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主动为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照顾女儿的黄海燕老师、连续三年带出清华、北大学子的青年教师姜宁、年近六旬依然坚守高三毕业班在走廊上办公的白发老教师杨东福、妻子教高三毕业班,丈夫教初三毕业班,家有二宝,生病也坚守讲台的进步夫妻档钱静、侯燕红夫妇……

6月28日,金陵中学河西分校举办了“首届师德报告会”,表彰了一批优秀的教师代表。两寸粉笔映射人生价值,三尺讲台绽放生命之火。寒来暑往,冬去春来,一届又一届的高三学子离开校园,奔向远方,老师们依然不忘使命,在这片热土上默默耕耘。为这些眼里有光、心中有爱的教师们点赞。 通讯员 糜梦逸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摄影刘莉

盘点那些学校令人感动的故事(为这些眼里有光)(1)

盘点那些学校令人感动的故事(为这些眼里有光)(2)

为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照顾女儿,

她让“最美逆行者”感动落泪

2月9日上午,黄海燕老师突然接到班上学生仇子萌妈妈的电话。子萌妈妈告诉黄老师,作为一名医生,她已经主动报名,奔赴武汉。作为母亲,子萌妈妈流露出了一些担忧: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回来。孩子的心里,能不能承担起对妈妈的牵挂。还有半年时间,孩子即将面临小升初升学的考验,妈妈不在身边,孩子能不能坚持下来?

黄老师听出了子萌妈妈心里的忧虑和牵挂。她毫不犹豫地说:放心吧,子萌妈妈。你去武汉,前方有你。我在南京,后方有我。孩子就交给我吧!

盘点那些学校令人感动的故事(为这些眼里有光)(3)

那一天起,黄老师和子萌之间,通过线上qq语音或视频建立起了一条沟通的热线。“小姑娘很想妈妈,她妈妈去的第一周,可能是因为着急上火,她的嘴巴里有7个溃疡,更严重的时候,是12个溃疡。我只能安慰孩子,现在你把自己照顾好,就是对妈妈最大的鼓励,妈妈才能全心全意地工作。我让她多喝水,多吃点蔬菜水果,慢慢地好一些了。”

想妈妈的时候怎么办?黄老师告诉她,妈妈在那边写抗疫日记,你在家里可以写生活日记,把对妈妈的思念和生活难忘的事情写成作文给妈妈看。“她想妈妈的时候,也会给我打电话。因为有的时候,她妈妈在上班,她妈妈工作起来是8个小时,加上前期准备、后期消毒,一般都要十个小时左右。遇到什么开心的事,比如小区里什么花开了,遇到什么小宠物,她学会了烧什么菜啊,她都会跟我分享交流。”

远在武汉的子萌妈妈,也让黄老师牵挂。她和子萌妈妈约好,定时电话和视频,通过视频,子萌妈妈看到了孩子作业本上的红圈圈,读到了孩子在作文里真挚的表达,听着老师对子萌的肯定,子萌妈妈感慨地说:“感谢大后方的你,有了你们这些好老师,我们在武汉,会更加从容。”当黄老师把孩子在升旗仪式上发言的视频,发给子萌妈妈时,这位坚强的女医生,对着手机看了又看,止不住地流眼泪。

年近六旬,他精心编写每日试题

不让学生接触一道废题

盘点那些学校令人感动的故事(为这些眼里有光)(4)

夜晚10:00,灯火阑珊的校园里,高三数学办公室的灯总是亮着,休息时间辅导学习困难的同学,这是杨东福老师无私奉献的习惯。

杨东福老师是南京市数学学科带头人,南京市教学先进个人,南京市高中数学中心组、核心组成员,开设市级讲座20多次。他年近六旬, 8年坚守河西高三毕业班。最近,杨老师腿上丹毒发作,连续挂水治疗14天,但他从没有耽误一节课,板书、作图示范一丝不苟,左腿使不上劲,就用右腿强撑站着。他的故事感动了同事,感动着学生,他却说:“这真没什么,是老师都会这样做的。”

历年来,杨老师所带班级高考数学均分仅次于南师附中、金陵中学等一流名校。无论多忙多累,他都坚持为学生“量身定制”,以工匠精神来精心编写每日试题,不让学生接触一道废题,最大程度地节省学生时间。

