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景一鸣

“我们给电动自行车充电老得往南区跑,北区居民能不能就近充电?”8月10日,德胜街道办事处主任左继元到北京市市民热线服务中心接听来电时,接到了黄寺大街24号院居民的电话。左继元自领任务,回到属地,立即着手解决居民充电难题,党建引领成为了解题的主要思路。8月17日,黄寺大街24号院北区开始增补新的充电桩,待32个新充电桩安装就位后,将满足北区居民就近充电的需求。

街道办主任接听12345黄寺大街24号院添充电桩啦 街道办主任接听12345黄寺大街24号院添充电桩啦(1)

黄寺大街24号院里正在增补充电桩。

黄寺大街24号院里曾安装过一些充电桩,若从数量上考量,基本可以满足小区居民的充电需求。但是这个楼院面积很大,共有21栋楼,除了明湖大厦外,其余20栋均是居民楼。因为明湖大厦几乎在楼院的中心,以这栋楼为界,居民约定俗成地有了南北区的叫法。从可以安装充电桩的空间资源来看,南区的情况明显优于北区,所以,小区的大多数充电桩都集中安装在了南区,在未增补充电桩的情况下,北区仅有一组可用。

北区没有空间增补充电桩,如何满足居民的就近充电需求呢?左继元带领工作人员现场调研时发现,明湖大厦东侧的自行车存放处是最佳的选址。德胜街道立即协调明湖大厦相关企业,通过党建协调会,共商解题良策。

在大厦东侧增补充电桩的想法得到了企业的理解与支持。德胜街道接诉即办工作负责人赵沛告诉记者,8月17日,增补充电桩的工作已经启动,充电桩安装单位目前正在选定地点施工作业。与此同时,为了保障居民的电动车停放需求,街道用党组织服务群众经费,在大厦东侧同时增加防雨车棚。停车、充电的问题都解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