态绿,孕育幸福红。在河谷地带发展樱桃,成为纳雍县立足当地土壤、气候条件,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产业选择。目前,全县樱桃产业已经发展到15万亩,成为百姓增收的“开春第一果”。

河谷种樱桃,坡地种茶叶、中药材、刺梨,山上养牛羊,林下搞生态种植和生态养殖,坝区种蔬菜、辣椒、食用菌,毕节市12个特色优势产业生机勃发,成为贵州实施农村产业革命的生动实践。

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对贵州的关怀和谆谆教诲,为贵州决胜脱贫攻坚指明了方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2018年,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在全省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

贵州生态环境良好,资源禀赋得天独厚。但是92.5%的国土面积是山地和丘陵,山高坡陡,耕地破碎,独特的地形地貌,制约了贵州农业的发展。曾经,贵州农业“样样都有,样样都不成规模”。

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就是要改变这一现状,扎实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迅速实现规模化,推进更大规模的黔货出山。

产业革命随即打出一套“八要素”组合拳——产业选择、培训农民、技术服务、资金筹措、组织方式、产销对接、利益联结、基层党建。“八要素”成为推动农村产业革命走深走实的“秘诀”。

2019年2月,贵州出台《省委省政府领导领衔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工作制度》,成立12个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12位省领导分别领衔推进12个特色优势产业。

为确保12个产业的科学健康持续发展,贵州建立了“一个重点产业、一个工作专班、一个技术团队”工作机制,在全国聘请院士作为产业发展顾问,在省内组织专家组成专业团队,贵州大学和贵州省农科院分别成立了12个专家团队,并制定技术方案支持农村产业革命。组织万名农技人员,对12个特色产业品种,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农村产业。

12个特色优势产业超常规推进,迎来贵州农业的快速高质量发展。

“六个转变”步履坚实

“再过半个月,我投资1000多万元的蔬菜加工中心能够投入使用,能长期解决家乡100多人的稳定就业。”

4月24日,产业基地建在家乡大方县兴隆乡的贵州张氏云贵蔬果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天荣告诉记者,经过5年来的探索实践,他的蔬菜销售已经“从产地到市场”迈向“从产地到餐桌”的订单销售,通过产地集散市场的蔬菜集中配送,不仅销售家乡基地上的1000多亩蔬菜,而且还能辐射100公里的半径。

通过2年多的努力,贵州农村产业革命取得突破性进展,农业产业“六个转变”步履坚实:

——从自给自足向参与现代市场经济转变;

——从主要种植低效玉米向种植高效经济作物转变;

——从粗放量小向集约规模转变;

——从“提篮小卖”向现代商贸物流转变;

——从村民“户自为战”向形成紧密相连的产业发展共同体转变;

——从单一种养业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变;

据统计,2018年贵州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276.74亿元,比上年增长6.8%,为六年来最快增速,增速继续保持全国前列。增加值排全国第12位,农业发展进入全国中上游水平。

2019年,贵州农村产业革命再创新佳绩。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408.03亿元,比上年增长5.7%。

12位省领导领衔推进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产业规模扩大、产量整体增长较快,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在助农增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主导作用日益彰显。

其中,全省茶园面积700万亩,连续七年居全国第一;

辣椒种植面积512万亩,产量680万吨,产加销全国第一;

食用菌裂变式发展,产量113.8万吨,迈入全国第一梯队;

蓝莓、李子种植面积全国第一;

猕猴桃、火龙果、刺梨等产业名列全国前茅;

百香果从无到有,产业规模跻身全国前三;

太子参产量占全国需求量40%,初具全国定价权……

坝区农业提质增效取得新进展。坝区平均亩产值7500元以上,同比增长30%以上;坝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00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8%以上。

农业绿色发展获得新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合格率99.9%。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突破100个,认证绿色食品累计达到262个。

今年一季度,贵州农业逆势上扬。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52.9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全省蔬菜总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7.3%,茶叶总产值增长20.0%,园林水果总产值增长22.2%。

