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已经开始啦,首先祝大家新年快乐,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冥想进入状态是什么感觉?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冥想进入状态是什么感觉(来谈谈这一年冥想给我的感受)

冥想进入状态是什么感觉

2021年已经开始啦,首先祝大家新年快乐。

第一年的第一篇文章仍旧是关于自我整理的,希望来年自己的生活依旧可以整整齐齐,内心有序。过去一年我坚持着每天进行冥想练习,一年后我已然发现它给我带来了很大很大的改变。不是说自己就此变成了一个无欲无求四大皆空的人,也不敢说自己练就成了非常精通的冥想或禅学大师,但是的确可以更冷静地面对生活中发生的一些改变,以及以一个温和的旁观者姿态面对关于自己情绪起伏的变化。

生活中的每天我会抽出二十分钟或以上来做冥想练习,除此之外我也阅读了一些禅学和冥想的书还有听了数不胜数的关于冥想这个领域的播客,在此也对冥想有了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我也发现在冥想中原来包含着那么多有趣的可以帮助我自己实现人生课题的一些意义,希望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毕竟如果没有冥想这件事,我至今可能都难逃自己思维的地狱和情绪的低迷期。

不要把冥想想得太“高大上”

很多人或许都和第一次听说冥想的我一样,在初闻这个概念的时候认为它是一项很高深莫测的活动,也会不自主地将它和宗教产生连结想象,甚至我有个好友在每天看我冥想的时候一度怀疑我要出家。

但冥想其实却是一个最接地气的练习,它甚至都不需要像瑜伽一般讲究体式,有人会觉得既然冥想和瑜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那么在选择冥想体式时就需要选择譬如莲花坐姿或是其它形式,但是冥想却可以选择任何一个只要是自己最舒适的姿势练习,躺着坐着甚至走路吃饭都是一种冥想的练习,专注于研究冥想的一个西方佛教徒Dan Harris在他最知名的书《10%happier》就提到过,当冥想已经越来越融入到你生活的时候,无论你在做什么事你都可以冥想。在吃饭时的冥想被称作吃禅,它其实中间也包含了诸多关于认真饮食的概念,在吃饭时冥想,食物方能变得更有滋味。生活本就是一项仪式不是吗?

有人也或许以为冥想是一种能够让人摆脱焦虑、摆脱现实桎梏的一种手段,冥想的确是一种工具,但并非是当练习了很长一段时间冥想过后就可以达到某种无比超然的状态。只是通过冥想,我们可以愈发清晰地看到自身情绪的变化以及对自我有了更多程度的宽容,从而让我们很舒适同时以一种更健康的身心状态生活。

比如冥想中就有许多关于摆脱焦虑摆脱烦躁的一些引导式练习,并非是在这些练习做了一段时间后本身焦虑的人他就不焦虑了,也并非本来容易生气的人他就马上变得没脾气。

以我本身为例,我自知是个脾气很急躁的一个人,遇到事情也容易着急上火,在我最初冥想了几个月后身边就有人问我“诶你不是都做了冥想了吗怎么还不能平心静气地处理事情?”那时候我一时语塞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后来在播客里听到有个冥想大师讨论关于人的情绪这件事时他说,人的一切情绪包括自己的所有念头,糟糕的、愤怒的、自私的念头,我们会因为这些坏情绪发生在自己身上而感到沮丧不安,产生对自己的怀疑,甚至不能接受这样的自己。但愤怒它其实是人的一种能量的体现,它是独属于你自己的能量,你不试着抑制它们,因为它们会在你的心里被憋的死死的,让你身心都被负能量缠绕,相反的你将它释放出来,它就如同所有你身上好的能量一样,释放出它们才会让你更加轻松。

同时,冥想的练习并不是让人学会如何抵抗这些负面能量,而是让我们学会观看它们。就如同引导语里不断地告诉着我“你知道它们存在着,你不去抵抗它们,不去打扰它们,但是你看到了它们,你与它们和谐共存。

《10%happier》里类似关于情绪能量的表达

当我不说‘我生气了’,而是说‘那里有生气存在着’,并不意味着我和生气和谐共存了,而是我不再将它看作一个实体存在着,而是将它看作自然中的一部分了。因为自然存在于我们之外,我们通过一个透明镜片看到了这个自然的部分,我们本身都只不过是爆裂的星辰。因此,所有那些我想着的自私、愤怒、糟糕的想法,我觉得它们就是我的一部分,它们实质上也是自然。当我们觉得它们是自己的一部分时,我们便很难观察和意识到它们,而当我们能够带着一种温暖的感觉看着它们并将它们视为自然的一部分时,我们才能发现自身的内在力量

另一个表达是,当我们期待且希望自己可以以某种形式感知的时候,我们却会被阻碍到达自己想要的目的地,相反,当我们清晰地看到我们想要感受的情绪时,我们却给自己建立了很强健的肌肉,让我们不再被自己的情绪所控制。

