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C车道标识式样多“弄晕”车主不少车辆走错道,导致高速道口拥堵,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怎样识别etc车道?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怎样识别etc车道(ETC车道标识式样多)

怎样识别etc车道

ETC车道标识式样多“弄晕”车主

不少车辆走错道,导致高速道口拥堵

见习记者 李晓丹

近日,经常开车出入上海的司机们发现,申城各大高速收费站的ETC新老系统已完成切换,撤站工作接近了尾声。ETC的免费申领安装也将于12月31日截止。不过,近期不少车主反映:ETC车道标识不清,造成一些高速道口越来越堵。

真实情况究竟如何呢?记者日前走访了本市3个高速收费站。在G2京沪高速江桥收费站,现场交通秩序较为混乱,经常有车辆走错车道,不得不变道,甚至连变5根车道,人工收费车道更是大排长龙。

连续跨越5根车道

“好不容易这根人工车道前面就剩六七辆车了,两三辆车扎堆变道到我前面,通行时间白白增加了15分钟。”车主张先生告诉记者,12月21日,他从普陀方向,沿京沪高速去赵家浜附近办事,但到G2京沪高速江桥收费站时,无论是人工车道还是ETC车道,拥堵严重,根本分不清自己排在哪根车道,好不容易快要通过收费站时,又出现了车辆扎堆变道,令他无语至极。

12月24日上午9时左右,记者前往G2京沪高速江桥收费站蹲守。记者从收费站北侧的工作区域进入收费站,爬上道口上方的横通道,下方各个道口的情况尽收眼底:西向东为进入上海方向,车流汹涌,共有11根车道启用,其中7根为ETC车道、4根为人工车道;东向西则是驶出上海方向,共开通8根车道,其中5根为ETC车道,其余为人工车道。

9时30分左右,一辆黄色的非ETC车辆驶入1根ETC车道后发现不对,随即调转车头,连跨5根车道强行插入旁边的人工车道;紧接着,又一辆黄色出租车和黑色轿车重复着相同动作,插入该人工车道,10分钟内,连续3辆车横跨5根车道……

记者观察到,如果有非ETC车辆驶入ETC车道,岗亭内的工作人员也会让车辆通过,不过会发给该车车主一张CPC卡(高速公路复合通行卡),用以结算高速通行费,还会问,“你没看到这是ETC车道吗?”

每当这时,车主都会支支吾吾地说:“没看到ETC标识啊。”

工作人员告知记者,他们曾多次劝说尚未安装ETC的车辆尽快安装ETC,但大多数车主会反问一句:“我又不经常上高速,装了干嘛?”

ETC车道标识形式多样

随后,记者又驱车前往G2京沪高速安亭收费站及G50沪渝高速徐泾收费站。观察到ETC及人工车道标识呈现“混搭”状态,不少车主表示不知道该以哪个标识为准,一不小心就会走错车道。

第一种形式的标识,比如在G2京沪高速江桥收费站,“ETC专用”标识贴在ETC车道正上方的收费站墙壁上,并不醒目。

第二种则是“ETC专用”标识安装在一拱形的架子上,比较醒目。

第三种标识在地面的一侧,ETC标识还会在LED显示屏上予以显示,字样为“ETC专用车道,一车一栏杆”,由于处于地面,一般习惯抬头看的司机可能会忽略。

第四种标识,比如在G50沪渝高速徐泾收费站,ETC标识显示形式和G2京沪高速江桥收费站又有差异。“ETC专用”标识会搭配向下箭头挂在墙上,相对醒目。

第五种标识就是“没有标识”,完全没有显示是什么车道。在记者走访当天,该车道是人工车道。

一名车主告诉记者,之所以ETC车道标识会呈现这么多形式,大概是新旧标识“混搭”了,标识没有统一。比较容易让人犯晕的是,这些不同形式的标识会出现在同一个收费站,醒目程度不一样。记者昨日在现场多次看到,ETC及人工车道标识形式多样,难倒了一些车主,他们在高速收费口前徘徊,不知道该往哪根车道走。

车主陈女士告诉记者:“本来方向感就不强,各种各样的提醒标识让我眼花缭乱,都不知道以哪个为准,如果各种ETC和人工车道的标识能够统一该多好呀。”

[新闻链接]

1、所有的人工车道或混合车道都设置在收费站右侧吗?

记者走访发现,人工车道或混合车道设置在右侧情况较多,但并不全部在右侧,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车道。

2、ETC车辆遇到“卡壳”怎么办?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电子标签(OBU)使用不规范也会造成卡壳。如:安装位置偏差、松动、脱落等,这种情况下,先走人工通道过去,回来后找原安装单位重装。

记者现场看到,有工作人员会把磁卡拿下来,直接刷。

3、车辆不小心误入ETC车道怎么办?

因为驾驶员对路况不熟悉,一些非ETC车辆会不小心驶入ETC通道,这时就比较麻烦了,因为高速公路原则上是不能倒车的,不过这种情况,目前工作人员也会让其通过,只是会给非ETC用户发一张CPC卡。

据记者了解,取消省界收费站后,新系统对过往车辆实现自动识别和分段计费。目前上海已更换新的CPC卡,供非ETC车主计费使用。在付费方式上,和现在一样,车主可以在高速入口从人工处领取一张CPC卡,到出口处进行人工结算,可通过现金、支付宝等多手段支付。

来源:上海新闻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