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盛伟 通讯员 郑晓 占振华

10月25日上午,衢州常山县大桥头乡中心小学二年级的一间教室内,60岁的数学教师曾金旺给学生讲着他和他们村的故事。

惨无人道的屠村故事(因为那份杀年猪时座上宾的尊重)(1)

“我出生在大桥头乡濛桥村,这里被称为教师第一村,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村走出了100多名教师,有的一家三代五人都是教师,我的女儿也在衢州城里教书,我们村尊重教师,以前村里不富裕,吃一次肉不容易,但村民们杀年猪都会邀请我们成为座上宾。”

“我们也要当老师,我们也要当老师!”孩子们的稚嫩的声音此起彼伏。

从衢州驱车50分钟即可到达濛桥村,两条清澈的河流在山间流淌,河里的鱼和山上的柴成了小村繁衍生息的宝藏。

当年的小村除了渔樵耕读,更有尊师重教。

惨无人道的屠村故事(因为那份杀年猪时座上宾的尊重)(2)

在村头的村史博物馆里,陈列着竹筏渔网蓑衣,还有一间名为“红烛馆”的教师陈列室,馆里陈列着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村里走出去的一百多名教师的照片以及简介。

惨无人道的屠村故事(因为那份杀年猪时座上宾的尊重)(3)

85岁的退休教师汪文炳一家三代5名老师,3个儿子是教师,2018年,孙女汪竹淋也成了教师;张如祥堂兄弟4人都曾当过老师;已经退休的严金福儿子和儿媳都是小学教师,孙女也曾任教于小学……

从教已经41年的曾金旺是留在本土的教师,也是村教师史的活字典。“村子闭塞,但村民们一直认为知识才能改变命运,那时候老师还要种地,还有人叫老师为臭老九,但村民会帮老师们种地,也不会叫老师臭老九,都会恭恭敬敬地叫声老师或者先生。”

曾金旺说,最让人难以忘怀的还是每逢年关逼近时的那一顿顿飘香的年猪宴。“那时候村里很穷,平常难得见荤腥,杀年猪是村里最热闹的盛宴,每次杀年猪,教师必然是座上宾,这已经成为村里不成文的规定了,也是村民对教师的最高礼遇。”

曾金旺说,因为这份尊重,报考师范学院成了村里孩子的首选。

村里除了曾金旺这样的乡村教师,也有香港理工大学的教授程晓寅。

55岁村支书姜小平说:“如今村民生活水准提高,杀年猪习俗正在远去,但每年过年村里会召集乡贤会,教师依旧是座上宾,尊师重教的传统正以另一种方式在延续。”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