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一个浙江的小朋友妙妙聊起了“入木三分”这个词。

我说:原是说王羲之的书法,后来形容刻画人物形象很到位,比如鲁迅对孔乙己(这孩子知道这个人物)的刻画,当他看着面前不多的茴香豆时他给小孩子们讲:“多乎哉,不多矣!”

妙妙:茴香豆是什么豆?好吃吗?

我说:你跟孔乙己是老乡,你们浙江那边的特产你不知道吗?

妙妙:啊……

我提醒:蚕豆做的……

妙妙抢答:我知道啦,口水娃~[耶]

我(瞬间石化)接着忍不住哈哈大笑……

妙妙(从未见过我这样):不对吗?

在孩子的解释下具有悲剧色彩的孔乙己瞬间消失,甚至变得可爱了许多。这是我听到的最有意思的版本了。

接下来我用自己的经历以最直观的感受给妙妙解释清楚了“茴香豆≠口水娃”。不过还是感谢小妙妙让我回到了孩子的纯真时代,相信她也记因这段有趣的对话而记住了孔乙己 茴香豆 入木三分。

小葱拌豆腐孩子馋得流口水了(听说过吗茴香豆)(1)

小葱拌豆腐孩子馋得流口水了(听说过吗茴香豆)(2)

[震惊][我想静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