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向各位读者先提出一个问题。假如你周边的一切事物都停止变化,你是否还能感受到时间的变化?

爱因斯坦宇宙终极公式(宇宙洪荒中间隐藏的真理)(1)

1913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广义相对论的概念,其中有一个涉及到时空的设想。他认为时间的速度是有极限的。如果空间中的一个物体,运动的速度无限接近于光速,时间就会趋向于停止状态;如果物体运动的速度超过了光速,时间就会倒流。这个设想到目前来说,也只能是一个假设,没办法得到证实。这是西方科学家第一次提到有关世界时空的说法,然而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就已经有了时空的概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宇宙。

说到宇宙,很多人第一概念就会冲到外太空,认为太空就是宇宙。太空就是宇宙,只是片面的强调了宇宙的空间概念,忽略了时间的概念,然而宇宙是空间和时间的统一。

“宇宙”这一概念,最早见于先秦诸子尸子的著作《尸子》中,提出了“天地四方曰宇,往来古今曰宙”的观点。在先秦诸子中,大都提出了极具特色,且十分精辟的宇宙观,就像老子提出了道和域的概念,墨子也提出了久和宇的书法,惠子也说出了大一和小一的概念。然而在这么多言论中,老子的思想传播最广,尸子的观念在后世看来最为精辟,也是中国古代首次提出时空的概念,认为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

爱因斯坦宇宙终极公式(宇宙洪荒中间隐藏的真理)(2)

再到南北朝时期周兴嗣编纂出《千字文》,将“宇宙洪荒”作为开篇第二句,让宇宙这一概念在后世广为流传。

宇——空间中的世界

宇,《说文》中解释:“宇,屋边也。”本意指的是房檐的意思,后来又用来指房屋,如成语“琼楼玉宇”,说的就是天上的宫殿房屋。

再又在将房屋比作天地,将整个天地之内的空间,认为是宇。所以才有了“天地四方曰宇”这一概念,被尸子之后的人们广为认可,纷纷将宇的比喻义使用出来,比如说寰宇、宇内这样的说法。

人类一直生活在地球上,对我们生活环境的认知,也是随着人们对地球的探索一步步变的更为广阔。早期的人们因为生活环境的限制,就提出了“天圆地方”这一概念。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都被这种传统的观念所笼罩,认为太阳东升西落,天就是圆的,地就是方的。

爱因斯坦宇宙终极公式(宇宙洪荒中间隐藏的真理)(3)

直到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麦哲伦航海之后,有关地球是个圆形的概念,才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天圆地方的概念才慢慢淡化,让人类逐步的认识到,我们现在生活的星球是一个两端稍扁的椭圆形球体。

科技的发展,也让人们逐步的走进太空,认识到了更加浩瀚渺茫的宇宙。在目前看来,宇宙的空间可以说是无边无际,但万物的存在本就有着一个极限,随着科学的进步,我们肯定有一天能看到宇宙的边际。

就像我们生活的星球一样,直径12700多米,但我们认识到的也就仅限于地表以上。对于地心,也是从未涉足过的领域。这也引起了人们的好奇,诞生了很多有关地心遐想的伟大作品。

宙——时间中的世界

又回到开篇中的问题,假如我们周边的一切事物都停止运动,处于一个绝对静止的状态,那我们还能发现时间的存在吗?我想,是不能的。

正是因为地球的自传,有了黑夜和白天,我们才有了一天的概念;也是因为地球在围绕着太阳公转,有了四季的变换,我们才有了一年的概念。正是这种空间世界中,物质运动带来的变化,才让这个世界有了时间的概念。

爱因斯坦宇宙终极公式(宇宙洪荒中间隐藏的真理)(4)

大概在150亿年前,宇宙在大爆炸中诞生,之后经历了最原始的演变,有了微生物,再到生物,动物,最终在大概380万年前,出现了第一个人类,又经过不断的发展,才有了今天的人类社会。

早先的人类,在经过一次次昼夜的变化,一次次四季不停的变换,不断的总结其规律,慢慢的有了历法的概念,从而将一年四季的变化,划分为十二个月,再到24个节气,365天。从早期的立竿见影到了日晷,沙漏,点香等计时,让人们再对每一天进行细化,分为十二个时辰,二十四个小时。再到中国的唐代,僧一行发明了最初的时钟。之后时钟在经过完善,人们又将一个小时划分为60分钟,3600秒,让人们对时间有了确切的概念。

