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作为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封建皇帝,其在国人心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但是就是这样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在处理自己皇位继承人的问题上,却出现了重大问题,以至于他一手打下来的江山,最后到了分崩离析的境地。

白起资料表(扶苏不死大秦不亡)(1)

嬴政突然暴毙,赵高假传遗诏,扶苏听到赐死的消息自刎而死。

他最后一次出游的时候,赵高,胡亥,李斯随行,本来心情高高兴兴,中途却突然驾崩了,他下面的臣子压根就没想到嬴政会突然暴毙,于是就开始打着各自的如意算盘,最后还是赵高的算盘打的好,要不怎么叫赵高呢,他高人一等的地方就是,扶持胡亥继位,这样他们就能扶持一个傀儡皇帝,以后就一辈子荣华富贵享用不尽。

这胡亥何德何能,能继承大统,本来他的内心是拒绝的,但是赵高开始他的嘴遁之术,说现在扶苏回京主持葬礼了,以后江山就是扶苏的了,你到头来什么都没有,可是胡亥认为皇位立长不立幼,皇位本来就是大哥的,我还是安安静静的做个佛系美男子吧。

赵高哪里肯善罢甘休,接着对胡亥洗脑,说胡亥你是皇子,我手里也有权利,如果我们联手,皇位唾手可得,但是胡亥还是摆摆手:我不答应,可是赵高认为,这胡亥虽然嘴上说不要,其实心里是很诚实的。

白起资料表(扶苏不死大秦不亡)(2)

赵高最后一次嘴遁,说以前商汤,周武王都灭了他们的君主,天下都称颂他们的仁义,卫君杀了他的父亲,举国给他点赞,孔子都记载了这件事,也没有说他们不孝,你替代公子扶苏当皇帝,也没有什么大不了,这次赵高终于说动了胡亥。

而另一方面,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还蒙在鼓里,根本不知道赵高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于是赵高又说服李斯等人,让他们假传遗诏,公子扶苏听到假诏书后,万分悲痛,当场自刎而死。

如果扶苏不死,秦朝就不会灭亡,事实果真如此吗?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从扶苏的成长经历说起,扶苏的母亲是郑妃,所以扶苏这个名字取自《诗经。郑风》: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这首诗的意思是山上生长着扶苏,池塘中盛开着荷花,没有见到子都这样的美男子,却偏偏看见你这个狡狯的少年,狡狯的意思是诡诈,机灵,诗中用了比兴的手法,以扶苏兴狂且,给他取扶苏这个名字,其实蕴含着嬴政郑妃对儿子的怜爱之情。

后来扶苏逐渐长大,性格却与“狡狯”大相径庭,为人宽厚仁爱,在不多的历史记载中可见一斑,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嬴政受到方士的毁谤,一怒之下便把这些方士坑杀,所以历史上的焚书坑儒,很多坑的是方士,公子扶苏看不下去了,他直言进谏,认为现在天下刚刚安定,边远地区的许多百姓都还未归附,如今行此严刑峻法,天下恐怕不会安定,边远地区的百姓不会臣服,希望陛下明察。

白起资料表(扶苏不死大秦不亡)(3)

可是秦始皇根本不听扶苏的劝谏,并迁怒于扶苏,让他去上郡做了蒙恬兵团的监军,北方本就是苦寒之地,扶苏此去跟当年苏武牧羊有的一比,可是秦始皇此举看似是要贬他,其实暗含深意,因为秦朝奉行的是军功爵制,你想要晋升,必须在军事上有所建树,就像玩游戏要打怪升级一样,秦国历任国君无不是深谙军事,战功卓著,在位不足五年的秦武王,在位期间也实现了联越制楚,假道灭韩的功勋,作为秦始皇接班人的扶苏又岂能例外。

