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明武宗朱厚照崩于豹房,享年30岁。不知道什么原因,朱厚照一生都没有子嗣,所以,他的母亲张太后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商议后,决定迎立兴献王的长子、14岁的朱厚熜(cōng)为明武宗的接班人。

杨廷和原本觉得自己为大明朝选了一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没想到,这个嘉靖帝朱厚熜就是个“蔫坏”,杨廷和不但被嘉靖帝削为平民,自己的嫡长子杨慎的前途也毁于一旦。

嘉靖皇帝怎么干掉杨廷和(让嘉靖帝钻了空子)(1)

01 遗诏措辞不严谨,让嘉靖钻了空子

杨廷和从正德二年(1507年)开始,就专门负责起草朝廷封官授爵的诏书。按理说,他应该对这类官方文书的撰写很有经验了,可是,这一次却栽在了嘉靖皇帝的手上。

明武宗驾崩后,由杨廷和起草的遗诏中,只写了“召兴献王长子来接任皇位”,可是,却偏偏没有写,这个兴献王长子是以什么身份来接任皇位的。儿子?还是兄弟?

遗诏召兴献王长子嗣位。

——《明史·卷十六·本纪第十六·武宗》

杨廷和虽然在遗诏上没有写清楚,但是,却是以皇太子的礼制迎接朱厚熜进宫的。杨廷和大概是想着,只要朱厚熜接受了这样的安排,就等于是默认了已经过继给明孝宗这一支了。

可惜,这一招也就只能骗骗那些无知孩童,朱厚熜好歹是已有处理藩国事务经验的世子了,才不会上这个当。

正德十六年(1521年)四月,当朱厚熜奉诏进京的时候,就拒绝以皇太子的身份由东安门进入、居文华殿择日再登基。朱厚熜的理由是:“遗诏是让我来继承皇位的,我不是来当皇子的。”

王顾长史袁宗皋曰:“遗诏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

——《明史·卷十七·本纪第十七·世宗一》

双方一度就这样僵持着,最后,还是宫里的张太后和群臣向朱厚熜妥协,让其由大明门进入(大明门的正门,只有皇帝可以通过)。当天,朱厚熜便在奉天殿即皇帝位,是为明世宗。

是日日中,入自大明门,遣官告宗庙社稷,谒大行皇帝几筵,朝皇太后,出御奉天殿,即皇帝位。

——《明史·卷十七·本纪第十七·世宗一》

从这件事情上,杨廷和就应该看出来,他给自己是找了多大的一尊佛啊,尽管这尊佛还是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

嘉靖皇帝怎么干掉杨廷和(让嘉靖帝钻了空子)(2)

或许是从嘉靖帝的事情上得到了教训,大清王朝的慈禧太后,在同治皇帝死后,迎光绪进宫即位时,就在诏书中,将同治和光绪的关系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传懿旨,以上继文宗为子,入承大统,为嗣皇帝。俟嗣皇帝有子,即承继大行皇帝。

——《清史·卷二十三·本纪二十三》

慈禧太后的懿旨里明确指出光绪继承帝位的前置条件光绪载湉是以咸丰皇帝儿子的身份,来继承皇位的。

就这一点来说,慈禧太后就比杨廷和高明得多。

嘉靖皇帝怎么干掉杨廷和(让嘉靖帝钻了空子)(3)

嘉靖皇帝登基后没多久,不但将母亲蒋氏接到京城来当太后,还要追封自己的父亲兴献王为皇帝。

杨廷和首当其冲站出来反对。他援引汉哀帝和宋英宗的例子,认为嘉靖皇帝应该认伯父明孝宗为父亲,而改认自己的父亲兴献王为叔父,并将益王的第二个儿子过继给兴献王为嗣。如果有谁敢提出异议,就杀了。

想不通杨廷和为什么会拿汉哀帝和宋英宗的例子来说服嘉靖皇帝。这纯粹是给对手递刀子的操作。

第一,汉哀帝和宋英宗都是在先帝还在世的时候,就已经被接进皇宫,当成皇子来养了。也就是说,汉哀帝和宋英宗都是有正规的过继手续的。而嘉靖皇帝既没有被当作皇子在宫里养育过,事后也没有补办过继手续;

