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刘和小李是大学的同学,两人刚毕业,就同时被一家国内知名企业录取。他们还被分配到了同一个部门,并且将在同一天入职。小刘一直为这一天的到来,做着精心准备:通过各种渠道深入了解部门业务,完善自己的技能,思考自己的发展方向等等。入职当天,他还在自己的仪表,服饰上做了一番准备。反观小李,自从被录取之后,就开始放飞自我,天天游戏电视剧,形象也是邋里邋遢的。

入职当天,经理将他们分别叫到会议室,进行了入职以来第一次面谈。经过这次面谈,经理对小刘的第一印象极佳。相较之下,小李就逊色很多。接下来的一个月,经理对小刘另眼相看,给了他很多的机会,而非给小李。一步快,步步快,接下来的几年,小刘因为受关注度更高,成长机会更多,发展明显比小李要好,最终被提拔,反而成了小李的上级。

同样的背景,同时进入一个部门,最后的发展路径截然不同。原因在哪里?其实就是“首因效应”作用的结果。

一,什么是“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指的是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最先的印象对他人的社会知觉产生较强的影响,并且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

这种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是人的普遍的主观性倾向,会直接影响到以后的一系列的行为。对于新入职的员工,首因效应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对于你今后即将共事的同事,以及你的老板而言,你给他们留下的第一印象,将深刻的刻在他们的脑子里面。他们会根据第一印象,对你进行推测,判断,并且以此作为接下来工作的依据。

冷门的职场效应(毕业生如何开启职场生涯)(1)

“首因效应”对于毕业生意义重大

二,为什么“职场第一印象”对刚入职毕业生意义重大

应届毕业生初涉职场,从拿到offer到正式入职,通常间隔时间较长,有些甚至长达半年以上。你的一切在正式入职的时候,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仍然是一张白纸。对于一张白纸来说,抹上的第一笔色彩总是十分清晰,深刻一样。

“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它强调第一印象的重要性。职场中,能否将工作做好,获得职业上的提升,最关键的两点就是:你获得的机会,和你的职场人际关系。你给别人的职场第一印象,将直接影响到这两点。

01,第一印象决定初次机会分配

工作中,你的表现好坏,获得的机会分配的高低,取决于直属上司对于你的主观评价。刚入职,出于一种新鲜感和期待感,上司一定会对你进行细致的观察。这个时候对于他的感官刺激最为强烈,从而让首次印象更为深刻。

上司的精力有限,他不可能将注意力每天聚焦于你的身上。经过一段相对短时间的观察,他就会对你有一些判断。而这个判断,将影响了他对你的任务分配,资源投入程度,甚至是你在团队中的定位。

举个例子,曾经我们部门招收了一批毕业生,需要将他们分到不同的项目组中。为了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就必须将这些新人,根据他们的前期表现进行分类。敢于担当,进取型的新人被分到了关键项目中,以加强项目组的攻坚实力;思路清晰,做事相对稳重的新人,就被分配到那些稳定的客户项目中;而他们当中,看起来相对弱一些,平庸的新人,则被分配到比较边缘化,零散客户的项目组。

资源最优化的分配模式,使得第一印象好的新人,获得更好的平台。同时,也导致了第一印象欠佳的新人,后期的成长机会受到制约。此消彼长之下,必然加剧了双方实力上的差异。

冷门的职场效应(毕业生如何开启职场生涯)(2)

第一印象决定了你的初始机会分配

02,第一印象影响职场人际关系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一看就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这便是所谓“第一印象”的作用。在职场中的人际关系上,也存在类似情况。办公室里出现了新人,出于好奇心,同事们不自觉地试图从你初次表现中快速了解你,甚至对你这个“陌生人”进行标签化。

假如你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谦谦君子,和善友好,那么在你以后与他们打交道的过程中,你将会更容易得到支持与配合。反之,如果从一开始,他们就觉得你不易相处,攻击性强,那么在后期工作中,很有可能产生防备心,跟你产生天然的隔阂。

举个例子,小张是一名典型的95后毕业生,个性张扬。刚入职一家新的公司,不管从外表穿着上,还是与人言谈举止中,都给人一种懒散,傲慢的感觉。其实他本人很上进,专业技能也很扎实。但是在后期与人合作的过程中,大家都对他不冷不热,刻意防备,导致他的工作困难重重。最终,因为他在项目组中,总是跟人产生争执,工作进度又跟不上,没过试用期就被清退了。

