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黄海林(黄海林工的坚守)(1)

航拍黄海国家森林公园。资料图 黄海国家森林公园供图

(新春走基层)黄海林工的坚守:“守着森林就像守着自己的孩子”

中新网盐城2月13日电 题:黄海林工的坚守:“守着森林就像守着自己的孩子”

作者 于从文 顾名筛 谷华

2月13日,虎年春节后上班的第一个周末,位于江苏东台市的黄海国家森林公园再次迎来众多游人。人们徜徉在平原林海,呼吸清新的空气,聆听悦耳的鸟鸣,让身心彻底放松下来。

冬日的水杉,褪去了绿色的“外套”,显得更加高大、挺拔。一棵棵整齐排列的粗壮水杉,如同卫兵列阵,气势宏伟。“这里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人工平原森林,共计68000亩,森林覆盖率超过90%。”导游自豪地向游人介绍。

厦门黄海林(黄海林工的坚守)(2)

秋末冬初的黄海森林。 黄海国家森林公园供图

黄海国家森林公园管理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虎年春节期间,景区接待游客超12万人次,综合收入超500万元,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来这里,既是欣赏优美的风景,更是感悟黄海林工的精神。”来自盐城市行政服务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黄海国家森林公园得到详实而生动的演绎。

厦门黄海林(黄海林工的坚守)(3)

整齐排列的水杉。 谷华 摄

黄海国家森林公园是始建于1965年的国营东台林场。

50多年前,东台黄海之滨是一片荒芜的盐碱地。黄海国家森林公园管理中心自然资源科负责人、东台林场副场长曹国华说,拓荒队员们在“太阳一出冒盐花,大风一吹满天沙,蚊子都有苍蝇大,百脚毒蛇到处爬”的恶劣环境中扎下根,喝沟塘水,吃糙米饭,住茅草房,开启了艰难造林的历程。

厦门黄海林(黄海林工的坚守)(4)

游客漫步在林中。 谷华 摄

东台林场保存的一幅幅黑白照片,真实记录了黄海林工们当年的创业景象。他们从选育合适树种开始,反复试验、观察、比较、筛选,最终攻克了盐滩引种、育苗造林等一项项技术难关,探索出挖沟引水降盐、栽植绿肥改碱等新方法。

“先是通过长盐蒿、茅草等改良盐碱滩的土壤,然后从培植耐碱、成活率高的刺槐开始,寻找适地树种。”曹国华介绍,到上世纪70年代,东台林场专门成立“水杉队”,反复试验枝条扦插,最终培育出水杉苗,进而开始大规模栽种水杉。

厦门黄海林(黄海林工的坚守)(5)

粗壮的水杉树。 谷华 摄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十任书记、场长的带领下,一代又一代的黄海林工坚守“誓教荒滩换新颜”的信念之根,奉献青春,接续奋斗,让重度盐碱的滩涂蝶变为生机勃勃的生态绿洲,由此形成了“艰苦奋斗、科学求真、守正创新、绿色发展”的“黄海林工”精神。

从句容农校林学专业毕业的曹国华1987年来到东台林场,接受的任务先是“管草”,慢慢再参与种树、护树,见证了林场的发展壮大,更见证了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林场人的坚守。

厦门黄海林(黄海林工的坚守)(6)

森林公园内挂满了灯笼。 谷华 摄

当时社会上有个别林场为了一时的利益,将产权卖给个人,或将所有权承包给个人。东台林场时任场长沈帮勤顶住压力,毫不动摇坚持林权国有、林场国营,避免林木被乱砍滥伐。“有人说我们‘捧着金饭碗讨饭’,现在来看,当时的坚守是正确的,我们不损一棵树,不毁一片绿,保住了这片来之不易的林海。”曹国华说。

2015年,东台林场以高分入列国家森林公园,实现了“从卖树木到卖风景”的转换。

厦门黄海林(黄海林工的坚守)(7)

森林乌托邦。 谷华 摄

“不论怎么开发,林场的本不能丢,绿色发展的‘黄海林工’精神不能忘!”东台林场党总支书记徐长柏说。

在黄海国家森林公园的一角,生长着一大片茂盛的竹林,清风拂过,枝叶飒飒作响。这片翠竹,正是当年林工们试种选苗的成果之一。林中小道幽静,成为加强党性教育、锤炼党性修养的实境课堂。老场长、老林工经常来现场为年轻党员授课,让坚守生态、艰苦创业的精神代代相传。

厦门黄海林(黄海林工的坚守)(8)

林中展示着“黄海林工”精神。 谷华 摄

王明玥是党性教育基地的讲解员,已经在这里工作了三年。她说,刚来工作时,对林场和林工的故事了解不是很多,在和老林工们慢慢接触中耳濡目染,对“黄海林工”精神有了深刻的感悟。“游客问我,天天看这片林子,走同样的路,有什么意思呢?在我看来,每天我见到的景色都是不一样的,因为我用心在留意这些树木,能够感受到它们旺盛的生命力。”

和王明玥一样,在老林工曹国华眼里,森林里的每棵树都像是自己的孩子。他说,“守着森林就像守着自己的孩子,每天都很幸福。”

活立木蓄积量超过22万立方米,负氧离子含量平均达到每立方厘米4000,拥有各类植物628种、鸟类342种、兽类近30种。如今,新一代的黄海林工们正充分呵护前辈们留下的绿色宝藏,以新理念谋划新发展,积极推动文旅、康养、会展、科创等业态融合,建设风光优美的5A级景区,打造近悦远来的城市生态客厅。(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