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平民致敬的玫瑰(我们的钢铁玫瑰)(1)

人们总是不吝于用最美好的词汇去形容女人,婀娜多姿、千娇百媚、端庄贤淑……却也不忘记女性要强的一面,铿锵玫瑰、巾帼不让须眉。她们在岗位上发光发热,担起重担,挑起大梁。鞍钢集团的发展历史从不缺乏女性的身影,她们是最平凡的劳动者、建设者,是新鞍钢建设和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

今天,向大家介绍鞍钢集团三八红旗手标兵、三八红旗集体先进事迹,谨此祝全体女性职工国际劳动妇女节快乐!

质量战线绽芳华

向平民致敬的玫瑰(我们的钢铁玫瑰)(2)

攀长特轧钢厂挤压作业区主任工程师 黄新琼

黄新琼,2007年从太原科技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到攀长特轧钢厂挤压作业区从事技术质量工作。在企业的15年间,她在技术质量工作、质量体系建设优化、产品方案设计以及特殊钢产品开发方面都作出了突出贡献。

黄新琼积极组织开展“三工序”、QC小组等质量活动,加强作业区现场工序质量管理,仅2021年就创效117.28万元。在实物质量管控方面,黄新琼积极组织技术人员到生产一线进行质量监督管理及技术跟班指导,根据实际情况优化工艺,使产品质量得到稳步提升。在工艺改进方面,她对15-5PH科研产品、变径管H13、多个品种高温合金棒材、双相钢C型材、不锈钢L异型材、钛以及钛合金异型材、球扁钢等进行了开发试制,为批量生产提供技术支撑。2020年,黄新琼与其团队开发的新产品Cr12等模具钢获得成功并实现批量生产,由此提交的“一种莱氏体模具钢无缝钢管的制造方法”获国家专利。2021年,由黄新琼负责的工艺升级项目、“提高钻孔一次合格率”改进项目均完成预定目标,分别创效2335.96万元、16.59万元。

2018年至2021年,黄新琼先后四次荣获攀长特及攀钢“三八红旗手”“质量先进个人”“十佳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科研一线领头雁

向平民致敬的玫瑰(我们的钢铁玫瑰)(3)

本钢板材冷轧总厂生产技术室主任工程师 王娜

王娜,工作17年默默奉献在本钢科研生产一线,在新产品开发、一贯制技术管理提升、汽车板个性化服务、汽车板全流程管理提升、汽车板产品质量提升、工艺优化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用高标准、高质量表达对企业的忠诚与热爱。

工作中,王娜坚持以工艺技术为牵引,推动本钢浦项汽车板、汽车整车认证连获成功,于2021年成功获得北京奔驰戴姆勒认证,并获得冷轧、镀锌、电镀锌产品共计36个钢种规格供货资格。同时,她主要参与的“双相钢汽车板冷轧工艺自主研发及创新”项目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本溪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本钢冷轧双相钢汽车板”项目获辽宁省优秀新产品奖一等奖。目前,她拥有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3项,正在受理专利9项,直接或间接为企业创造效益上亿元。此外,她主持并参与的技术团队在2006年至2021年成功开发新品种百余个,实现冷轧PHS1500/PHS2000热压成型钢的成功研发,实现390-980MPa强度级别双相钢、镀锌780MPa及以下级别4大系列高强钢各个级别产品的生产供货能力;研发的6个高强钢产品成功通过美国通用汽车泛亚国际认证,双相钢DP780级别产品通过韩国现代总部的实验室认证。曾荣获辽宁省“千层次”人才和“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雷厉风行铁娘子

向平民致敬的玫瑰(我们的钢铁玫瑰)(4)

鞍钢工程发展重机公司灵山机械厂重型作业区主任、党支部书记 王丽

“巾帼不让须眉,王主任在工作中雷厉风行,有担当!”