“利益联结”带富万家

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

这样的难题,在贵州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实践中得到破解。

日前,记者走进赫章县松林坡坝区,数百名村民正忙着采葱、栽葱、冲洗、运输,一派繁忙景象。有人一边劳作一边用当地山歌唱道:“松林大坝宽又宽,种上香葱我喜欢。政企合力发展好,群众不愁吃和穿。”

群众所唱的,正是松林坡坝区香葱产业“龙头企业 合作社 农户”带动农户入股分成、务工增收的组织方式。松林坡乡党委书记周燚算了笔账:香葱基地每年种植3季,每季每亩产量4000斤,工人的工资按计件发,人均日工资80元以上,人均年收入在万元左右。

这其中的法宝,正是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有了稳定的收入,乡亲们正撸起袖子加油干,“葱”向幸福生活。

赫章县在此基础上,总结探索出了产业扶贫“11235”利益联结分红模式:1名县级领导联系帮扶,产业基地联结100户贫困户;乡级投入专项扶贫资金200万元,年均分红20万元给贫困户;县级每1000亩投入300万元,用于完善基地配套设施,年均分红3万元给涉及村壮大集体经济;贫困户以5万元特惠贷入股,企业年均分红5000元给贫困户,连续分红5年。

五年来,赫章县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8.4万人,其中通过发展核桃、蔬菜、中药材等产业,带动贫困农户3.6万户14.91万人、实现减贫10.5万人,贫困人口发生率从27.19%下降到3.26%。

在贵州,走好“龙头企业 合作社 农户”的组织方式和利益联结机制,像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

普定县探索“一村一公司”发展模式,构建县乡村三级公司运营机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走出了一条“村企合一”的发展新路子。

贵阳市乌当区罗庄村采取“龙头企业 合作社 农户”组织方式发展石斛产业,引进企业建设基地、发展种植、销售产品,村合作社负责林地流转、村民入股、技术培训、基地用工等事宜。2018年实现户均增收万元以上。

……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累计减少贫困人口892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85%,57个县摘帽退出,由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成为全国减贫人数最多的省份。

这其中,农村产业革命居功至伟。

据统计,2018年,贵州农村产业革命带动贫困户45.5万户160万人,户均增收8296元,人均增收2348.4元。2019年,农村产业革命共带动111.8万贫困人口实现增收。

“歼灭贫困”志比金坚

3月31日,贵州召开脱贫攻坚“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动员大会。会议要求,要全力解决产销对接、利益联结两个当前农业发展的重点问题,深入分析和敏锐把握当前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带来的机遇,把农村产业革命大规模种植养殖的优质农产品卖出去、卖出好价钱,完善农产品保底价格收购、农业政策性保险等措施,确保贫困户增收脱贫。

较真碰硬“督”,凝心聚力“战”。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确保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全面推行产业革命“八要素”,深入推进思想观念、发展方式、工作作风的根本性转变,为农民稳定、可持续脱贫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

全力支持农业企业复工复产。制定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农村产业革命20条、推进春季农业生产和农业企业复工复产13条,从项目资金、企业减负、金融支持、用工保障、防疫物资保障等方面支持农业企业复工复产,加快推进春季农业生产。

大力发展今年种养、今年见效的特色优势产业。继续实行12位省级领导干部领衔推进12个特色优势产业制度,每个县聚焦1-2个产业,迅速扩大规模,实现裂变式发展。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林特产业。稳定水稻种植面积,实施“稻 ”多种模式,提升综合产出效益。全面推广“龙头企业 合作社 农户”组织方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农民充分得到实惠。

着力解决疫情影响扶贫农产品销售问题。组织省内186家团餐配送企业批量采购农产品,开展农产品进机关、进军营、进企业、进社区、进超市活动,结合学校复学情况加强校农对接。拓宽省外重要目标市场和对口帮扶城市销售渠道,努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发展农村电商平台销售。

很多县委书记、县长纷纷走进网络直播间,开启直播带货模式,成为产业革命新“网红”。

誓将奋勇歼余困,不使脱贫少一人。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坚决把责任扛在肩上、把承诺记在心中、把工作落在实处,把军令状兑现在农村产业革命第一线,以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刘莹 陈毓钊 邓钺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