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韩国媒体的一篇报道引发了热烈的讨论,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日本小村庄真实事件?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日本小村庄真实事件(风俗业力压日本)

日本小村庄真实事件

2021年,韩国媒体的一篇报道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报道中,该媒体引用了一位韩国大学教授发表在专业学术刊物上的环境研究论文,经调查,韩国的母亲河汉江之中,竟然被发现含有大量的壮阳药“伟哥”成分。

消息一出,举世哗然。

伴随着这条荒谬而无厘头的新闻,韩国的风俗产业再度映入人们眼帘。实际上,韩国早已力压日本,成为了亚洲第一的桃色大国。尽管政府耗费了十年的时间治理,可结果却不容乐观,堪称“越扫越黄”。

这究竟是为什么?韩国风俗行业是如何发展的?风俗业的背后,又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这一切,还得从1910年代的日本殖民说起。

一、日本殖民:韩国风俗业的开端

众所周知,进入近代后,日本军国主义膨胀,企图掌控东亚。伴随着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日本政府制定“大陆政策”,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前,日本都以嚣张的野心践行着这一政策,酿成一起起惨祸。

其中,朝鲜半岛就是受害者之一。

1910年8月,日本吞并朝鲜,这也是日本第一次令一个独立的国家沦为了自己的殖民地。

侵占朝鲜后,日本在这片土地上进行高压统治,试图以几十年时间将自己的文化政治渗透进朝鲜人的血液之中。而这也恰恰是韩国风俗行业的开端,现在的种种乱象,归根结底因日本而起。

先前,朝鲜半岛受儒家文化影响颇深,尊崇礼义,在两性关系上偏向于保守,文化氛围决定了社会不可能大肆吹捧鼓励风俗行业,政府也会对其加以制约。但是,日本与中国不同,风俗业可谓是由来已久。

最早的时候,日本的神社内有一批专门提供服务的卖春女性,到了奈良时期,日本的卖春女便已遍布全国,人数也达到了令人惊讶的数字。

江户时期,德川幕府完善了日益发展的公娼制度,甚至在京都二条柳町开辟了一片专门的区域进行管理,这就是“红灯区”的雏形。

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迅猛发展,风俗行业也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期”。明治维新帮助日本成为了东亚最早的现代化国家,促成了后续一系列侵略行为的发生,朝鲜被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恰恰赶上了日本风俗文化发展的关键点。

1900年,日本内务省公布了针对娼妓的统一管理政策,这标志着明治政府在法律上正式承认了公娼制度。

从那之后,政府开始组织卖春女登记与体检,甚至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健康检查制度,风俗行业从见不得光的地下组织,一跃成为了正规的谋生手段。

而本国的这些措施,无一例外地被移植到了殖民地的土地上。

日本在朝鲜无恶不作,先是威逼,后有怀柔,从文化上对朝鲜进行了蚕食,朝鲜女性的地位一落千丈,许多人迫于生计,只能成为风俗女,通过出卖自己的身体来换取生存的空间。

殖民者在朝鲜实行同化教育,通过种种手段洗脑朝鲜人民,说朝鲜自古以来就并非独立国家,是个没有自己文化的劣等民族。为了“自救”,朝鲜理应接受日本的全部文化,这全部文化之中,自然也包括风俗文化。

他们试图让朝鲜人从根本上认可女性卖春,以种种手段削弱这件事的不合理性,让风俗业合理的观点深入人心。

除此之外,日本政府还严格限制朝鲜受教育的人数,尤其是女性。1922年,朝鲜普通学校的在校人数为157000人,而女子高等普通学校的在校生竟然仅仅只有1100人!

当时,朝鲜约有80%的人仍是文盲,女性占大多数。

无法得到良好的教育,朝鲜女性的人生之路便愈发狭窄。走投无路之际,加上日本政府的刻意引导,很多女性便只能委身风尘,恶性循环由此造成。

二战结束后,朝鲜半岛分裂,大韩民国成立。日本的殖民统治虽然看似结束了,但实际上它在韩国造成的影响却并非一时一世可以抹去的,风俗行业的种子已然种下,便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但韩国风俗行业真正迎来飞速发展,还是在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间,而这一切,又与美国脱不开干系。