你的初次表现,会直接反应到你周围的群体当中,甚至会通过社交放大。一旦给人的第一印象出现问题,你会感受到明显的社交困难,出现职场人际关系紧张的局面。

三,从四个方面入手提升自己的“职场第一印象”

既然职场第一印象如此重要,毕业生该怎么提升自己在他人心中的第一印象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冷门的职场效应(毕业生如何开启职场生涯)(3)

提升“职场第一印象”的四个第一次

01,关注第一次亮相的 “非语言信息”

虽然人们从理性上知道与人交往千万不能以貌取人,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无论是在哪里,第一印象的好坏往往是能否成功的关键。

美国著名的人际关系专家阿尔伯特提出过一个关于第一印象影响力的“7/38/55定律”,即第一印象的形成受3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说话的内容本身占7%,说话的方式占38%,而非语言信息占55%。

刚刚走出校园的毕业生,通常保留着“学生思维”,习惯于专注答案,内容本身。他们往往忽视非语言信息的重要性,总认为只要我心中有料,其他都是浮云。比如,我们经常在一些初出茅庐毕业生的身上,看到作为职场人不专业的一面:穿着不分场合,邋里邋遢;喜欢勾肩搭背,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甚至在面试的过程中,翘着二郎腿,不停的抖腿等等。

如何向他人更好的传递自己的非语言信息?我们通常需要注意以下六点:

  • 服饰打扮是外在形象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人体表面89%的地方被衣服所遮盖,人的视觉感受到的地方绝大部分是服饰。不同的场所,场景下,你要分清楚该穿着正式,还是非正式,亦或是休闲打扮就可以。
  • 面部表情是传递内心信息的重要一环。微笑的表情既不显得虚假,也能使人感受到亲和力。人们常说:“微笑是人类最美的表情。”微笑让人联想到自信,坚强,勇敢,乐观等正面词汇。淡然的神态会给人一种踏实,稳重的感觉。
  • 目光接触能够传递出你真实的情感。通过坚定的眼神,直视对方,可以让人感受到你的自信,和对他人的尊重。而飘忽游离的目光,会使人觉得你不够重视对方。
  • 身体语言代表了不同的语言信息。你可以通过肢体语言,表示出你对别人话题的极大的倾听兴趣。也可以通过相应的姿势,表示出你的相关情绪。
  • 触摸接触是人们身体的边界。比如:初次见面,握手的姿势和力度必须掌握好。你是否可以在相应的情况下,轻触对方,来拉近彼此感情。
  • 人际空间距离代表了彼此之间的舒适度。朋友之间应该保持个体距离,商业伙伴之间应该保持社交距离,去听一些讲座或者演讲,那就是公开场合距离。

冷门的职场效应(毕业生如何开启职场生涯)(4)

非语言信息六要素

一个人的“非语言信息”,通俗的说就是展现给他人的外在形象。它在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形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份量

02,开始第一个问题的 “深度思考”

职场中,往往那些敢于提问,提出好问题的人,会让人印象深刻。没有问题,只能说明你不会思考。太多问题,还是说明你不会思考。一个好的问题,不在于多么的有深度,而在于你是否“深度思考”。

A,既要发散,也要收敛

在向他人提问,尤其是职场中请示你的上司的时候,你需要尽量先思考周全。通过发散思维,把各种可能性先自己捋清楚,尽量不遗漏任何可能性。将所有可能列出之后,你需要有收敛思维,尽可能的做初步筛选,而不是一股脑扔给对方来做选择。

举个例子,你是一名研发工程师,研发需要从国外购买样机。显然,你不能不加思考,直接跑过去问你的上级该通过什么运输方式。你需要进行发散思考:可以海运,可以陆运,还可以空运。海运时间久,费用低。陆运手续复杂,中转难度大。空运速度快,价格昂贵。接下来你需要进行收敛思考:从国外陆运,中转太复杂,显然会加大不确定性,完全不可控,初步排除。通过查询,空运费用超出预算,可以作为备选。海运时间比较紧,但是可以并行做一些其他工作。将你的思考结果准备好,再向你的上级提出问题,让他来作答。

B,因时而异,因人而异

提问因时而异,不能提那些不合时宜的问题。你不能在吃晚饭的时间,问人家什么时候吃午饭。同样的道理,当每个人这个月都在忙着赶项目的时候,你不能问你的老板能不能明天去团建。当你提问的时候,一定要思考你的问题是不是适合在这个时间点提出。