更加确切的让我们明白了,每一天的时间都极为宝贵,一分一秒都不能轻易浪费。

洪荒

“洪荒”这两个字,在现代早已充斥了人们的眼球,这个功劳主要归功于网络小说。在2006年,梦入神机的一本《佛本是道》开创了洪荒流小说的时代,让洪荒走入人们的视野,此后大多数修真类的网络小说都开始引入洪荒的概念。

当然,用洪荒来指代原始世界,并不是由现代的网络小说开始。早在晋代时,谢灵运在《三月三日侍宴西池诗》中,就提出过“详观记牒,洪荒莫传”将洪荒指代为地球形成后的早期状态,洪荒世界。

爱因斯坦宇宙终极公式(宇宙洪荒中间隐藏的真理)(5)

在这一说法中,洪指的是大水,荒指的是荒漠旷野。在远古时代,因为地壳的运动,河流的走向十分的不规律,到处都是洪水,后来也才有了大禹治水的故事。所以用洪来指大水,汹涌的河流,没有什么异议。一般是指长满野草的沼泽地,后来又有了引申为大无边际的意思。

宇宙洪荒

在众多的《千字文》研究中,大多都认为,宇宙洪荒指的是天地初成,一片混沌的状态,形容的是原始世界四野荒凉,洪水肆虐的状态。如刘宏毅老师的作品《千字文讲解》中就认为,宇宙洪荒指的就是天地刚开时的宇宙,最原始的状态。

但在这篇文章中,我想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应该在以前还没有人提出过,毕竟找了两天多,在网上也没见到相类似的说法,可能也是我找的时间还不长。

在《千字文》中,宇宙洪荒的前一句是天地玄黄。在上篇文章中我就说到,天地玄黄只是为了押韵,正确的应该是天玄地黄,用玄来指天,黄来指地。那么后面的宇宙洪荒中,也极有可能会用到相类似的语法。

宇,指的是天地四方,空间的意思。荒,也有引申义为大,广阔无边的意思。那么在这里,很有可能就是用荒来修饰说明宇的意思,毕竟就宇,天地四方比较抽象,很难理解。加上荒的修饰,用荒来形容宇,就让人们很好的理解了。

同样,宙指的是往来古今,时间的意思。单纯的来说时间这个概念,让人们也很难理解。如果说将时间比喻成汹涌的河流,这就让人们很好的去理解了。在后来人们也经常性的将历史比作一条长河,这种说法也是有根据而来的。

爱因斯坦宇宙终极公式(宇宙洪荒中间隐藏的真理)(6)

所以说,我个人认为,在这里,洪荒指的并不是天地初成的原始世界。而是被《千字文》的作者周兴嗣分开的去用洪来修饰宙,用荒来修饰宇,让读者更好的去理解时间和空间并存的这一概念。所以切实的意思应该是“宇荒洪宙”,只是为了更好的押韵,才写作“宇宙洪荒”。

当然,这也只是我个人的一家之言。

小结

无论是作何说法,也改变不了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由时间和空间共同组成的四维世界,也很难排除,在我们这个世界上,还有着其他维度更高的世界,比如说仙界、天堂等,毕竟对世界的认知和人类的知识科技水平息息相关。

但人类对这个世界的探索从未停止过脚步,从早期的开始想象和联想,到后来一步步的安上翅膀,从宏观到微观,从地球到太空,人类正在一步步的逐步剥开这个世界神秘的外衣。尤其是当今时代,在科技主导着人类生产力的时代,人类对世界的探索更是每天都在进步。

爱因斯坦宇宙终极公式(宇宙洪荒中间隐藏的真理)(7)

这种对于世界的探索本身是一件好事,但难免会带来一些副作用,比如说对各种资源的过度开采,对世界环境的污染更是前所未有,让这个世界所承担的压力也是与日俱增。如今,全球变暖,雾霾等多变的气候也早已让人们吃够了苦头。

科技大发展与探索,本身是一件好事,但这几百年中的工业化历史也用沉痛的经历,告诉了我们,在科技发展的同步,我们也要善用好科技带来的福利,尽量的避免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巨大难题和损失。

希望,人类越来越好。

各位亲爱的读者们,在你们看来,作者对于《千字文》中,“宇宙洪荒”这一句的看法和解释,有什么不到位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们的看法和脚印,你们的每一句留言我都会认真的看完,并做好回复。你们的每一次评论和转发,都是对我继续创作,最好的支持,谢谢您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