“换上工装就是雷厉风行的女当家,像她这样在机械加工领域能力突出的女同志实在少见。”

在鞍钢工程发展重机公司灵山机械厂,一提到重型作业区主任、党支部书记王丽,大家都竖起大拇指,由衷地佩服。

“在咱们机械加工作业区,技术工艺是加工效率的基础。”当清晨的阳光穿过窗户铺洒在一排排各式机床上,王丽已经忙碌多时。作为生产上的把关人、技术上的领航员,王丽选择迎难而上,在技术工艺上不断创新,因为她深知,企业的效益就出在操作过程中的精细间。

在组织鲅鱼圈横梁抢修过程中,由于工件全长12.24米,传统加工效率低且很难保证加工质量及加工工期,为了解决加工受限的难题,王丽组织人员研究,最终决定采用双机台联合加工代替单机加工。但由于双机台机床精度不一致,职工找正困难,王丽又果断在加工过程中采取数值偏移及机床联动,保证双机台精度统一,确保产品质量,还提前1天完成任务,得到了用户的认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镗铣床加工最常用的是玉米粒铣刀,职工们经常使用的是100mm、230mm、400mm长度的刀体,但采购价格较高,且长度过长时刚性不好,影响加工效率。王丽凭借自己多年经验,与同事们一起攻关,采用方肩铣刀盘加导柄替代,刀盘更换更方便不说,全年能节省刃具费用近4.6万元。

“只要在岗一天,就要对职工负责一天。时刻为企业分忧。”责无旁贷的使命感让王丽在岗位上展示着自己踏踏实实、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在无数个日日夜夜里,以平凡的奉献,诠释着点点滴滴不平凡的“她力量”。

严谨治学结硕果

向平民致敬的玫瑰(我们的钢铁玫瑰)(5)

鞍钢股份鲅鱼圈分公司炼焦部生产技术室质量主任 夏伟

她凭借勤奋好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在质量管理和技术创新上取得突出业绩,主要质量指标取得新突破。2021年,她上报国家专利27项,1项获辽宁省质量信得过班组一等奖,1项二等奖,其中11项专利共计创效3677.41万元,超额完成了分公司下达3500万元的计划。她就是鞍钢股份鲅鱼圈分公司炼焦部生产技术室质量主任夏伟。

在工作中,夏伟每天深入现场,及时跟踪来煤质量情况,并通过强化过程管理,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使炼焦部工艺技术规程覆盖更加全面、内容更加完善,对生产更具有指导意义,从而确保焦炭质量。

2021年,在进口主焦煤断流的情况下,国内主焦煤供应商也出现断流情况。面对煤资源紧张不利因素,夏伟以稳定焦炭质量为中心,通过煤岩分析和小焦炉试验等技术手段,积极开发新煤种,全年开发评价新煤种26种,其中投入使用16种,既保证了焦炭质量的稳定,又降低了配煤成本,全年降低配煤成本约5000万元。同时,高效利用港存时间近一年半的60余万吨进口煤,通过积极组织试验分析,合理制定使用计划,不仅保证了焦炭质量的稳定,而且每月降低配煤成本上亿元。

在完成工作的同时,夏伟还不断强化自身水平的提升。先后完成5项鞍钢股份级科研课题,鞍钢集团重大合理化建议一等奖2项,2项成果获得营口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三等奖,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7篇,专利7项,专有技术10项。

电弧火花映铁山

向平民致敬的玫瑰(我们的钢铁玫瑰)(6)

鞍钢矿业东烧厂经营保障事业部选矿检修分区电焊工 柳红春

进入车间,一手持面罩,一手举着焊枪,在焊花飞溅、弧光闪烁间,不消一会儿,两片不同的钢铁便焊接得严丝合缝。这是鞍钢矿业东烧厂经营保障事业部选矿检修分区电焊工柳红春25年如一日的工作日常。

“电焊苦,电焊难,浑身是烫伤,工作服全是窟窿”,从大家对电焊工的描述中,不难看出这项工作是对技能和体能的双重考验,而作为一名女性从事这样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1997年,柳红春从鞍钢矿山技校毕业参加工作,为了第一时间适应岗位,白天她跟工友交流学习、随师傅刻苦练功,直到胳膊发抖才肯停下来;下班后,她到图书馆借阅焊工书籍自学理论,一熬就是凌晨一两点钟。她随身带着笔记本,把处理难题的过程全都记录下来。正是有了这种孜孜不倦的态度,柳红春终于练就了一身过硬的焊接技术。

