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鲁

上古神话中的人性思考(天地玄黄宇宙洪荒)(1)

《周易·坤》的爻辞中说:“龙战于野, 其血玄黄。”意思是:有龙在荒野之中搏斗, 鲜血把泥土染成玄黄之色。后人解释说:“夫玄黄者, 天地之杂也, 天玄而地黄。”认为玄黄之色不仅是龙血的杂色, 还指天地之色的混合。总之, 它提供了“龙”这一能升腾变化、气势磅礴的神物交战争斗的意象。而我们现在都知道, “龙”是华夏民族, 包括古之太昊、炎帝、禹以及羌、氐、越等许多部族崇拜的偶像, 也可说是“图腾”。所以站在现代的角度引申来看, “龙战于野”正是我国上古各部族的交汇、熔铸和斗争的一个象征。这样一种意象的沿革, 当然也折射了我们的艺术和文化的发展历程。

关于艺术和设计的起源问题, 长期以来, 众说纷纭。而不可回避的是, 它来自于上古洪荒年代的早期的人类活动。那么, 这样一来我们就有必要站在当时的环境和人与自然之间神秘的观照关系来体会人们早期的生存状态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活动场景, 这样也就比较易于理解艺术的起源问题了。

人类从猿到人, 经历了非常漫长的过程。第一声石块碰砸的敲击声和第一星火苗在人们面前的闪耀, 使人类揭开了光辉的文明历程。毫无疑问, 人的创造精神, 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对于文化的发展起着第一位的作用。然而, 不容忽视的是, 在那样一个时代环境之下, 自然环境对人类文化的作用也是极为重要的, 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所以, 在人类诞生的初期, 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上, 应是被动的适应自然界占了主导的地位, 尽管积极主动的改造自然这一点很重要, 但也只能处于次要的位置。

而正是由于初期的人类对自然界的斗争能力非常的微弱, 也就导致了必须以对自然界的消极适应为主。所以, 在人类文化的全部发展史上, 自然环境的作用之重要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时期, 就是人类诞生的初期, 我认为这也就是文化和艺术产生的初期。

一般说来, 文化可分为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两个部分, 在人类诞生初期, 生产力极端低下, 摆在原始人类面前最迫切的任务是裹腹和御寒。因此, “生存”的概念对于这时的人类而言, 毫无疑问应是十分现实且切实的问题, 而如何解决好这个生存的问题呢?无疑, 人们要向各个方面去找寻解决的方法。首先, 人类早期物质文化的创造也就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人们通过工具的创造和生产活动的开展, 这其中包括采集、渔猎等方式获取了天然的产品, 工具的不断改进和精良化为人类的这些活动提供了便利, 在这里, 产品的功能性有了最原始的诠解。这些活动当然是基于朴素的自然观上的一种主动改造和生产的活动。而与此同时, 我们应注意到, 我们不可忽视精神活动对于原始人类的影响和主宰。

原始社会的精神世界比现在狭窄的多, 但却充满了神秘离奇的色彩和怪诞的形象, 他们的精神世界是充满想象力的, 这也体现在他们广泛的非物质活动和所谓的“造神”的活动之中。

这样, 也就引出了我所想表达的想法, 也就是说在艺术的起源阶段, 含有原始宗教崇拜观念的现象, 是对于艺术的起源和发展中的非常重要的催化因素。

因为在原始人类之中, 除了朴素的自然观以外, 还存在着一种神秘的自然观。他们由于在自然面前明显的弱小和无奈, 以及对自然界所产生的许多危及他们生存的现象无法解释, 就转而向他们的精神世界和丰富的想象力之中去找寻答案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 于是, “造神”也就成为这一阶段的明显意识活动。逐渐的, 他们认为有一种或许多种“超自然力量”主宰整个物质世界和每个人以及其集体的命运, 他既无形又有形, 往往附着在某些物体身上或自然现象中。“原始人用与我们相同的眼睛来看, 但是用与我们不同的意识来感知。”所以, 有关的普遍联系的客体可以引起集体的每一成员尊敬、恐怖或崇拜的感情。这种神秘的自然观, 也就很自然地以一种原始的初级宗教的形式普遍存在于原始民族之中。显然, 我们可以想象的到, 人类在精神王国中所收获的第一批果实是忧虑和恐惧, 这是在原始宗教的信仰中就发生的。忧虑是对一种预感危险的反应, 人只有在预感到危险时才忧虑, 恐惧则是对创伤经验的反应, 而人类总是在试图消除和平息这种忧虑和恐惧。也就是说, 在我们现在研究的原始的美或说是艺术引起人的自由的享受和宁静的形式使他们的动荡生活平静之前, 存在着一种以原始宗教核心的粗糙的道德状态, 否则, 原始的人类是不会学会宁静的。宁静首先是一种心理状态, 仅仅是相信疾病是一种惩罚罪孽的天祸, 就足以使原始的人们学会祈祷了, 祈祷可能也就是原始的人们能学到的最早的宁静的形式了。当然对神的献祭亦复如此:献祭之前, 人是自然的奴隶, 而此之后, 人成为自然的主人, 因为他已与自然后面的神灵达成了和解, 恐惧和不安被削弱了, 人以祈祷和献祭来换取了心理的平衡。当然在这之后, 随着人类的发展、生殖的繁衍和收获的丰盛也马上成为了重要的献祭和祈求的主题内容。

