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7年到1990年、著名职业规划大师舒伯拓宽和修改了他的终身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这期间他最主要的贡献是“生涯彩虹图”。他提出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新观念——生活广度、生活空间的生涯发展观、并加入了角色理论,将生涯发展阶段与角色彼此间交互影响的状况,描绘出一个多重角色生涯发展的综合图形。

1.横贯一生的彩虹——生活广度

在生涯彩虹图中、横向层面代表的是横跨一生的生活光影。彩虹的外层显示人生主要的发展阶段和大致估算的年龄:成长期(约相于儿童期)、探索期(约相当于青春期)、建立期(约相当于成人前期),维持期(约相于中年期)以及哀退期(约相当于老年期)。

生涯规划深度解析(生涯规划师视角)(1)

2.纵贯上下的彩虹——生活空间

在生涯彩虹图中,纵向层面代表的是纵贯上下的生活空间,是由一组职位和角色所组成。舒伯认为人在一生当中必须扮演9种主要的角色,依序是:儿童、学生、休闲者、公民、工作者、夫妻、家长、父母和退休者。夫妻、家长、父母等角色并入“家长”一类中,即呈现子女、学生、休闲者、公民、工作者、家长六个不同的角色.不同角色交互影响交织出个人独特的生涯模式。

舒伯认为角色除与年龄及社会期望有关外、与个人所涉入的时间及情绪程度都有关联,因此每一阶段都有显著角色。此外、角色也活跃于4种不同的人生舞台:家庭、小区、学校和工作场所。虽然个体也可能在其他舞台上扮演其他角色,但基本上都包含在上述角色与舞台的范畴。

舒伯认为人的一生角色的转化与多种角色的扮演、就像天上的彩虹般、色彩丰富而迷人。各种角色间是有相互作用的,一个角色的成功,特别是早期角色如果发展得好,将会为其他角色提供良好的关系基础。但是,在一个角色上投入过多的精力,而没有平衡协调各角色的关系,也会导致其他角色的失败。

(内容来源于洪向阳:《生涯规划:新高考选科与志愿规划指引》,化学工业出版社,2020.1,第1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