一次,烧结产线急需制作一台新的除尘设备,工作量大、时间紧,工艺技术要求高,许多老工人都说:“咱们干不了,还是外请专家干吧!”可柳红春不服气,自告奋勇地找到领导要求试一试。果然,经过六个小时的奋战,她高质量地完成了任务。

电焊工岗位看似普通,柳红春却用勤劳的双手“焊接”出了不一样的人生,在为企业创造了效率和利润的同时,更“焊接”出自己的花样人生。

开拓进取勇攻关

向平民致敬的玫瑰(我们的钢铁玫瑰)(7)

鞍钢股份冷轧厂四分厂精整作业区重卷机组区域工程师 郭晓丽

工作中,郭晓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技术特长,多次参与公司级重要改造项目,创新成果显著。她参与的“降低罩退擦伤废品率”QC小组活动被评为全国“冶金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获专利1项、公司级重大合理化建议4项,每年创效170万元。

郭晓丽从事的冷轧钢板技术质量管理工作,负责鞍钢股份冷轧厂四分厂成品质量过程控制和工艺改进、实物质量提升等工作。她创新改造了四分厂重卷机组“涂油错误”“成品内径错误”的防错报警控制程序,有效解决了成品卷涂油错误和内径错误的质量异议隐患。

从事工艺质量管理工作二十多年,郭晓丽积累了丰富的现场管理经验,“认真对待每一米钢板”是她的工作信条。她总结出平擦伤、清洗液残留、轧异物等缺陷的成品判定标准和检查方法,并现场指导生产操作职工如何选择最优分卷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单卷成材率;参与四分厂PES新系统上线、PES系统程序优化等工作、提出并实施改进方案20余项,保证了现场生产、质量的稳定,实现了上线物料准确率100%;结合PES新系统的宽度质量设计思想,她多次修改四分厂原料要料宽度;攻关解决了制约四分厂成材率提高的捆带压印、环境硌印等缺陷,提高重卷工序成材率0.3%,每年创效140万元。

勇于创新“守库”人

向平民致敬的玫瑰(我们的钢铁玫瑰)(8)

鞍钢股份炼铁总厂设备管理室 魏英华

魏英华在鞍钢股份炼铁总厂设备管理室从事备件及高炉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她立足本职、勤奋钻研、勇于创新,建立了“三级六位一体”全预算目标管控模式,将指标分解到各班组,严格按预算管控,备件采购以作业区提报为基础,三级严格“五查四落实”管控计划,对检查出不实行为在设备例会曝光、严格考核。

2021年,魏英华梳理、完善基础信息,对点检员码、岗位码、保管码、各区域上报计划编码重新核定,两次重新核对库房信息,确保信息准确可追溯,梳理出点检员编码278个,梳理库房码36个,整合为19个,使基础信息完善有效。

她遇问题善于思考,提出网络化管理理念,根据炼铁总厂实际情况做出切合实际的管理模型,组建团队,带头开发设备在线管理系统,建立机旁备件管理信息网站,利用信息化管理,使备件形成从来件验收上账、各区域消耗领用到备件机旁储备的过程闭环管理。

在备件库存管理上,她重点抓精细保养、定置摆放管控,提升了备件保障能力,已成功实现备件验收建档案的同时自动入库,并对备件按统一标识卡形成管理,以实现账、物、卡一致、标识明确、分域清晰、定置摆放、环境整洁,梳理机旁备件台账8542项,创效230万元。在2021年挖潜降库工作中,魏英华多次带领备件管理人员到总库实际落实,推进老库存的修改利用,效果十分明显,降低库存资金占用604万元。

铿锵玫瑰沁心脾

向平民致敬的玫瑰(我们的钢铁玫瑰)(9)

鞍钢众元产业绿源科技公司工会副主席 吴晓宏

工作中,吴晓宏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始终把依靠职工、关心职工、服务职工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中心,发挥工会各项职能作用,为鞍钢众元产业绿源科技公司发展作出了贡献。