二、愈演愈烈:汉江奇迹背后的阴霾

日本战败后,韩国并未迎来真正的独立与自由。很快,美国便向这片土地伸出了魔爪。

在美国短暂接管的时间里,他们通过法律确定了卖淫的合法性,首尔的“红灯区”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办得愈发有声有色。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趁着战争的机会,为自己争取到了合法在韩国驻军的资格。即便战争结束之后,美国的军队依然没有撤退。彼时,韩国自身需要发展,国力尚弱,只能依附美国。

三年后,两国在华盛顿签署《美韩共同防御条约》,条约中规定,美国可以派出军队常驻韩国,同时帮助主导韩国国防,时间更是被标记为无限期。

条约落地,韩国女性的噩梦也由此开始。

随着美国大兵的入驻,美军和韩国政府进行了一次荒谬至极的谈判。

美国人态度嚣张,提出要在美军军事基地附近和周边的城镇开设妓院,以解决美国军人的生理需求。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韩国政府竟然同意了这个无理的请求。他们不仅答应了,甚至为了保障美国大兵的健康,韩国政府还出面给这些卖春者进行了官方登记,并要求他们拿着健康证上岗。

这些妓女,被人们称为“西方公主”,尽管名号里有“公主”两个字,但实际上她们连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权利都没有被尊重,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

可笑的是,美国为了削减日本在韩国的影响,彰显自己的不同,还特意在明面上谴责日本的教唆卖淫行为。

但实际上,美国在背地里做的事情不比日本少,韩国女性所承受的伤害同样令人无法想象。

这些“西方公主”们每周都要做两次性病检查,确保身体健康。如果检查出现异常,她们就连人身自由也会被限制,政府会将她们关在同一个地方,确保性病康复之后再回岗“工作”。

如此赤裸的交易,属实令人胆寒。

而这一切,也为日后韩国风俗行业的泛滥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说到韩国风俗行业,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件事关韩国国运的大事:汉江奇迹,而韩国历史上一位颇具争议的领导人朴正熙,也与此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对于韩国来说,汉江奇迹是国家腾飞的起点。在50年代到90年代期间,韩国以令人意想不到的速度飞快崛起,经济高度繁荣,只用了短短几十年的时间,便从一个贫困而落后的农业国家,一跃成为了先进发达国家中的一员。

韩国的母亲河名为汉江,浩浩汤汤的江水横跨首尔,因此这次腾飞被称为“汉江奇迹”。

除了经济外,韩国的政治、文化、国际影响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韩流甚至在上世纪末席卷全球,勾勒出了令人震撼的发展图景。

现在,当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汉江奇迹时,往往沉溺于它的辉煌与盛大。但实际上,在看似光鲜亮丽的汉江奇迹背后,有着一处不为人所知的阴霾,那便是这一时期的韩国风俗行业。

毫不夸张地说,韩国的风俗女们曾为汉江奇迹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而这些贡献背后,其实都是赤裸裸的鲜血与疼痛。

1954年,永久性的美军基地在韩国建立,周边的桃色产业规模也就此固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片单独的风俗产业收入也显得有些疲软,缺乏更新的刺激动力。

恰逢几年后,以强硬派著称的朴正熙通过政变成功上台,在他一手缔造的汉江奇迹中,针对风俗行业的“改革”被提上了日程。

然而,朴正熙的“改革”方向可谓是令人感到匪夷所思——他不但没有废除风俗业,反而大力开发风俗业的多种可能,鼓励女性“为国献身”。

当时,甚至有议员在国会上提议,为了获得美国的庇护,让外国军人感到幸福和满足,韩国只能允许更多的慰安妇存在。

在朴正熙执政期间,他毫不犹豫地批准了性交易合法化,一百余家风俗场所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巨大的舆论推动下,妓女成为了“真正的爱国者”,一时之间地位极高。