提问因人而异,也许你可以向经验丰富的同事,问一个非常细节的技术问题。但是,你绝对不要试图从你们公司的某位高管口中,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提问的时候,你也要考虑对方是不是能够解决你的问题的,那个正确的人。了解你的提问对象的职责所在,能力范围,才能让你的问题有可能得到解决,显得有意义。

冷门的职场效应(毕业生如何开启职场生涯)(5)

对问题进行“深度思考”

03,学会第一次沟通的 “破冰之旅”

人与人的关系,主要是通过一次次的沟通中建立。尤其对于刚刚踏入职场的新人,怎么在相对陌生的环境,和不熟悉的人进行沟通上的破冰,直接影响着别人对你的初始印象。

A,明确目标,避免跑题

  • 我要实现怎么样的目标?有效沟通,需要带着明确的目标。无谓的闲聊,不仅仅占用了自己的时间,也是对别人时间的浪费。
  • 我要为他人实现怎么样的目标?你需要找到双方利益的共同点,以此为切入,进行沟通。以一种合作者的心态,与对方进行问题的讨论与分析,往往可以让沟通更加的顺畅。
  • 我要为我们的关系实现怎么样的目标?沟通不应该成为一锤子买卖,它不应该是一次性的。你们之间的良好关系,不会凭空建立,而是经过一次次的反复磨合终得以升华。
  • 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应该怎么做?双方沟通一定要以结果为导向,在沟通完之后,得出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达到你们共同目标,才是一次成功沟通的结束。

B,了解动机,学会聆听

要学会换位思考,在沟通的过程中,充分了解对方的动机。沟通双方的坦诚,是你们的基础。你可以采取直接询问的方式,让对方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果对方自己也不是很明确,你也可以加以引导,共同讨论的方式,来帮助对方明确自己的目的。

上帝给人两只耳朵,一张嘴,就是要我们多听少说

学会聆听,可以让你显得更加值得信赖,从而引发共情。适时的给对方一些回应,可以使得他得到鼓励,减少心理的界限,将他的想法和盘托出。听的过程中,注意复述,确认,可以确保理解的正确性,帮助你少走很多弯路。

C,求同存异,留有余地

每个人的立场和背景不同,观念不同,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意见上的分歧。我们应该正视差异性,并且抛弃自己的成见,试着去听取,接纳对方的意见。沟通的过程中,不要过分追求双方的完全一致,而是应该在确保自己底线的前提下,给双方多一些腾挪的空间。有时候给对方一个台阶下,就是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冷门的职场效应(毕业生如何开启职场生涯)(6)

第一次沟通要做好

04,做好第一个项目的“戴明环”

PDCA最早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的,所以又称为“戴明环”。PDCA四个英文字母及其在PDCA循环中的含义:1,P(Plan)--计划,确定目标,活动计划,2,D(Do)--执行,实地去做,实现计划中的内容;3,C(Check)--检查,总结执行结果,找出问题;4,A(Action)--行动,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推广,标准化,失败的加以总结,未解决的问题放在下一个PDCA循环。

作为新入职的员工,你的第一个项目将是证明自己,展示能力的关键。第一个项目能够成功的完成,并且做得漂亮,将使你在团队中得到最大的肯定。PDCA理念不仅仅是一种帮助你做好事情的方法论,更能让你的工作显得更加专业,思路清晰,可持续性强。

你不仅仅可以将PDCA当成贯穿项目始终的工具,也可以将其当成你初入职场,对待每一项任务的方法。我们可以回到前面需要采购样机的例子,就可以将那件任务通过PDCA来完成:

冷门的职场效应(毕业生如何开启职场生涯)(7)

PDCA方法实施“采购样机”任务

通过PDCA,可以让你的工作更有计划性,同时还可以使得你的工作具有追溯性。PDCA的理念指导你的各项工作,注意前期规划,监视过程,及时检查,最后还能通过反省总结,从而形成闭环,得到持续成长和提高。

写到最后

好的起点,是成功的一半。对于进入职场的毕业生,你给别人的第一印象,将决定了接下来你获得的机会分配,影响着你的工作人际关系。

通过做好职场中的四个第一次,可以迅速打造你的职场第一印象:

  • 关注第一次亮相的“非语言信息”,向其他人传递你最优秀,最美好的一面。
  • 开始第一个问题的 “深度思考”,提出好的问题,在人群中勇敢地展现你自己。
  • 学会第一次沟通的 “破冰之旅”,打造你的职场人际关系,使其成为你工作的助力。
  • 做好第一个项目的“戴明环”,不仅仅让PDCA作为一种方法,贯穿你做事的始终,也能极大的体现出你个人的逻辑性,成长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