第二,汉哀帝和宋英宗在登基之后,都没有不认自己的亲生父亲。宋英宗和大臣们展开了“濮议”,最后以曹太后妥协而胜利;汉哀帝刘欣将亲生父亲刘康追尊为“恭皇帝”。

成帝崩,太子即位,是为孝哀帝。即位二年,追尊共(通“恭”)王(刘康)为共(通“恭”)皇帝,置寝庙京师,序昭穆,仪如孝元帝。

——《汉书·卷八十·宣元六王传》

嘉靖皇帝怎么干掉杨廷和(让嘉靖帝钻了空子)(4)

无论嘉靖皇帝如何软硬兼施,杨廷和都不同意嘉靖皇帝尊兴献王为“皇考”。朝廷里也已经有人开始说杨廷和太过专制。

其实,杨廷和只是一个认死理、又过于自信的人而已。他并不想大权独揽,但是,皇帝每做一件事,他如果觉得不妥,就要据理力争。皇帝要是不采纳他的意见,他就拿辞职相要挟,自以为是地想将皇帝给“掰到正道上”来,好成就一代明君。

可是,他却不明白,皇帝又不是一条生产线上生产出的商品,他们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永远都不可能按照某位大臣的想法来行事。

他也不像徐阶那样,在一些无伤大雅的事情上,就顺着皇帝的意思去做,这样,才能在其他大事上,有更大的作为。

嘉靖皇帝怎么干掉杨廷和(让嘉靖帝钻了空子)(5)

嘉靖皇帝虽然心里不高兴,但是,也知道自己还年幼,又刚登基,在朝中根基不稳。在杨廷和为首的百官反对下,他就取了个折中的办法,称明孝宗为“皇考”,慈寿皇太后(张太后)为“圣母”,而称自己的亲生父母为本生父母,称号前不加“皇”字。

帝不得已,乃以嘉靖元年诏称孝宗为“皇考”,慈寿皇太后为“圣母”,兴献帝、后为本生父母,不称“皇”。

——《明史·卷一百九十·列传第七十八》

可是,嘉靖皇帝并没有就此善罢甘休。他一边培植像张璁这样支持自己的新人,一边打压支持杨廷和的这一派。

等到嘉靖七年(1528年),《明伦大典》颁布天下,嘉靖皇帝秋后算账,将已经退休在家的杨廷和削为平民,并且将气都撒在了杨廷和的嫡长子杨慎的头上。

嘉靖皇帝怎么干掉杨廷和(让嘉靖帝钻了空子)(6)

02 以为选了个明君,其实挑了个奇葩

杨廷和之所以在明武宗的堂弟中,选择了朱厚熜,首先遵循的就是《皇明祖训》中 “无嫡立长”这一条。

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

——《皇明祖训》

武宗的父亲明孝宗以及他那些活下来的弟弟们,都是庶出的。明孝宗朱祐樘排行第三,兴献王朱祐杬(yuán)排行第四,所以,在明孝宗这一支没有子嗣的情况下,按照排序,是应该轮到兴献王家这一支来继承皇位。

廷和举《皇明祖训》示之曰:“兄终弟及,谁能渎焉!兴献王长子,宪宗之孙,孝宗之从子,大行皇帝之从弟,序当立。”

——《明史·卷一百九十·列传第七十八》

杨廷和看中朱厚熜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朱厚熜在兴献王去世后,已经以世子的身份,在处理藩国事务,并且治理得还不错。

父兴献王祐杬,国安陆,正德十四年薨。帝年十有三,以世子理国事。

——《明史·卷十七·本纪第十七·世宗一》

嘉靖皇帝怎么干掉杨廷和(让嘉靖帝钻了空子)(7)

因为,明武宗在位期间,最让杨廷和头疼的,就是武宗“耽乐嬉游,暱(nì)近群小”,根本就无心朝政。

杨廷和并不是一个喜欢替皇帝代劳所有事情的首辅,他倒更喜欢去塑造一个勤政爱民、杜绝奢靡浪费、远离小人的明君。可惜,不管杨廷和如何苦口婆心地劝,明武宗都当耳旁风,搞得杨廷和一度心灰意冷,数次想以年迈为由,提前告老还乡,都没有被武宗批准。

