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电影院看《上海堡垒》实在是过于难看,导致我有百分之七十时间在睡觉,今晚终于在腾讯视频完整看了一遍。感觉鹿晗演的其实还可以,演的最烂的反而是她?年龄太大了,二人很不搭!

鹿晗拍完上海堡垒后怎么样了(上海堡垒看了2遍)(1)

这就是一部彻头彻尾尬编尬导尬演尬念台词尬射子弹尬赢外星人的尬片。全方位的尬,让一般人根本无从吐槽。

鹿晗拍完上海堡垒后怎么样了(上海堡垒看了2遍)(2)

一部有些瑕疵的电影就好比牙缝里有牙垢,好歹你能说出这牙口好不好,牙缝大不大,你用牙签牙线牙刷也好,好歹能挑出一些牙垢来。而《上海堡垒》简直就是在嘴巴里塞满五斤牙垢,让你根本无从下口。

一部以上海冠名的电影,从头到尾除了让舒淇念了“陆家嘴”,“外白渡桥”,“南浦大桥”等几个地名,以及高以翔用台湾国语生硬地说“这里是我生活的地方…”之外,片中没有任何一个角色和上海有任何羁绊,他们没有任何背景故事,没有亲人,没有孩子,没有性格,没有缺陷,没有需要成长和改变的地方,甚至没有任何冲突,他们不知为何就在这里,成了朋友和战友,白天打卡上班,晚上喝酒泡吧,你喜欢我,我喜欢他,身体在当兵,脑子在思春。

说实话,这部电影叫成都堡垒,天津堡垒,石家庄堡垒,铁岭堡垒,奎屯堡垒,佩奇堡垒都没有任何影响,因为根本和上海没有啥关系。

极少数普通上海市民的镜头,都是一闪而过,感觉就是30块一天请十来个临时演员表现一下慌张感,因为拍摄时间是在秋冬的关系,这些临时演员好像都穿着南极人羽绒服或者海宁皮革城的皮夹克的样子,违和感扑面而来。实在是让人难以想象这东西成本居然花了三亿。

鹿晗拍完上海堡垒后怎么样了(上海堡垒看了2遍)(3)

至于世界观… 这片子没有世界观。

所有的一切,正如我之前说的,从影片第一秒开始直到最后一秒,都散发着浓浓的“不真诚”,加粗黑体最大号的”不真诚”。

真正好的类型电影,远的如二十年前的《独立日》,近的如《流浪地球》,你会发现人物往往有自己的生活,与其他角色和主干剧情交织在一起,产生矛盾冲突,并让你觉得真实有代入感。好的编剧可能会设想,司令官恃才傲物,喜欢打桥牌,从中领悟人生哲理,最爱抽的是玉溪。女指挥官可能离婚,私生活一塌糊涂,但是个工作狂。男主从小放荡不羁,在学校里曾经黑入北约防空网络… 他们因为机缘巧合,凑到了一块,一起完成了这个故事并与他们自身的纠葛和解。而《上海堡垒》这种典型烂片就是,每一个人就只有一个名字,其它一切都是空白的,他们根本不像真实存在的人,他们根本没有在电影里有任何的生活,只为了煞有介事的在一个个场景里念完台词而已。那个所谓邵司令,高以翔演的杨建南,灰鹰小队的每一个人,加上舒淇,其实你看完整部电影都对他们一无所知… 怎么这帮子人就演了个电影啊?到底说了啥?——大部分普通观众看完应该就是这个感觉,说不出的别扭。

所谓的筹备六年,憋剧本应该就憋了四年吧?憋出了这么一个垃圾剧本,实际拍摄三个月,算你一年半后期。所以,别混淆概念,搞得好像真有2000个工作人员,每个人都努力了6年一样,一部电影需要这样偷换概念来卖惨,真是 low 穿地心。

而某某的发型,在这个全方位的烂片里真的不重要。这种事情嘛,无非就是前期协商好了的。要演可以,但是必须保证偶像形象,时刻保证发型和脸型的帅气和白净,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家演员可以配合你导演。导演不强势啊,当然得同意。所以最终大家看到的就是各方利益妥协后的帽子朝天戴的怪胎产物,各怀鬼胎,必出怪胎。

我看了这么多关于上海堡垒的评价,抛开鹿晗的粉丝不说,觉得这片子“也没有说的这么差,我觉得还好啊”的集中在15-17岁这个年龄段,觉得这片子“很好看,很精彩”的,集中在6-12岁这个年龄段。

确实,若时光倒回上世纪90年代初,当我还是一个小学生的时候,我一定会把《上海堡垒》的视觉效果奉为圭臬,而把《恐龙特急克塞号》弃之如敝履的。妈蛋!暴露年龄了。

最后,鹿晗当然不用背锅,他只是和这部烂片相得益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