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超哥,今天继续聊泥料上其他要注意的坑。

这把壶的泥料是底槽清/大红袍/天青泥么?

前些年,民国绿、大红袍、金刚泥、龙血砂大行其道,赚足了大家的眼球。

这两年,天青泥、黄金朱、高温段,苏门答腊青各领风骚,大部分直播间卖疯了。

可以说紫砂产业的很多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创造力,都用在泥料上了。

紫砂真正的好泥料(紫砂乱象之紫砂壶泥料)(1)

可谁叫壶友就是这么看重泥料呢,泥料就是最大的营销力和卖点!

大数据当下,我经常被动地刷到一些紫砂直播间,实话实说我很少去看,但是遇一些知名的大直播间还会忍不住点进去看几眼,看过后属实既佩服又毁三观,佩服他们随便什么泥料都能吹的这么高大上,越珍惜的泥料价格越便宜,你别问,问就是把价格打下来,再问,就是满屏的“抢不到”...


底槽清

紫砂真正的好泥料(紫砂乱象之紫砂壶泥料)(2)

关于底槽清我在之前写过一篇详细的文章,这里我简明扼要地说四点

1、国营紫砂工艺厂时期,底槽清也只是作为大师和辅导员们创作作品的专用矿料,没法铺开来用,原因一是用料不够,没有这么大的开采量。二是成本高,不符合经济效益。

2、底槽清原矿是紫泥和绿泥的共生态,这样的共生态绝大多数都是以段泥的形态出现,像底槽清这样的共生态是很少见的,它是在特定的时期,特定的地质压力下形成的,这也是为什么底槽清稀有的原因。

紫砂真正的好泥料(紫砂乱象之紫砂壶泥料)(3)

3、底槽清原矿中的“鸡眼”是绿泥,这些绿泥只有豆子大小点缀在紫泥矿中,原矿炼制成熟泥后,这些绿泥平均分摊到每一把壶上就更少。紫泥烧制后呈黯肝紫、黯肝红,极少部分的绿泥以黄色颗粒呈现,所谓的紫玉金砂就是这么来的。然而大部分金砂属于含而不显,甚至有些底槽清没有金砂都很正常。看不懂可以看看下图,什么叫含而不显。

紫砂真正的好泥料(紫砂乱象之紫砂壶泥料)(4)

紫砂真正的好泥料(紫砂乱象之紫砂壶泥料)(5)

4、一些练泥魔法师会用段泥调入优质紫泥,人工拼配出所谓的底槽清,从外观上也能达到相当不错的效果;又或者采用白麻子紫泥(紫泥和绿泥的共生态)去假冒底槽清,如果一把号称底槽清的紫砂壶,金砂遍布壶身,那你一定要注意了。

紫砂真正的好泥料(紫砂乱象之紫砂壶泥料)(6)

白麻子紫泥

大红袍

紫砂真正的好泥料(紫砂乱象之紫砂壶泥料)(7)

说起大红袍,我想大多数人第一反应是武夷山的名茶,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紫砂泥里也有了这么时髦的名字。我翻遍紫砂历代泥料典籍,从未发现有记录过“大红袍”这款紫砂泥。而在宜兴紫砂博物馆和《宜兴紫砂矿料》一书中,关于“大红袍”有这样一段描述:

产于黄龙山浅表黄石夹层中的白泥泥层之间,偶然出现,含矿量极为稀少。矿料外观呈大红色云片状致密结构,表面有油脂般的光泽感,....烧成后呈大红色,其表面颗粒质感与紫泥大致相同,呈细梨皮状,胎质纯正温润,光泽如玉,是公认的优质紫砂红泥,也被称为“大红袍”。

紫砂真正的好泥料(紫砂乱象之紫砂壶泥料)(8)

紫砂真正的好泥料(紫砂乱象之紫砂壶泥料)(9)

狭义的大红袍:紫砂界流传的真正的“大红袍”其实就是黄龙山大红泥,注意,他是红泥,不是朱泥!而且产量极其稀少,非常罕见。

但这和目前我们所看到和听到的关于大红袍的宣传和定义似乎是两码事,大红袍现在已经变成朱泥的代名词了,“朱泥大红袍”又是怎么来的呢?

紫砂真正的好泥料(紫砂乱象之紫砂壶泥料)(10)

广义的大红袍:真正的大红袍已不可得,练泥厂就在朱泥上动脑筋,他们把朱泥矿中优质的部分单独挑出并炼制成泥,制壶匠人拿这样的泥做成紫砂壶,也能达到非常好的效果,对外也宣称“大红袍”,所以“红泥大红袍”就慢慢的过渡成“朱泥大红袍”。

紫砂真正的好泥料(紫砂乱象之紫砂壶泥料)(11)

把优质朱泥称呼为“朱泥大红袍”,这并没有什么,可接下来的滥用就把这一名称变得面目全非了。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直播间还是实体店,只要是红颜色的泥料,都敢说是大红袍,三千的壶是大红袍,三百的壶也是大红袍,甚至几十块的机车壶它也叫大红袍。而且为了让红色更艳,在泥料里添加铁红粉也成了不二法门。什么时候大红袍一词和球孔出水一样成为“低端”的代名词是多么可悲。