廷和未尝不谏,俱不听。廷和亦不能执奏。以是邑邑不自得,数移疾乞骸骨,帝亦不听。

——《明史·卷一百九十·列传第七十八》

正德十年(1515年),杨廷和以回乡丁父忧作为借口,向武宗打了三次报告,武宗才批准他回四川老家,为父守制二十七个月。

杨廷和本来想着,回去这么长时间,皇帝应该会渐渐忘记他了吧。可是,明武宗虽然不爱听杨廷和的唠叨,却离不开他。杨廷和在守制期间,明武宗就想要杨廷和“夺情复起”,提前结束丁忧,可是,都被杨廷和给拒绝了。

寻以父卒乞奔丧,不许。三请乃许。遣中官护行。旋复起之,三疏辞,始许。

——《明史·卷一百九十·列传第七十八》

这边杨廷和在老家丁忧,这边京城里的明武宗一边玩乐,一边还替杨廷和做着倒计时。等到杨廷和丁忧守制的期限一满,马上就把他诏了回来,继续让他当内阁首辅。

也是从杨廷和开始,阁臣任职期间遇到父或母去世的,都必须要辞职回乡丁忧二十七个月,就变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这也为后来张居正“夺情”埋下了隐患。

阁臣之得终父母丧者,自廷和始也。

——《明史·卷一百九十·列传第七十八》

杨廷和回来任职,明武宗便又可以放心大胆地去玩了。杨廷和好不容易清静几年,又要回来看明武宗不务正业,还要帮他收拾烂摊子,心里想想都呕得慌。

嘉靖皇帝怎么干掉杨廷和(让嘉靖帝钻了空子)(8)

明武宗死后,杨廷和就盘算着,无论如何,这次都要选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杨廷和觉得朱厚熜虽然年幼,但是“性英敏”,相信在自己的辅佐之下,一定可以创造大明王朝的辉煌。

然廷和以帝虽冲年,性英敏,自信可辅太平,事事有所持诤。

——《明史·卷一百九十·列传第七十八》

让杨廷和始料未及的是,之前明武宗虽然不成器,但好歹不管杨廷和怎么在耳边念叨,也不会生气,大不了你说你的,我做我的。可嘉靖这位少年天子,就没有这么好说话了。

嘉靖皇帝怎么干掉杨廷和(让嘉靖帝钻了空子)(9)

03 动不了老子,就动你的儿子

因为“大礼仪之争”,以及劝诫嘉靖帝不要热衷于道场法事,杨廷和引起了嘉靖皇帝的不满,因此,多次上书请求退休回乡。

嘉靖三年(1524年)正月,嘉靖皇帝终于批准了杨廷和的请辞。

嘉靖三年(1524年)二月,杨廷和正式退休回乡。同年四月,嘉靖帝就追尊父亲兴献王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大赦天下。七月,嘉靖帝又去掉了亲生母亲章圣皇太后尊号前面的“本生”二字,直接尊其为正式的皇太后。

这时,杨廷和的儿子杨慎便接过了父亲的衣钵,以“撼门大哭”的举动,来反对嘉靖皇帝的这一决定。嘉靖皇帝对着像杨廷和这样的老臣,还可以做到隐忍不发,可是,对着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官吏们,可就没什么耐心了,直接丢进大牢打板子。

于是慎及检讨王元正等撼门大哭,声彻殿庭。帝益怒,悉下诏狱,廷杖之。

——《明史·卷一百九十二·列传第八十》

挨了板子的杨慎不但不知道收敛,十天以后,估计是伤好一些了,伤疤没好就又忘了疼,和其他六位同僚一起,又继续“纠众伏哭”,结果,又挨了嘉靖皇帝的板子。这一次,给事中张原被活活打死。

杨慎虽然侥幸没有被打死,但是,被嘉靖帝流放到了云南永昌卫去充军。

嘉靖皇帝怎么干掉杨廷和(让嘉靖帝钻了空子)(10)

