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小学时,数学课本的单元末尾就有哥德巴赫猜想的思考题。当时教材上说大于2的偶数可表示成两个质数之和,并举了4=2 2,6=3 3的例子。一些同学居然没意识到题面说的是两个质数之和,说起了8=4 4,10=5 5,12=6 6,这样的例子。老师也没介意。

哥德巴赫猜想是否已完全证明(哥德巴赫猜想那点事)(1)

后来知道中国数学家陈景润证明了与哥德巴赫猜想相关的“1 2”,距离彻底解决这一猜想只差最后一步,也是目前为止最先进的成果。

哥德巴赫猜想说起来如此简单,为什么就证明不了呢?据悉人类目前已经全部验证的偶数已经达上千万亿位数,没有发现反例。如今,我们也可以设计一个并不复杂的电脑小程序拿一个你能想到的任意充分大的偶数来验证,目前也没有人发现反例。实际上,只要发现一个反例这一猜想就是错的根本不用去证明。可目前人类能想到并验证过的偶数,无一例外都符合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是否已完全证明(哥德巴赫猜想那点事)(2)

但数学是严密严谨的逻辑体系。由于整数的无限性,只要不能以严格严谨的思维逻辑来证明它的正确,哥德巴赫猜想就只能停留在猜想阶段。

现在,不少数学学者正在探索以传统数论之外的新的思维模式来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但目前尚无实质性进展。如果有一天真的找到新的方法彻底证明这一猜想,那将带来一系列新的重要的人类关于数值关系认知的伟大变革。说不定还会诞生一门新的数学分支。

哥德巴赫猜想是否已完全证明(哥德巴赫猜想那点事)(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