而当时的秦国已经“六王毕,四海一”,了,最主要的军事行动就是“北击匈奴,南取百越”。而百越多是瘴疠之地,不适合人居住,而北方初定,又有蒙恬这样优秀的将领固守,虽然让扶苏去北方镇守也不算美差,但是让他去历练历练,立一些军功后,以后也可以在朝廷树立权威,再说秦朝以前就是在北方立国,他的祖上因为替周朝养马有功,所以封了诸侯,得了一亩三分地,让他到北方,是让他了解祖上打下江山的不易,所以秦始皇让他去北方应该不算贬责。

白起资料表(扶苏不死大秦不亡)(4)

后来发生了沙丘政变,本来秦始皇已经赐书给扶苏,让蒙恬统帅军队,让扶苏主持自己的葬礼,这已经明确说明要让扶苏继承大统了,但是赵高却假传遗诏,说秦始皇要赐死扶苏,扶苏听到诏书后,就要寻死,可是让蒙恬拦住了,说大王虽然没有传位给你,但是让我统帅三十万大军,让你做监军,这个是天下的重任,蒙恬此话可谓一语道破天机,如果皇上不想传位给你,会把这么大的权利交付给扶苏吗?然后又说了一句语重心长的话,“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所以蒙恬认为赐死扶苏可能是骗人的把戏,他让扶苏先回复请示一下,如果嬴政真的要让他死,到时候再死不迟,可是扶苏为人宽厚,说的不好听就是太老实了,他认为”父要赐子死,尚安复请?”父亲要自己死,还需要什么请示呢?于是当场去世。

我们忽略了重要的一点,一个人对国家机器的影响力有多大?

虽说扶苏宽厚仁爱,符合人们心目中明君的形象,但是历史证明,这样的君主往往在处理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上容易束手束脚,能否对整个国家机制的改变也是要打上一个问号的,上文说到秦朝实行的是军功爵制,还有什伍连坐,奖励耕战等制度,这在那个六国尚未统一的时代,是有十分积极的作用的,但是秦朝统一六国后,却出现了一些问题,以法家立国的政治并不适用于其他六国,如果继续推行下去必然会导致其他六国的反抗。

所以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扶苏继承皇位后,扶苏宽厚仁爱的思想,其实代表的是贵族的儒家思想,代表的也只能是贵族的利益,而朝廷内部的法家思想已经根深蒂固,若要改变恐怕又要实行变法,对于代表封建贵族利益的扶苏,想要变法是非常难的,更何况是在国家濒临崩溃的时候。

白起资料表(扶苏不死大秦不亡)(5)

而另一方面,国家从战争走向和平之后,以前的法家制度是否对国家还适用,因为天下太平了,所以没仗可打了,以前通过军事奖励的晋升通道就基本关闭了,能不能找到另一种替代方式是重中之重,但是在秦始皇生前也没找到解决办法,便用自己的声望和权威加以镇压,以至于一些人开始怨声载道,就像英国使者马嘎尔尼对清朝的评价:

清帝国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超级战舰。在过去的150多年中,它之所以没有沉没,仅仅是因为有一群幸运的。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在支撑,而他胜过其临船的地方只是在于它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它就不会再有秩序和安全了。

这句话用在秦朝也同样适用,当时的秦朝这艘大船之所以没有沉没,完全是依靠秦始皇这位雄才大略的船长,如果换成了扶苏,因为当时整个国家已经处于一片混乱之中,这个历史趋势并不是换一个皇帝就能改变的,再加上国内奸臣当道,秦朝的灭亡是必然的事了。

白起资料表(扶苏不死大秦不亡)(6)

结语:”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就把扶苏搬出来反对胡亥,后世也常认为扶苏继位秦朝必定国祚绵长,也曾有人认为恭亲王奕䜣比咸丰有才能,如果奕䜣继位清朝也不会那么容易灭亡,所以开明君主能解决所有问题的假象如果继续存在,每当王朝更迭的时候,就会有另一个“扶苏”出现了。

参考资料:《史记》——司马迁

《诗经》——佚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