她十分重视强化职工思想引领,提振职工士气,大力营造学习劳模、尊重劳模、关爱劳模、争当劳模的浓厚氛围。在她的积极组织策划下,该公司职工文体生活丰富多彩,春节开展“书香凝爱心、写春送祝福”活动,国庆节开展“我和我的祖国”职工书法、绘画和摄影比赛活动,定期开展乒乓球比赛、篮球比赛等活动,有效提振了职工士气。

吴晓宏在工作中非常重视职工创新创造活力的激发,持续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助力企业“蓄能”发力。近年来,该公司工会围绕月生产量和月制造费竞赛考核指标,开展鞍山和鲅鱼圈两地矿渣粉生产线争创先进指标竞赛活动,创造了月生产量和月制造费均创历史纪录的显著成绩。2020年,该工会成功举办了首届职工技术竞赛。2021年,该工会通过严格选拔,选派优秀职工参加鞍钢众元产业首届职工技能竞赛,25名参赛职工中有24人入围决赛,参加四个工种竞赛,分别荣获三个技术状元,三个亚军,汽车驾驶项目取得了包揽前十名的佳绩,获奖选手达21人。

巾帼建功展风采

向平民致敬的玫瑰(我们的钢铁玫瑰)(10)

攀钢钒热轧板厂点检维护作业区区域工程师 赵筱蓉

在攀钢钒热轧板厂,赵筱蓉主要负责该厂高压供配电系统及轧线水处理设备等工作。她岗位技能过硬,在处理高压供配电设备和SVC系统等设备故障时,又快又准,被同事们称为高压供电设备系统的“御用医师”。仅去年,赵筱蓉发现并及时组织处理了“主传动变电所二受电开关发热”等多项棘手故障,为生产顺行作出了贡献。

赵筱蓉工作严谨,在参与该厂精轧SVC系统电容器放炮理赔谈判中,凭借过硬的专业知识、严谨的逻辑辩诉,为该厂赢得139万元赔款作出贡献。为解决精轧SVC系统户外设备因小动物进入危害设备安全和粗轧辊道变压器二次受电开关无法正常合闸重大安全隐患,她蹲守现场,深入调研,多次修改实施方案,彻底解决这些重大安全隐患。

赵筱蓉是电气设备技改行家里手。去年,她参与了该厂1450热轧产线所有电气设备技改方案审查和变电所等高压设备技术协议审核。她提出“优化热轧板厂供配电方式”等六条重点合理化建议,创效378余万元。目前,赵筱蓉已获得《一种轧辊冷却装置》等六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爱岗敬业立倩影

向平民致敬的玫瑰(我们的钢铁玫瑰)(11)

西昌钢钒板材厂新产品开发主任工程师 唐梦霞

唐梦霞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充分发挥青年科技人才优势,围绕汽车用钢新产品开发技术攻关,作出了积极贡献。因为业绩突出、成果丰硕,她成功入选四川省凉山州第十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鞍钢英才计划”技术骨干人才培养对象和第四批西昌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多年来,唐梦霞凭借着扎实的理论知识水平与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一直从事汽车用钢板带产品的开发研究工作,参与西昌钢钒多项产品研发项目。她参与发明的“980MPa级别冷轧双相钢的焊接方法”解决了西昌钢钒产线无法上机生产超高强钢的问题,成功应用于西昌钢钒1号和2号连退产线,为980MPa级冷轧双相钢的成功生产创造了前提条件。该发明专利获得第二十三届全国发明展“发明创业奖·项目奖”铜奖。

唐梦霞还配合西昌钢钒冷轧新产品开发课题组先后完成了汽车用钢、家电用钢以及电工钢和高强度建筑用钢的开发转产工作,攻克研发过程中的多项难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她参与研发的众多产品中,有15种产品荣获中质协金杯优质产品称号、7种产品荣获四川名优产品称号、3种产品荣获四川名牌产品称号。

在技术研发的道路上,唐梦霞从未停止前进。作为关键技术研发项目负责人和主研人员,她参与申报6项四川省科技成果鉴定,授权3项发明专利,认定2项攀钢专有技术,发表5篇学术论文,主持完成2项六西格玛黑带项目。

