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界,群文阅读教学近年来广受热捧。作为中学一线语文教师,笔者对这一教学方法进行了理论探究和实践探索。

群文阅读课堂深度思考(每日一研唐必芬)(1)

陕西省特级教师,汉中市镇巴县泾洋初级中学语文教师唐必芬

群文阅读起源及概念

群文一词最早见于台湾地区小语理事长赵镜中在全国第七届阅读教学观摩会的主题演讲中提出。在此之前,日本的“群文阅读”,港台地区的“多文本阅读”,江浙等省的多篇课文教学、多本书阅读可作为“群文阅读”的源流。树人教育研究院通过缜密论证,在国内首次系统深入地建构起“群文阅读”的理论体系。

由树人研究院专家论证明确提出“群文阅读”的概念界定:广义的群文阅读是一种阅读形态,是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背景下,阅读者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从不同平台载体上,在复杂资源中进行信息的自由提取和有效聚合,从而实现阅读者个体自我或社会意义的构建。狭义的群文阅读是指一种教学方式,在一节课里呈现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甚至七八篇的阅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多个话题选择若干篇符合教学需要的一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阅读学习,学生通过对多个文本的体验、思考、讨论来构建意义,实现学生阅读力的提高。

群文阅读的意义和特征

群文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它不但可以整合文本,提高课堂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提炼信息、归纳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很适用于“部编本”教材主题单元教学。对其意义,著名特级教师蒋军晶老师说:一是让师生回归到“阅读”的本源,二是对真实阅读情状的模拟,三是努力改变阅读教学的痼疾。

群文阅读和单篇阅读的最大不同在一个“群”。“群”,是聚集、汇合、联合、众多的意思,群文阅读教学则是把有内在联系的多篇文章串联在一起进行阅读教学。赵镜中教授这样阐述群文阅读的特征:同一议题、多个文本、探究教学。“群文阅读”是新时代背景下一种新的阅读理念。

群文阅读教学及四种课型

群文是指多篇文章;群文阅读是多篇文章串联在一起阅读;群文阅读教学即在一节课里,教师结合教材课外读物,以一定议题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主,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进行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的多文本的阅读教学。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

群文阅读教学不同于精讲课型和自读课文教学,由重庆树人教育研究院归纳总结了四种常见的整合型阅读课:即课文整合课型(改进课堂)、课文延伸课型(改进课堂)、课外同质课型(拓展阅读)、课外异质课型(拓展阅读)。

群文阅读教学的教材选择

群文阅读教学,就意味着教师要依据自己拟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课时,自己选择、整合相应的文本,组成一系列可以以某种线索为组合标准的“群文本”。那么,教师怎样将这些天南地北的“珍珠”串起来呢?笔者认为,群文的选择可以参考这样几个思路:

(1)以“体裁”为线索,整合群文。

(2)以“人文主题”为线索,整合群文。例如,部编本教材,每一个单元就有一个主题。

(3)以“表达形式”为线索,整合文本。

(4)以“同一意象”为线索,整合文本。

(5)以“相同作者”为线索,整合文本。

(6)以“相同的结构”为线索,整合文本。

需要说明的是,群文阅读教学整合文本的方式还有很多很多种,需要我们语文教师独具慧眼。

群文阅读教学基本步骤和方法

日常教学中,我们更多的是整合课内外的某些文章进行群文阅读教学,这样的目的是拓展学生的阅读量,因此笔者在这里推荐一种群文阅读的课堂教学步骤。

(1)聚焦主题。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提炼文本主题,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

(2)内外对比。学生在阅读教材中的相关文本后,阅读课外文本,进行比较,进而整体把握群文,聚焦主题。

(3)自主分享。群文阅读教学的主旨是让学生有量的积累和质德 感知,因此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尤其重要。

(4)话题设置。群文阅读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是教师要设计一个有意义的话题,让学生能够聚焦到这个话题中,充分进行思辨。那么,有价值的话题设置可以从四个方面提炼:着眼于作品的整体、学生的认知冲突和矛盾点、文体特征和作者的风格、链接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感情世界。


编辑:关中小伙

群文阅读课堂深度思考(每日一研唐必芬)(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