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两会报告(向南通两会报告)(1)

南通市两会报告(向南通两会报告)(2)

春日胜黄金。

正月初八,南通召开营商环境提升年动员会,并拿出干货满满的“南通66条”;正月初九,如皋紧随其后,用“新春第一会”擂响了“营商环境提升年”的新战鼓。

“政府部门今年要继续深入推进‘证照分离’和‘告知承诺制’改革,着力破除制约市场主体活力的各类限制,推动审批更快、效率更高、服务更优,持续放大‘如意’营商环境品牌效应。”如皋市委书记何益军的一番话,释放出“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强烈信号。

以“快”为先,演绎“如皋速度”

只要够“快”,足以让一个项目跑赢市场。这一点,森松(江苏)重工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部长吴文颖深有体会。7日是年后复工的首日,刚踏进办公室,吴文颖就接到了项目代办员的电话,交代着需要提前准备的审批材料。

几年前,森松在长三角选择发展区域时极为看好如皋这片沃土,在长江镇安家落户后,如皋政府部门从办证开始就主动为企业提供服务。在贴心的“护航”下,企业连续多年增值扩产,去年实现销售产值超30亿元,并决定今年继续投资20亿元,用于建设森松锂电新材料成套设备项目。

一季度,如皋共有际弘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件模块及新能源汽车器件生产、雷狄尼高端成品橱柜及软体家具智能制造等22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计划开工建设,其中10亿元以上重特大项目4个,总投资115.1亿元。能让大项目安心落户、加油大干,如皋人自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在服务重大项目上,我们坚持实施专班跟进、一企一策,集中力量解决审批报备、手续办理等环节的难题。”如皋市发改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戴海峰告诉记者,今年会进一步完善领导挂钩服务制度和重大项目推进“八项机制”,全力推动一批重特大项目早开工快建设,在建项目快竣工快投产。

南通市两会报告(向南通两会报告)(3)

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专区

在如皋,享受到“审批快、服务优”,并不是大项目才有的特权,小微企业同样也能“雨露均沾”。

新春伊始,长年在外做生意的姜莉莉,由于业务拓展,需要在如皋新办一家贸易公司,来到建行如城营业部,半天之内就领取到企业开办大礼包,办齐了营业执照、银行开户、税务申报等所有证照,还获赠了免费公章和政策指南。“离家几年,没想到如皋现在开办公司这么方便,看来回家乡创业是个正确的选择。”

为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去年,如皋便开始大力实行企业开办全流程免费代办,打造15分钟企业开办服务圈,实现企业准入即准营。如皋市行政审批局局长徐猛表示,今年将继续深化“一业一证”、证照分离等改革,同时主动为项目从落地到投产提供“保姆式”“智囊式”服务。

南通市两会报告(向南通两会报告)(4)

为新开办企业免费刻制公章

以“新”为基,加码“政策礼包”

走进如皋江苏卓远半导体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大尺寸金刚石单晶硅正在源源不断下线,这一产品是高功率、高频率的电子芯片、光学探测器、量子计算机的核心关键部件,去年被列入国家及省级重点扶持的自主创新产品目录。

在公司董事长张新峰眼里,企业现在所处的发展领域不仅是个新兴领域,而且是个朝阳产业,“我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全产业链的第三代半导体企业,市值预计达到千亿级。”

伴随着“创新”的浇灌,以卓远半导体为代表的一批“含金量”“含新量”高的项目在雉水大地拔节生长,迸发出蓬勃活力。如何让这些技术前瞻、市场前景好的项目做大做强?如皋顶住财政压力,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活企、要素稳企、包保助企的“真金白银”惠企政策,目的就是为企业松绑、为创新除障。

如皋市科技局科技成果科科长李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像卓远半导体这样的科技项目,产业投资资金就达4000万元,可以帮助企业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后顾之忧,掌握十足的竞争力。

省下“真金白银”,让企业大胆去“闯”,企业方能激发创新创造热情和发展动力,轻装上阵好加速。今年,如皋对科技人才政策再次提档升级,把政策资金集中到研发投入、项目引育、高企培育、平台建设上。这份政策礼包的“含金量”会更高、力度会更大。

2月11日,新出台的《如皋市推进江苏省创新型示范县市建设工作方案(2022年)》中提出,将实施“六大工程”,从政策资金、组织推进、机制保障等方面,综合施策、全力出击,打响“科创皋地”品牌,全力打造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县域城市典范。这也意味着,2022年的如皋,迎来了科技创新的“发力之年”“全面提升之年”。

企业作为项目建设和科技创新的主体,转型势不可挡。如皋市委副书记、市长王鸣昊表示,今年,如皋将全面推进全市工业企业实行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研究制定了《如皋市“智改数转”三年行动方案》,为积极开展“智改数转”的企业提供诊断服务补贴,不断激发企业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

南通市两会报告(向南通两会报告)(5)

新春招聘市场火爆

以“实”为要,力争“百花齐放”

对一座城市而言,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能缺少。

近年来,如皋在各地优惠政策、“店小二”服务层出不穷的激烈竞争中,坚持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全市各级部门以刀刃向内、自我革新的勇气,大力优化营商环境,举全市之力培育营商沃土。

税务局通过“银税互动”帮助守信企业快捷获得信用贷款,为3000余家企业“贷”去60亿元新活力;公安局发挥职能优势,开展“千警护千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143个问题和诉求;城管局从三方面“做优”入手,积极探索流动摊贩管理新模式;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牵头开发“1+3+3”云大脑,用大数据赋能城市现代化治理;行政审批局开展地方性“新生儿出生”“子女上学”“就业参保”等一系列“一件事”探索,累计办理服务6万余件;住建局在南通范围内率先推行“四联四减”,大大压缩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

“一流的政府服务队伍、一流的地域人文环境、一流的招商引资政策,成为了如皋营商环境最好的注脚。”春节里,一位客商来如考察,在朋友圈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企业选择在哪里扎根,很大程度上要看当地是否拥有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当前,如皋正以争创“国家信用示范城市”为契机,努力营造公平公正、宽松和谐的市场环境,让市场主体放心投资、舒心经营、安心发展。如皋市委书记何益军说:“要从细微处入手,多措并举、多点开花,打好营商环境这张王牌。”

“一方热土”能不能“热”,靠纷至沓来的客商;能不能一直“热”,要靠亲商安商的环境。如今,无论是大项目,还是小企业,都能感受到如皋这片热土的热情与包容。

梧高凤至,花香蝶来。数据显示,2021年,如皋共新增企业9597家、个体工商户17180个,市场活力不断释放;在最新公布的2021年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市)排名中,名列第28位,荣登全省营商环境评价南通各县(市、区)榜首。

“如皋的定位更高了、格局更大了,特别是在争取产业政策、资源配置、城市建设等方面具有更多的有利条件。”如皋市商务局局长、投资服务中心主任佘飞笑着说,今年招商引资的底气比去年又更足了。

(作者:文丨记者 陈嘉仪 通讯员 纪树华 邵亚丽 朱登峰 张军 图丨邱宇 张军)


来源|南通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