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的电视剧中,观众经常会听到两江总督这个官名,两江之所以这么出名,或多或少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两句话有关。首先两江对于清朝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是因为两江是清朝的赋税重地,据记载两江的赋税约占清朝整个政府的1/3,另一方面是由于两江文化底深厚,崇学之风颇盛,人才荟萃,在明朝两朝的进士中江南地区约占全国半数,故有“天下英才,半数出江南”之说。时至今日,江南地区仍然在国家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有着重大影响。

两江四湖是哪两江(你还以为两江是浙江和江苏吗)(1)

现如今,很多人一听到两江,就不由自主说是江苏和浙江两省,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在清朝历史上的两江是指江南省和江西省两个行省。其中江南省主要行政区域包括现在的安徽、江苏和上海地区,而江西省行政区域大致和现在江西省相同。接下来,一起看看江南省和江西省的历史发展。

江南省:原为明朝南京(南直隶)地区,满清入关后,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沿明制设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即废除南京为国都的地位,巡抚衙门设于江宁府(今南京),清康熙初年,改承宣布政使司为行省,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即改为江南省。

江南省的范围大致为苏南(包含上海)、浙北、皖南、赣东、湖北黄冈、浙江省嵊泗列岛等地。江南省是当时中国最发达的省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因其制过大,为维持满清中央统治,故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将江南省拆分为“江南右”与“江南左”。1667年,“江南右”取江宁府(今南京)、苏州府首字,改称为江苏省,“江南左”取安庆府、徽州府(今黄山)首字,称为安徽省。

江西省:秦朝时期江西属九江郡,而江西作为明确的行政区域建制,则始于汉高帝初年,设豫章郡(赣江原称豫章江),所辖地域与今日的江西省区大致相当。汉武帝时划全国为十三州,江西属扬州。西晋元康元年(291),增设江州,领10郡,治所南昌。东晋咸康六年(340),迁至浔阳郡(江西九江市),其主体为江西地区原有郡县。隋时曾作行政区划调整,州的级别降与郡同,因而隋代的江西地区设有7郡24县。至唐时增加到8州37县。贞观元年划全国为10道监察区,江西属于江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时增为15道,属江南西道,其监察区下辖8州,治洪州(南昌市)。交泰元年(958),南唐中主决定建南都于洪州,并因此升洪州为南昌府。宋代在州之上改道为路,初设江南路,天禧四年(1020)分江南路为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江西地区被置9州、4军、68县,其大部分隶属于江南西路,仍治洪州,另有一部分隶属于江南东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置江西行省。至元十七年(1280),并入福建行省。至元十九年(1282),仍置江西行省。江西行省辖区,除包括了今江西绝大部分地区外(原江西东北地区隶属于江浙行省),还包括了今天广东省的大部分。江西行省下辖13路、2直隶州以及48个县、16个县级州。元末,陈友谅占据江西。明洪武九年(1376),置江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江西布政使司辖13府78县,布政使司衙门驻南昌府,地域基本等同今天的江西省区 。清代改江西布政使司为江西省,行政区域基本承袭明建制。另在吉安府增设莲花、南昌府增设铜鼓、赣州府增设虔南等3个县级厅。民国时期,清朝的府、州、厅一律改为县。江西省共辖81县。1934年从安徽划婺源县入江西省,1947年划回安徽省,1949年再次划归江西省。

两江四湖是哪两江(你还以为两江是浙江和江苏吗)(2)

而两江总督,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江苏(含今上海市)、安徽和江西三省的军民政务,正二品,加兵部尚书或都察院右都御史衔者为从一品 ,由于两江是重要的经济和文化重地,所以历来两江总督在所有总督的都处于地位较高 位置,受清政府重视! 以上就是两江的来源与发展,你还以为两江是指江苏和浙江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