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是杨老师的教学理念之一。从2017年起,他利用休息时间,坚持每周辅导数学学习困难的同学,用他的话说,“年纪大了,家里也没什么事,晚上来给学生上上课,挺好的。”18届学生谭默涵,刚遇到杨老师的时候,数学只能考80分,杨老师极有耐心,循序渐进,让她慢慢地入门。最终谭默涵的成绩从80分提高到120分,圆梦南京大学。

频频带出清华、北大学子

他是学生心中的NO.1

盘点那些学校令人感动的故事(为这些眼里有光)(5)

姜宁老师从教8年,是国家奥赛一级教练员,南京市教学先进个人,建邺区优秀青年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高中数学教研组长,星光班班主任,历年教学成绩斐然。学校展板上许多985、211优秀学子的背后总有姜老师倾心奉献的身影。

连续三年的清华、北大学子都是姜老师的学生。来得最早,走得最迟,周末无休。是姜宁老师几年来真实的生活写照。每个周末,姜老师雷打不动地给全年级数学成绩拔尖的同学进行提优辅导,甚至在今年的疫情期间,也不曾中断。

走廊外,教室一角,办公桌旁……似乎只要能看到姜老师的地方,他总在不厌其烦地找学生谈话,给学生讲题,与家长沟通交流。他是学生心目中的NO.1, 陈子翀同学在进入清华大学后,最感谢的就是姜宁老师,感谢老师对他学习和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心,感谢老师的鼓励帮助他达到了这样一个高度。姜老师用不倦的付出,带领学生走向知识的高峰,却经常愧对家中一双年幼的儿女。

班级曾经有一位数学思维不错,但偏科严重的同学,姜老师以数学为抓手,多次鼓励他参加全国数学联赛。在孩子自己都想要放弃的时候,姜老师没有放弃。联赛初赛考前一天朱陆霖感动地对姜老师说:“明天就开考了,很感谢您对我的认可和帮助,也许我成不了陈子翀那样令您骄傲和自豪的学生,但是明天我会全力以赴,定不辜负老师期望!”两个礼拜以后初赛成绩揭晓,他如愿打入复赛。最终获得全国数学联赛江苏省一等奖。能在高二获此殊荣的全南京市都只是个位数,而朱陆霖仅用了三个月时间。这也刷新了姜老师在数学竞赛辅导上的速成记录。

个教初三,一个教高三

夫妻俩为学生全力以赴,却愧对二宝

盘点那些学校令人感动的故事(为这些眼里有光)(6)

2004年侯燕红来到河西分校,从当年学生口中的“侯姐姐”变成了如今学生眼中的“侯妈妈”;2006年丈夫钱静也加入这个大家庭,从曾被程立主任误认为的“高中生”变成如今两鬓微霜的“钱组长”。两人在教师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了十几年。

今年,侯燕红教高三毕业班,钱静教初三毕业班,家有二宝,两个人都是毕业班,心里都想着最后几个月一定要陪伴学生,全力以赴。侯燕红说:“我们深知只有好好爱自己才能真正爱别人。我们并不想带病工作。可是有多少次,需要吃药止住连续的头痛才能继续工作;有多少次,需要挂水压住咽喉炎的发作才能坚持上课。前段时间,钱静头上长了一个东西,疼得整夜睡不着。我让他去看医生,他说:‘这两天忙体育中考和特长生考试,实在走不开。’晚上回到家已经十点多了,疼得眉头紧锁,我逼着他去医院。化验,敷药,挂水,凌晨一点多钟才回到家。第二天还是6点半上班,7点早读,该上的课还要上,该批的作业继续批。”

“我记得最困难的是家里老人摔倒住院的那段时间。女儿上学要接送,儿子要人照料,我们俩谁也没办法请全天假。白天正常上班,晚上轮流陪护。医院学校家里来回跑,人到中年的压力不言而喻。可是唯一不能耽误的还是自己的教学。不管怎样,咬着牙也要自己挺过去。”

去年生日的时候,学生送了侯燕红一本有全班签名和祝福的笔记本。其中有一位学生写到:“世界上最幸运的事之一莫过于初中三年钱老师教,高中三年侯老师教,太有缘啦!太幸福啦!”

对于学生,他们倾尽全力,对于家人,他们却满怀愧疚。“家里有二宝,女儿上初一,儿子才上小班。陪伴他们的时间跟学生比起来是很少的。经常我们早上出门的时候,他们还没醒来;但是我们回家的时候,他们已经睡着了。”侯燕红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