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华山》是多少60后70后儿时记忆中最经典的“打仗的电影”。很早的主旋律战争题材,比我年代还久远的老电影。
“自古华山一条路”,说的就是华山自然环境之艰险。
影片根据解放大西北时的真实事件改编——三大战役以后,解放战争的战略重点转向西北。影片创作者利用华山实地,拍摄了一个惊险的剿匪故事,形成环境与内容的相辅相成。在那个时代,当属于非常成功的类型片作品,勇气与智慧的杰作。
一开始就是解放军派出七人侦察部队,潜入山区侦察敌情。
华山实景拍摄的场景非常震撼,任何特效都比不了——相信到过华山的人都会为华山的雄奇震撼。
五岳之中,华山以险居首。敌军旅长方子乔,在各山口要冲布下重兵,负隅顽抗。一条路直通山顶五峰,确实是易守难攻的绝地。
上华山必经之地——千尺幢。
爬山之前看看这部电影,就更带劲了!
可能小时候看了太多次《平原游击队》,看到方子乔时,总感觉是松井来了!
印象中方化就是反派专业户,演日本鬼子,国民党都是他的擅长。
当时的形势是:胡宗南率部南逃,其残部方子乔逃往西岳华山,占据天险。 两个山峰(西峰,北峰)被控制 ,山上有大炮可以打到山下。
方子乔的任务就是守住华山,等待胡宗南援兵到来。
自古华山一条路,我偏创造另一条。
就故事而言,比起战争片其实更适合拍成悬疑片。
电影前期悬念陈设部分还不错。
爬过华山的人,看这部片里的景色会很有感触。
图中铅笔所指的地方,是华山门户——千尺幢,往西,经百尺峡,抵达北峰。
从北峰向北,经苍龙岭,然后直到西峰。
现在,解放军的任务,就是从华山北峰的侧翼,找出一条路来。
首长再次派出侦察队,找这条路,然后引大部队上山。这场战役的胜利就全依仗在这个七人侦察小队身上。
要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引路人是困难的,但是成功来自人民群众——砍柴老乡告诉解放军——华山确实还有其它道路,并介绍了带路人老常。
侦察连来到老常家,恰逢当天匪军下山到常家抢粮,侦察员们及时赶到,解救了留在家里的老弱妻小。当夜暴风雨大作,掀翻了常家棚屋,解放军不但夜宿屋外,还连夜修好了屋顶。
电影对于这段军民关系的表现非常感人,经过淬炼的人民解放军秋毫无犯,真正是工农的子弟兵。
老太太很感动,顿生大义,答应让儿子协助他们——为解放军带路。
常生林是个擅长攀岩的药农,他这次的任务就是带领小分队,抄近路抵近华山主峰。
首长再次叮嘱小分队,形势紧急,部队三天后就要上华山,所以他们动作一定要快,一分钟也不能耽误,摸清道路后,必须当天夜里返回来,带领大部队上山。
小分队连夜出发,经华山玉口,西奇沟,猩猩沟,走到皇甫峪尽头。
但见一面数十丈高的危崖,顶上有一黑洞,是为"天井",当年常生林父亲就是在这里摔死的,常生林腰背粗绳,用挂钩钩住岩壁,从石缝里攀上黑洞,然后甩下绳子将小分队一个个拉上来。
电影正式的战斗场面很少,主要是在谋划如何上华山,最后找到了这条小道。
像这样的陡崖,站在边上往下看都软,再别说徒手往上爬。
——试想,若不是采药人带路,哪来的树梢钩索、石壁登天?
荣誉确实属于人民!
只有亲身走一趟智取华山的路线,对华山的险才会有深刻的认识,所以这其实是个讲攀岩的片子——画风质朴,情感无华,带着强烈的时代宣传痕迹,在真实故事基础上加强了英雄的塑造!