这其实也是冥想给我带来最大改变的地方,一年过后我仍旧还是做事易着急易上火,只是每次在我的情绪出现或者即将出现的时候,我就已经意识并觉察到了这些情绪的出现和发生。而确实在更多的时候,我也可以更容易地告诉自己,这样的情绪就如同无数个冥想时飘过的念头,它们会出现亦会消失。当我终于发现我能够拥有这样的觉知力的时候,天知道我有多惊喜。

毕竟我们最终想要能够以更平和更有态度去面对所有生活起伏的时候,都需要依靠自我的内在觉知和能量去完成。

冥想≠放空你自己

这其实是我自己在还未开始冥想前一直幻想的冥想的状态,我以为当我们进入到冥想的状态时,头脑就必须要清除开所有脑子里的杂质和乱七八糟的混乱念头以此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放空,包括在冥想初期的时候练习最基础的呼吸法时,数息的过程中不断地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呼吸上但时不时仍旧会被突如其来的思绪打断。

那些大脑里纷飞的思绪就像不断飘过的云朵一样不停不停地出现。于是一开始的练习时常让我感到沮丧,让我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个“好”的冥想者。后来当我在听一些冥想播客上那些禅师们分享的道理,我才幡然醒悟。

其中一个大师的话尤其印象深刻,他说“没有人可以做到大脑放空的状态,除非两种情况,一种是你已经死去,另一种是你已经开悟了。”

也就是说,我们每个正常生活着的人一生都是会在不断地进行苦思冥想这件事的,大脑里的想法它们会不停地浮现然后消失,而冥想并非让我们丧失失去思考的能力,而是让我们可以不断地在冥想中无数次地思考,在无数次地将注意力回到我们的呼吸上。

Dan Harris就曾说过冥想的两条黄金法则,其中一条就是one minute counts。每一秒都算数。或许在每天20分钟的冥想过程中有19分钟都是处在走神的状态,但至少有那么一分钟,将意识完全地回到了自己的呼吸和身体上,甚至产生了一种心流的状态,这都是冥想。冥想没有好坏也没有对错之分。它是一种包容度最高的练习。

于是在冥想的过程中,我觉得对我来说,除了能够让我变得更有专注力外,也能更多地包容自己,而只要当我们完全地包容了自己,才能够包容万事万物。印度佛学家克里希那穆提就曾说到过,不刻意过多地在意一切,才能摆脱自己给自己的枷锁,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

让冥想像一日三餐那样必不可少

Dan Harris的第二条冥想黄金法则叫做“Daily-ish.”每天做冥想是一件好事吗?当然,当它成为一项任务的时候,难免会难以坚持下去,比如当第一天错过了做冥想的话,接下来几天人的惰性便会开始作祟,于是你脑海里的声音便会浮现并且告诉你说“你是个失败的冥想者”,同时,就像参加一场比赛一样,你就被踢出局了。

但Daily-ish这个概念却赋予了练习冥想的这个过程更多的弹性,就如同我们每天都会刷牙,一天不刷牙并不会给我们的牙齿带来什么危害,但是当你20天30天不刷牙之后,一些问题就会开始出现了。冥想的练习也是同理,当它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时,你会不自主地将它变成每天的一个routine,尽管有时候在繁忙,每天只能抽出哪怕5分钟的时间,那都是一次心灵的净化。不断坚持的过程是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到它的成效的,但也如同我前面所说,一年后的某一些时刻,我竟然意外地发现我可以温和的观察自己情绪的产生和改变。

它验证了一句我觉得美妙无比的话

Seeing clearly the cacophony of your own inner landscape is how you are no longer owned by it.

最后谈谈“抵抗”

抵抗是我太长久以来做的事情,我喜欢和自己拉扯,抵抗自己的负面能量,抵抗自己出现的自私念头,常常忘记了普通人拥有无私也就拥有自私,拥有喜悦就会拥有愤怒。我常常自觉自己对他人不够好,至少不是好到我期待的程度,但我很久以来也都没有意识到,我自以为地爱自己背后,其实一直都是对自己的苛责和不满。冥想也让我慢慢意识到,当我无法认真地接纳自己一切的同时,我是无法将自身的能量带给身边的他人的,我也更加无法以一种我想要的标准同情帮助和热情这个世界。抵抗这件事原来是最导致心结产生的魔咒。

读到克里希那穆提书里的一则小故事后,突然恍然大悟

当一个深陷普通生活养家糊口的男人为了家庭责任而觉得不自由的时候,他说:自由的反面是否就是奴役?当成功给你带来巨大喜悦的时候,没有人会谈到要摆脱成功的牵绊去追求自由,或者根本不会想到自由。我们只有在感到痛苦的时候才谈及自由。无论从内心还是外在而言,我们都被这些东西束缚住了,而这种束缚就是现实。对现实的反抗,就是我们所谓的自由。我们内心只知道两件东西−束缚和反抗;而反抗又制造出束缚。

不去试图抵抗,不去制造新的束缚,是接下来我要不断学习的人生课题。

关于冥想我仍旧不敢说自己多么领悟,但既然它没有优劣之分,就也想记录下来自己练习的一些心得体会,庆幸新的一年它仍旧陪伴自己成长,也期待新的一年它又能给自己带来一些什么更多的改变。

同样希望新的一年,一些好习惯可以让大家的生活都越变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