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怀不乱柳下惠,闭门不纳鲁男子。大家好,我是鲁书书。宋词中有很多知名的词牌名,但相同的词牌名下有很多迥异的优秀篇章,这一篇,就聊聊宋词中的《水龙吟》。

辛弃疾和苏轼豪放词的对比(宋词中的水龙吟)(1)

说起《水龙吟》,写得最多的应该是辛弃疾。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水龙吟之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辛弃疾写的水龙吟,大多抒发自己的政治志向,前面说过,辛弃疾的一生,诗词只是很小的篇幅,沙场建功才是他心中所向,只可惜英雄无用武之地,纵有雄心壮志,又能奈之若何?所以才会有‘吴钩看尽,栏杆拍遍’的苦闷无奈。

辛弃疾和苏轼豪放词的对比(宋词中的水龙吟)(2)

辛弃疾的另一篇水龙吟也很经典。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觉来幽恨,停觞不御,欲歌还止。白发西风,折要五斗,不应堪此。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有别、归来意。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吾侪心事,古今长在,高山流水。富贵他年,直饶未免,也应无味。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这一篇仍旧是辛弃疾对自己志向的抒发,老来曾是渊明,说明辛弃疾年轻时候不认可陶渊明的人生态度,也只有老来相识。这首词中和辛弃疾以往的词表达的完全不同,辛弃疾年轻时候饱经战乱,立志抗金,那时候的他慷慨豪放,‘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而如今,富贵他年,直饶未免,也应无味,一切变得索然无味。当年那个为苍生而拔剑的辛弃疾,如今只能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辛弃疾和苏轼豪放词的对比(宋词中的水龙吟)(3)

接下来再看看苏轼写的《水龙吟之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首先说一下苏轼为什么要写这首词,当时的苏轼谪居黄州,好朋友章楶寄来一首词安慰他,这就是《水龙吟之杨花》。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章楶这首水龙吟第一眼看去,感觉是在写景,但我们要知道,这首词是为了安慰苏轼,如果单纯是写景,那不是没有意义吗?所以这里面有很深的意义,写的是杨柳之花,映照的是苏轼此时的场景,韩愈有首诗写到,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杨花和榆荚没有才思,只有一身高洁呈现给世人。而章楶的词中也有这方面的意味。不仅如此,章楶还将杨花拟人化,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这是比作一群孩子。下阕则又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将杨花的主角地位降为配角,作为美人的装饰,映透美人的心理。

辛弃疾和苏轼豪放词的对比(宋词中的水龙吟)(4)

章楶的这首水龙吟可以说是蕴含了非常多的意象,十分优美,但缺点就是意象太多,很多人因此感觉前后不统一,其实我们从这首词的目的来看就能看出这首词的优秀了,这首词的目的是为了安慰苏轼,这种种意象都是为了映衬苏轼的,这样看来,这首词颇有散文的神韵。而正是苏轼读懂了这首词,才写下了前面介绍的《水龙吟之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这就像是苏轼听了一首歌,很有感触,然后重新附和了一首歌。

如果是这种角度来看这两首词的话,就可以看出这两首词中的很多意象是重合的,尤其是寻夫妇人的情绪引导。那么为什么很多人觉得苏轼的词更胜一筹呢?这个很明显,苏轼词中加大了对少妇寻夫情绪的渲染,甚至升华到震颤人心的境地,所以更加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而章楶的词中更多的是对于各种意象的深度刻画,并且能够自然的表达出统一的用意,这就非同凡响了。如果说这两首词中硬要分出高下,实在是很难,两首词在某一方面已经是各领风骚,独占鳌头了。

辛弃疾和苏轼豪放词的对比(宋词中的水龙吟)(5)

其他的水龙吟因为篇幅原因,这里就不多介绍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觉得不错的词句可以分享出来,最后,用一首我挺喜欢的不是宋词的词来结束:燕云十八飞骑,奔腾如虎风烟举。老魔小丑,岂堪一击,胜之不武。王霸雄图,血海深恨,尽归尘土。念枉求美眷,良缘安在。枯井底,污泥处。酒罢问君三语。为谁开,茶花满路。王孙落魄,怎生消得,杨枝玉露。敝履荣华,浮云生死,此身何惧。教单于折箭,六军辟易,奋英雄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