全程非常紧张,老常带着侦查员爬北峰的时候,虽然知道最后肯定爬上去了,但还是很紧张,担心战士脚下打滑,还好最后都爬上去了。
所有的险路,都要贴颈擦耳的过,更别提要背着步枪掐着时间冲锋上去了。
“老虎嘴”这段的镜头拍得很惊险——人的躯壳曲缩在两片岩石之间,抬首就是山间月、万里天,一不留神便是万丈深渊。,战士们侧着身子一个个如楔子样嵌入,从"老虎嘴"通过。
在那个年代,把华山的险峻拍出来,实在不容易。
这就是“天桥”。
两面断崖相对,中间是幽深的绝壁悬崖,中间仅有一根横木连接——因年久破损,木桥已腐烂失效。
战士们只好用一棵不到两尺高的树枝,挂根绳子,让众多大汉荡过深涧——真好大的胆子!
当年的侦察兵相当于如今的特种兵吧,极具胆略和气魄,随机应变,迎难而上,不断的小插曲使得全片可看性极高。
他们一路攀悬崖、登峭壁,飞渡天桥险境,趁夜色摸上北峰的段落,不仅仅是战胜敌人,也是展现团队英雄主义的风采——即使记忆再遥远,回想起来依旧激动万分。
最后一个战士越过绝壁,小树不堪重负,迅速坠落深涧——从小分队开始用这个法子,观众就猜到了绳子会出问题。
这是将惊险元素融入到各个节点之中,有意识地利用情节的惊险来调动观众情绪。
这时怎么办?
前行难,回去搬兵已不可能,小分队参谋刘民基果断下令,8人趁天黑对北峰守敌发动突袭。
——可以想象,在那个年代,从东侧攀登崖壁需要怎样的大勇。侦察小队身处绝地,却临危不惧,马不停蹄决定夺取北峰,以少胜多,这是怎样的大智!
此时的小分队已在黑夜中攀行近千米,终于神不知鬼不觉摸到了北峰守敌眼皮子底下。他们讨论的结果是:切断北峰敌人与方子乔的联系,夺取北峰——它是华山下接千尺幢,上通西峰咽喉,夺取北峰就切断了敌人的上下通道。
开路-进攻,环环相扣——感觉叫奇袭华山更贴切。
守卫北峰的哨兵,竹筒倒豆子把情报全交代了,还说“早盼着解放了……”
这就叫军心涣散,斗志全无——反派形象的塑造非常出色!
小分队半小时就占领了北峰——这叫出奇制胜!
接着侦察连又占领了另一个山头——随即开展政治攻势,促使华山咽喉要道——千尺幢上的守敌投降。
紧接着苍龙岭要道也被解放军占领,堵住了西峰退路。
小分队多次顶住了方子乔从西峰来的大队人马反扑,危急时分,我们的大部队赶到,千军万马攻上了西峰。
八个人端了数百人敌人老窝,不可能——然而,电影是根据真实历史改编拍摄的,解放大西北的过程中,真的涌现出了"智取华山八勇士",解放军赢得光明正大。
可能对敌人的包围太过理想化,但对解放军来说,没什么不可能!
尽管自古华山一条路,解放的军号却能让天堑变通途——队伍潮水般涌入,红旗漫卷,群峰竞秀,云海苍茫……
我军控制了北峰与西峰之间的所有通道,给方子乔造成了“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决绝——方子乔如犹斗困兽,发出了绝望的哀叹。
大部队与小分队合力攻上西峰,国军司令和太太被逼到山顶投降——全歼了守山之敌!
美丽的华山又回到了人民手中!
故事讲得蛮完整。
论起来,智取华山只是解放战争中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战役,却是非常惊险的一次奇袭,并且充分表现了我军机敏百变、神出鬼没、纪律严明的形象。唯一的不足就是叙事节奏太慢,削弱了其悬念以及刺激感。叙事方式也实在平淡,和十七年时期的其他电影相比艺术上算不上什么,政治宣传上应该有很大的影响——情怀老片,值得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