显然, 在这种分析和设想之后, 我们就可以证明, 原始的人类世界之中广泛存在的诸如图腾崇拜、巫术祭祀、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灵物崇拜和偶像崇拜等等活动的现象了。而我认为, 正是这些活动的盛行, 为艺术和设计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鲜活的土壤, 正如我们起头所提到的“龙”这一现象, 在中国的神话乃至整个生活中, 可说有其无可替代的地位。《周易·乾卦》有“飞龙在天”的说法, 对龙的崇拜首先可能源于对闪电现象的崇拜或由之联系的凶猛动物的意象, 所以在古代的中国“龙”实际上是雨神或雷神的化身, 《山海经·海内东经》载“雷泽之神, 龙身而人首。”似可为其佐证。从历史上的观点来看, “龙”在中国神话中是一种自然现象崇拜和图腾崇拜的结合体, 它有可能起源于母权制时代, 但在它的精神上是男性化的, 而最终具有上升到“天”的条件特征。而从我们从古至今对“龙”这一形象的复杂感情和喜好之中, 也不难看出其中的原始因素。在另一方面, “龙”这一形象不正是由中国人所创造出的一件优秀的“设计”作品吗?

长期以来, 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B.泰勒的“万物有灵论”, 埃德.拉蒂德等人的“为艺术而艺术论”, 雷纳克和布勒伊等人的“巫术论”, 以及“图腾论”以及弗洛伊德的“禁忌说”等等学说组成了一个研究史前文明和艺术的丰富而复杂的体系, 而所有这些学说都并没有完整地表现艺术之所以产生的原因, 当然这不是一个小的问题, 而我们应该如何去思考这个问题呢?

“生存说”解决了一个精确的艺术或说是设计出现的源头——即石器的打制和制造, 基石——满足生存的基本需求, 标尺——以制造工具为考察的标尺, 从这点来讲, “生存说”无疑是更为准确的说法。艺术往往是以一个较宽泛的阶段来作为其发展的路程的, 所以我们常用“时期”来作为某一阶段的称谓。我们可用微观和宏观两个概念来讨论设计的起源问题, 把宏观的视点对准“生存”这一基本的需求概念, 而把在其下出现的种种形象归之为具体的微观的概念, 这里面广泛地存在着图腾、巫术、万物有灵、祖先崇拜等等概念, 当然, 这些现象都表现为一种原始意味的宗教崇拜。

从中国的早期的艺术遗迹中我们可以把宗教崇拜的原始阶段或说源头分为两大部分:其一, 为太阳崇拜——与经济生产、畜牧和农业的生产有关, 在这里处理的是自然与人的关系。其二, 为生殖崇拜——与人的生产、繁殖有关, 在这里处理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太阳与生殖的合一, 亦即自然与生命的合一, 它的创造与主宰者, 也就是所谓的神灵或说是“上帝”。宗教活动包括了两大领域:一是体验和实践的领域;一是超越即思辩的领域。前者的典型升华物是宗教性的艺术, 而后者则演化为哲学和科学。所以, 艺术发轫于宗教的需求是有其精神的条件的。

原始宗教的形式, 从多种文献和艺术遗迹中看到古代的祭神之礼, 简而言之, 可有四大要素:其一, 是献祭活动 (有交换之意味) , 古称“祭”、“献”。其二, 性活动 (往往以模拟的形式) , 古称“交”、“祀”、“御”等。其三, 艺术活动 (含有赞赏、暗示、操纵的意味) , 古称“祝”、“观”、“巫”等。其四, 叙述与记录 (以绘画、记事的形式) , 古称“祠”、“誓”、“志”等。

由此诸要素之中, 似也可看出一种过程, 即首先是精神的需要 (献祭或性活动的形式模拟祭祀) , 具体的活动以具体的形式做出表现 (以热烈的仪式或体态语言以及相对安静的绘画或记载) , 那么, 随着这一过程的完成, 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这也是一种在原始宗教气氛或说是精神引导下所进行的一系列艺术设计的活动呢?

在这个原始的充满神秘气氛的阶段, 产生了后来的大多数艺术设计的精神上的雏形, 诗歌、舞蹈、音乐以及人体装饰和物品的装饰设计等似都可说是在这一过程中所发展出来的, 这一阶段, 也可说是设计艺术的启蒙阶段。

从早期精美的彩陶和玉器, 以及装饰繁丽的青铜器中可看出, 这种原始的所谓“艺术”, 已不止是简单意义上的工具、器皿、武器, 而已是一种“设计”, 一种精神意义上的“艺术”, 有人称之为“奢侈的艺术”。彩陶中精美的纹饰图形、玉器的造型和装饰以及青铜器的精美形象所表现的程度, 已大大超出了原始和早期人类的物质发展水平的程度, 也就是说远古的人类是不可能“为艺术而艺术”的创造纯审美意义上的作品的, 他们之所以这样做, 应该是也只能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做是必需的, 是与他们的生存和基本的欲望密切相关的。所以, 原始意味的宗教信仰, 超自然能力的主宰, 以及与其沟通的强烈需要, 导致了原始的人类用一种超自然的精神实体的物质形式象征来进行他们的活动, 这也是在神秘的宗教气氛和巫术以及图腾等要求下的一种“近取诸身, 远取诸物”的图案化的发明吧!

艺术的起源问题, 博大而深奥, 我们往往面对纷繁的现象和久远的年代冲刷的遗迹感到茫然无措。现象的发生是多方面因素的交汇而导致的, 并会随其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不同契机而产生变化, 所以, 对艺术的起源问题的探索也会永无止境。当然, 探其根源的目的并不是沉湎于过去, 而是应对将来的发展有一个良好的构想, 通过愈来愈丰富的艺术形式和艺术精神对我们的生存状态做出更深刻的观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