杨慎,是杨廷和的嫡长子,年少聪慧。正德六年(1511年),23岁的杨慎在殿试中夺得第一,状元及第,被授予翰林修撰。

出身好,又有学识,原本前途一片大好,就算不能像父亲杨廷和那样官至内阁首辅,至少也会是一介重臣。可惜,遗传了父亲的耿直,以及碰到了嘉靖这样记仇的皇帝。

杨慎这样不遗余力地多次站出来反对嘉靖皇帝“认亲爹”,不知道是不是杨廷和授意的,但是至少,杨廷和应该也没有表示强烈反对。

估计杨廷和也是想用人海战术,让嘉靖皇帝知难而退。可是,不好意思,在嘉靖帝的字典里,就没有“难”这个字,何况又是关系到自己亲生父母的名位。你来一个反对的,他打一个,你来一百个反对的,他就打一百个,反正每年有那么多新科进士扩充朝堂队伍,不愁没人干活。

嘉靖皇帝怎么干掉杨廷和(让嘉靖帝钻了空子)(11)

按照惯例,流放充军的官员,遇到大赦,便可以返家。但是,嘉靖皇帝真是一个非常记仇的人,他恨透了那些阻挠自己“认亲爹”的人,尤其是杨廷和父子。所以,杨慎流放期间,嘉靖皇帝还不时地问身边的大臣:杨慎在云南过得怎么样啊?

嘉靖皇帝当然不想听到杨慎过得很好啦。被询问的阁臣也知道嘉靖帝的意思,所以,故意回答道:杨慎在云南又老又病,日子过得可辛苦了,真是太惨了

嘉靖皇帝听了,老怀安慰:“知道他过得不好,我也就放心了。”

每问慎作何状,阁臣以老病对,乃稍解。

——《明史·卷一百九十二·列传第八十》

杨慎也是个倔脾气,他听说了嘉靖的话后,偏偏更加纵情于酒色,行为也更加放纵,仿佛是在对远方的嘉靖皇帝说:“你不想要我好过,我偏要开开心心地过给你看。

如果嘉靖皇帝能够像明武宗那样短命,或许杨慎此生还有回到四川老家的一天。可惜,嘉靖帝每天求丹问药、祭祷祈福,也不是全然没有效果的。于是,在长寿的嘉靖皇帝的特别关照下,杨慎终其一生,都没能离开云南。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杨慎在云南病逝,享年71岁。生前,不能重返故土,死后,他终于可以回到四川新都老家,葬在了父亲杨廷和的墓旁。

嘉靖皇帝怎么干掉杨廷和(让嘉靖帝钻了空子)(12)

不知道算不算是因祸得福,杨慎虽然一生在仕途上无望,却在文学创作上很有造诣,被誉为“明代三大才子之首”。

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诗文外,杂著至一百余种,并行于世。

——《明史·卷一百九十二·列传第八十》

杨慎曾写下《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词本来不怎么出名,却被清代的文学批评家毛宗岗,放进了修订版《三国演义》的卷首,也便随着《三国演义》而变得家喻户晓。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的歌词,就是取自杨慎的这首词。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明代: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词可以说是杨慎一生的真实写照,也反映了他由一名状元郎沦为充军一员后,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的一些变化。他不再如年轻时那般执着,而是纵情于山水;他也逐渐明白,人这一生,所有的事情,无非都是“是非成败转头空”。

杨廷和难道就不想儿子吗?当然想了。嘉靖五年(1526年),杨慎听说父亲生病了,马上就从云南赶回家中探望。杨廷和见到儿子回来了,病马上就好了。但是,杨慎还是要回到云南去的。

嘉靖八年(1529年),杨廷和去世,享年70岁。因为杨廷和于嘉靖七年(1528年)已被嘉靖帝削为平民,所以,是按照平民的礼制下葬的。

言廷和谬主《濮议》,自诡门生天子、定策国老,法当僇市,姑削职为民。

——《明史·卷一百九十·列传第七十八》

直到隆庆初,明穆宗继位,杨廷和才得以官复原职,并赠太保,谥号“文忠”。他的儿子杨慎,也被追赠光禄少卿。

嘉靖皇帝怎么干掉杨廷和(让嘉靖帝钻了空子)(13)

结束语

如果时光倒流,让杨廷和有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不知道他还会不会再次选择朱厚熜来接替这个皇位。

为了一个“大礼仪之争”,而断送了最负厚望的爱子的前程,不知杨廷和晚年有没有后悔过?

(注:本文由[#热爱瘦身的鱼#]原创,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