天青泥

紫砂真正的好泥料(紫砂乱象之紫砂壶泥料)(12)

作为一名丁山土著,底槽清我上手过,优质朱泥大红袍我也上手过,可天青泥我没有,去过几家练泥厂,老板一本正经的说这是XX地方挖出来的,我只是礼貌的点头微笑,心里是不大信的。

紫砂真正的好泥料(紫砂乱象之紫砂壶泥料)(13)

首先就是出产天青泥的蠡墅矿区早在民国时期就因为挖通了地下水而废弃,形成了今天的大水潭。

紫砂真正的好泥料(紫砂乱象之紫砂壶泥料)(14)

其次是紫砂厂时期,开挖的五大井口当中,是都没找到天青泥的,后来采矿陶工根据历史上的记载,找遍了整个黄龙山,最后还是在黄龙山的东南面大水潭矿区发现了天青泥矿料。期间有过零星的挖掘,但规模都不大,因为当时紫砂矿的主产区仍然是以黄龙山五大井口为主,而且生产也是有指标的,没有动力去费时费力开发一个早已荒废且灌满地下水的旧窑口,这就也是为什么即使在紫砂厂时期也没见有什么天青泥的记载。

最后就是强烈建议壶商们对天青泥做一个标准化的规定,这天青色颜色一个比一个惊悚,走点心啊!对了,现在比较普遍的会拿青灰泥冒充天青的也非常多!

紫砂真正的好泥料(紫砂乱象之紫砂壶泥料)(15)

紫砂真正的好泥料(紫砂乱象之紫砂壶泥料)(16)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被业内人士和制壶艺人公认为真正采用天青泥制作的紫砂壶——清代杨风年制作的“风卷葵”,现收藏于中国陶瓷博物馆。

紫砂真正的好泥料(紫砂乱象之紫砂壶泥料)(17)

紫砂真正的好泥料(紫砂乱象之紫砂壶泥料)(18)

很便宜的壶,泥料会不会靠谱?

或者更直接一些,像这位壶友的心声,不在乎是不是机车壶,只要泥料靠谱就行了!

紫砂真正的好泥料(紫砂乱象之紫砂壶泥料)(19)

这个问题我们先看老壶友是怎么说的

紫砂真正的好泥料(紫砂乱象之紫砂壶泥料)(20)

紫砂真正的好泥料(紫砂乱象之紫砂壶泥料)(21)

这是他们玩壶的多年的心得体会和经验之谈。

那为什么市面上没出现大家都用好泥做壶便宜卖的情况呢?

紫砂泥料很贵?

不,其实泥料在一把紫砂壶的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并不高。

我们假设一捆极好的原矿泥料,成本价6000,这样一捆泥料通常可做20-30把,那么泥料平摊到每把壶上,也就300-200元的成本。

一些低价壶,甚至只用50、100块一捆的泥料,每把壶的泥料成本只有几元。

紫砂真正的好泥料(紫砂乱象之紫砂壶泥料)(22)

你肯定又会问,那为什么一把壶不多加一百块泥料的成本,这样让壶友能感受到泥料质的提高,这点钱大家也都掏得起。

这个问题其实也不复杂,只是我们所站的位置不对,因此很难理解。我们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但实际上,商品壶批量制造商,考虑问题的方式是工业生产思维,他们关注的是如何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他们也不需要面对广大壶友,他们面对的是一群低拿高卖的壶商,更低的价格对于壶商来说就是更多的利润。

紫砂真正的好泥料(紫砂乱象之紫砂壶泥料)(23)

我们换个角度,假如你是一个工堂的老板,养了十个工手,工手就像工厂的工人一样,白天去上班,场地和泥料老板提供,工手只负责做壶,不需要考虑销售,计件算工资,只要生胚过关。如果一个工手一天做3把模具壶,那10个工人一天的产出就是30把,一年就是10950把。用10元的紫砂泥和100元的紫砂泥,这就不是90元的差价,而是近百万的成本或者利润的差距。

其次,就是商品壶用户群本身的问题。商品壶的受众往往刚刚接触紫砂,对紫砂也没有一个具体的认知,10块钱的泥料和100块钱的泥料对他来说差别不大,也感受不出来。他对第一把壶的想法往往是便宜就好,对泥料、明针、架子没有太多的要求。

可以说,终端销售价千元以下的,买到好泥料的概率不大。

终端销售价五百元以下的,买到原矿泥料的概率更不大。

紫砂真正的好泥料(紫砂乱象之紫砂壶泥料)(24)

最后回答一个壶友的私信问题:黄龙山最好的是什么泥?

那肯定是紫泥和本绿。

段泥:黄龙山不产。

朱泥:黄龙山有,但是品质不佳,杂质较多,所以紫砂厂时期就没有黄龙山朱泥一说,开采的朱泥就混在红泥里一起当成红泥做。所以朱泥还是小煤窑和赵庄的品质较高。

没想到能写这么多,最后一期关于化工泥,同样有理有据,干货十足,感谢大家关注支持!

坚持传统文化、敢说真话!

我是超哥,关注我,教你更多实用的紫砂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