科技创新聚合力

向平民致敬的玫瑰(我们的钢铁玫瑰)(12)

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科技信息研究所钢铁产品情报研究团队

2021年1月,随着鞍钢股份钢铁工艺、钢铁产品研发团队对情报需求的不断增加,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科技信息研究所钢铁产品情报研究团队应运而生。该团队由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挂帅,开展钢铁先进技术情报研究工作,6名成员中有4名研究生,成员们分别来自钢铁冶金、金属材料、科技情报和外语等专业。他们之中有来自生产一线、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也有从事30年情报工作的高级工程师。

她们的工作定位是“开展钢铁产品及钢铁冶炼国内外先进技术、技术发展方向情报研究及竞争情报研究,为研发提供支撑”。团队成立伊始,对海洋工程用钢、管线钢、汽车板、纯净钢冶炼技术等开展信息跟踪和情报调研工作,2021年为钢铁研发团队提供4篇调研报告、4篇综述,并发表论文7篇,同时开展专利预警工作,定期推送最新专利信息,情报成果得到高度认可和好评。

随着团队的成立,各专业领域的情报需求不断被提出。为此,该团队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为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支撑。2021年,该团队针对科研具体需求,为各专业所提供个性化服务14项,提供汇编11篇、报告3篇,涉及专利文献200余篇,非专利文献近百篇,及时有效地为科研提供支撑和服务。此外,该团队还完成鞍钢股份下达的技术支撑任务,为鞍钢股份知识产权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研究成果得到用户好评。

将年轻人培养成为独当一面的精英,是前辈对年轻人的殷切希望。在肩负着繁重工作任务的同时,该团队在成员中组织签订了导师代培协议,以导师讲授、实际操练、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等方式,让年轻人掌握情报调研工作基本理论和方法,快速融入日常情报工作中,为鞍钢的科技情报工作培养新生力量。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相信这支年轻的情报研究团队必在钢铁技术情报支撑的道路上越走越强。

化检之花别样红

向平民致敬的玫瑰(我们的钢铁玫瑰)(13)

西昌钢钒运行保障中心分析检测作业区分析甲班

西昌钢钒运行保障中心分析检测作业区分析甲班现有职工12人,全部为女职工,高级工及以上占比达75%,是一支专注执着、精益求精、能打硬仗的队伍。她们承担着西昌钢钒外购原、燃、辅料成分验收,炼铁、炼钢工序产成品、物料成分性能检验等技术服务工作。

自2016年起,她们先后被授予攀钢“五型”红旗班组,西昌钢钒“三八”红旗班组、“点滴降成本、岗位在行动”明星班组等荣誉称号,在样品分析检测岗位上展现了巾帼奋斗力量。

自2012年该班成立以来,班长杨毅带领班组成员围绕全年安全生产目标,严格落实上级各项任务,通过开展班组例会、周安全会,全员参与讨论班组管理漏洞、开展安全教育,以及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设备保养制等班组规章制度等,全面提高班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2021年,该班无一起安全事故,样品分析合理率达99.95%、报告单外发及时率达99.5%。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该班组积极投身建设“智慧分析中心”重点项目。为了快速、连续、准确的使铁、钢、渣达到全自动化检测分析目标,降低职工劳动强度,缩短分析检测周期,她们克服人员紧、任务重的实际情况,配合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调试,加强施工队伍安全监控,确保项目施工进度和质量,使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西南地区首套铁、钢、渣成分智能系统顺利上线。同时,该班组还积极投身于该作业区“A级示范作业区”建设,配合作业区对工作环境进行整治、修复周边绿化带等工作;参与完成5项重大能力验证(国际比对)试验任务;参与“降低煤镜质体反射率S值极差”六西格玛项目,获西昌钢钒相关比赛三等奖;班长杨毅在攀钢第九届职工技术运动会化学检验员大赛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2022年,该班“化检之花”将依托作业区智能分析检测产线,全力为西昌钢钒高质量发展,认真把好质量关。

来源 摇篮鞍钢公众号

向平民致敬的玫瑰(我们的钢铁玫瑰)(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