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

最近老是听人念叨“新旧百寒清”,对于这五个字的解释,老人们马上就能说出个道道儿来,年轻人就不一定了。这不,小编请教了专业人士,总算把这五个字弄明白了!

其实,记住“新旧百寒清”啥意思,也很简单

按老黄县习俗

自清明节的前四天起

依次为新、旧、百、寒、清五天

“新”指新亡者墓祭日,这天是新坟上坟的日子

“旧”指祖墓(旧墓)祭日,这天是去旧坟祭拜

“百”即“百五日”指的是冬至后的105日

因此又名“百五节”

“寒”即寒食节,为悼念介子推抱树而死

所以下令禁三天火煮食物

“ 清”即清明节

80岁老人经常说的一句话(黄县老人嘴里常念叨的这五个字)(1)

《黄县志稿·民社·祭祀》对老黄县这特有的节俗“新旧百寒清”作了较为详细的记载:

“清明前三日,远及初祖,曰上旧坟;先一日祭服末除者,曰上新坟,故有新旧百寒清之语,谓冬至后一百五日与寒食也。祭旧坟服吉服,且有燃放爆竹者;新坟则哀哭如周忌,凡上坟必压黄尖纸於坟顶,大族每集族众同拜祖墓。”

民国时期邑人刁焕斗《墓祭日》诗写的是清明前四日祭新亡者,次日祭祖墓的事:

  “春风四日隔清明,缟素新阡闻哭声。待到明朝携酒榼,纸钱灰里拜先茔。”

80岁老人经常说的一句话(黄县老人嘴里常念叨的这五个字)(2)

从很多风情习俗可以看出,老黄县的“新旧百寒清”大都与纪念介子推的寒食节相关。

80岁老人经常说的一句话(黄县老人嘴里常念叨的这五个字)(3)

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晋国,晋献公的儿子重耳在危难之中流亡出走,大臣介子推鼎力相助。

有一次重耳饿昏,介子推强忍剧痛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来烤熟给他吃,后来重耳做了国王,便是晋文公。晋文公登基之后,封赏有功之臣,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争功,就和母亲隐居到绵山(今山西)。晋文公想起来之后非常内疚,就亲自请介子推出山,但介子推避而不出。晋文公令人放火烧山,逼介子推出山。介子推背着母亲死在一棵烧焦了的大柳树下,晋文公遂下令把绵山改名为“介山”,把绵山所在的绵上县改称为“介休县”,并立庙纪念。

每年到介子推被烧死这天,举国禁止烟火,家家只吃冷食,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80岁老人经常说的一句话(黄县老人嘴里常念叨的这五个字)(4)

百五日是老黄县人动土造墓、迁坟的日子。一般来说百五日是古人说的寒食节,也有人称寒食为百六、一百六。

南朝梁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说:“(寒食)据历合在清明前二日,亦有去冬至一百六者。”

南宋洪迈在《容斋随笔·一百五日》里说,他的家乡城北有个芝山寺,是个禁止烟火的游赏之地,寺僧欲建华严阁请他作一篇《劝缘疏》,他在最后一联中写道:“大善知识五十三,永壮人天之仰;寒食清明一百六,鼎来道俗之观。”有人问一百六来自何处,他回答说“元微之《连昌宫词》中有‘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是以用之。”

邑人刁焕斗的《百五日》诗这样写道:“丧亡每苦礼文繁,习俗拘泥日者言。此日青囊无忌讳,先他介子赋招魂。”诗后有题解“俗于丧礼从朱子家礼,每有删节者,而阴阳生之言必遵,墓土皆不敢动,惟是日无忌”。“

老黄县的寒食节仅一天,前一天称作百五日,次日是清明。

80岁老人经常说的一句话(黄县老人嘴里常念叨的这五个字)(5)

80岁老人经常说的一句话(黄县老人嘴里常念叨的这五个字)(6)

清明既是节日,也是节气。大约在春秋以后,为纪念介子推才有了群众性的扫墓活动。

晋文公火烧绵山后,于第二年寒食节,带领群臣来到山下,寒食一日,第二天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见与介子推母子一起被烧死的那棵柳树竟绿枝千条,随风摇曳,便折枝编了个圆圈戴在头上,群臣仿之,因介子推留下的遗诗中有“但愿主公常清明”“勤政清明复清明”两句,晋文公便把这棵柳树命名为“清明柳”,这一天被定为“清明节”。

后来,清明节这天,人们头上戴柳、门上簪柳、扫墓祭祀就是效仿晋文公的做法,以此纪念“士日焚死不公侯”的忠臣介子推及烈士、先人的。

80岁老人经常说的一句话(黄县老人嘴里常念叨的这五个字)(7)

弄清楚这些,“新旧百寒清”之间的关系,你是否熟记于心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