韩国交通企划部曾经做过一次调查,根据他们的统计,韩国最容易留住的外国游客其实是联合国军。

而这些军人来韩国的目的只有一个,那便是享受风俗行业女性的服务。

几年后,韩国的《新东亚》杂志公开赞美“西方公主”,认为她们的身体有着巨大的能量,竟然还将其视为拯救韩国经济的良方。

实际上,《新东亚》的结论十分正确。

在汉江奇迹尚未被缔造的年代,韩国每年的外汇创收只有2.5亿美元。在这2.5亿美元中,风俗行业所创造的价值,竟然高达1000万美元。

为了让更多女性加入这一行,朴正熙政府不遗余力地进行着洗脑工作。

他们告诉这些女性,说她们所做的一切不是在卖淫,而是在表达对国家的爱,为国家的建设出一份力。因为与外国游客有了肉体上的“对话”,所以她们做出了令人自豪的奉献。

这种说法看似荒谬,可是却有着提出的独立历史背景。

为了确保韩国快速的进入工业化转型时期,朴正熙政府一直致力于为韩国打造“人设”,从而最大限度的激发国民的文化认同,从而榨取他们的最大价值。

在朴正熙的话语里,战后的韩国是一个“追赶型发展国家”,他还利用了韩国人心理中特有的“恨意”,令普通老百姓相信,自己需要为国家奉献出一切。

此番攻势下,韩国风俗行业真正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支柱产业”。

70年代,风俗行业已经从军方行为蔓延到了民间。韩国的国际旅游公司甚至开始向妓女发放官方身份证,还会教导他们学习英语,以便与外国客人交流。

这些女性仿佛真的进入了一所“学校”,只是她们学习到的不是有用的知识,而是侍奉游客的技巧,何其悲哀。

也正是这些女性的存在,撑起了汉江奇迹的一角。

据统计,到1989年的时候,韩国提供性服务的风俗机构超过了40万家。在这样一个不大的国度里,竟然有超过120万的女性从事风俗行业,这个惊人的数字占到了韩国15-29岁女性总数的五分之一。

新世纪即将到来之时,韩国风俗行业的总销售额达到了4亿韩元以上,占到了整个国家GDP总数的5%!

经济发展的绚烂掩盖了风俗行业的黑暗,这些“西方公主”大多家境贫寒,她们年轻时或许曾为自己能够为国家赚取外汇而感到自豪。

但截至上世纪80年代,这超过一百万为美军提供性服务的韩国风俗女性,却因无法回归正常生活,逐渐坠入深渊。

时代的车轮滚滚前进,却有无数普通人湮灭其中。汉江奇迹之后,韩国已经不需要这些女性再“为国献身”,可令人惊恐的是,覆水难收,韩国的风俗产业,渐渐已经摆脱了政治的控制,自成一派气候。

当政府开始想要整治此事时,却发现为时已晚。

三、无效治理:屡见不鲜的性丑闻

1988年,汉城奥运会开幕在即,为了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韩国政府开始管制风俗行业。然而,这种管制的力量十分有限,直到2004年,韩国才正式通过法律,将性交易活动确认为违法行为。

三年后,韩国政府采取强硬措施,将超过4万家风俗场所取缔,抓捕了将近26万名从业女性。可在看似雷厉风行的管制下,韩国的风俗行业依然屡禁不止,堪称“越扫越黄”。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元的,首先,韩国经济对于风俗产业还是有着一定依赖性。

直到21世纪初,韩国的风俗行业依然屹立不倒,能够为国家贡献超过4.1%的GDP份额,这个数字是韩国农业、林业、渔业三者收益的总和,堪称恐怖。

国家出手整治后,当年风俗行业创收暴跌,仅仅为五年前的一半,可即便如此,也高达14万亿。

从数据上来看,韩国风俗行业体量巨大,绝非一时一刻就能改变的。

除此之外,在深厚的历史因素堆积下,风俗行业合法已经深入韩国人的内心,具有极大的市场需求。

政府一边严打,商家一边更换招牌,换汤不换药。只要有需求和暴利,就永远会有人铤而走险。

据统计,20多岁的韩国成年男子中,平均有五分之一的人每月至少要进行四次风俗活动。与之相对应的,每25名韩国女性中,就有一人参与过风俗活动。

风俗业堪称国民行业,彻底禁止无异于天方夜谭。就连韩国的母亲河汉江之中,竟然都能被检测出伟哥含量超标,整个国家的气象可想而知。

巨大的需求与民众的认知之外,财阀势力的崛起也令韩国不断爆出性丑闻。

基地村从未消失,而是扩展到了国家的每个角落中。2009年,韩国著名女星张紫妍留下遗书,自杀身亡。

在遗书中,她控诉了在经纪公司的逼迫下,自己曾经被迫服务近百次财阀高层,可谓是字字泣血。在明星看似光鲜亮丽的外表下,竟然也承受着同样的性痛苦。

更令人感到悲哀的是,张紫妍事发十几年后,韩国的现状依旧如此,没有半分改变。

从民间到官方,从历史到当下,从贫困到富有,韩国不同阶级的女性似乎仍在背负着同一份枷锁。韩国的风俗行业问题由来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