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教育基地学校授牌(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英才)(1)

北京市育英学校/供图

北京市育英学校1948年建校于西柏坡,1949年春天跟随中央机关一起迁入北京,与共和国一同成长,拥有“中国最红学校”的盛誉。为了激发师生的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精神,育英学校校史馆于2015年3月6日新建落成。

近日,北京市育英学校校史馆被新命名为海淀区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筑守红色沃土 培育代代人才

育英学校校史馆全馆面积近360平方米,由大厅和五个展厅构成。矗立厅中的办学理念柱、镌刻有学校建校以来20件大事的弧形背景墙、代代传唱的校歌以及南北两侧的题词墙,将大厅所要表达的中华传统文化和红色历史展现得淋漓尽致。此外,“红色家园育英沃土”“学制创新初展雄姿”“世纪新元特色发展”“最美校园再创辉煌”“桃李芬芳人才辈出”五大展厅呈现了不同时期学校的教育探索过程。

校史馆内展陈了一份份详实的照片和文字材料、一件件珍贵的实物展品,无论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学校的题词与指示,还是上世纪80年代,学校参加“五四”学制的实验,或是学校今天的教育教学成绩,无一不映射着育英学校74年的发展历程。育英的校史,也是新中国党史、革命史和建设史的缩影,见证着新中国每个时代的印记。

展厅中的沙盘模型将上世纪50年代老校园的一花一树、一池一石、一砖一瓦、一屋一瓴都逼真地还原了出来,与今天风景宜人、设施完备的现代校园相互呼应,这是历史与现代的对比,也体现了学校对红色精神和红色文化的弘扬与传承。据介绍,这一沙盘模型是校友在建校65周年之时赠予母校的礼物,不难体会出其中饱含着校友对学校的怀念和感激。

据了解,进入新世纪后,学校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经过不断地教育改革与探索,学校培养出了一批批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人才。“他们中有的成为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企业家,有的成为党、政、军以及各行各业的领导干部和高级技术人员,有的成为各条战线上的骨干,无论在哪里,他们都为祖国的建设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无论在哪里,他们都传承着育英精神,爱国爱党、认真勤奋、自律担当。”校史馆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

促进学史知史 打造“课程阵地”

育英学校校史馆的修建,进一步凝练了学校的传统文化与红色历史,丰富了学生的课程教育与活动资源,成为学校对学生开展爱校、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课堂。

据悉,为了实现学校“培养行为规范、热爱学习、阳光大气、关心社稷、勇于担当的国家栋梁”的育人目标,学校构建了以“基础课程、修身课程、发展力课程”为三大支柱,以满足全校1-12各年级学生综合发展为宗旨的“育·英课程”体系。

记者了解到,育英学子入学第一课便是参观校史馆,通过老师们讲解学校的过去,学长学姐们介绍学校不同时期的发展,促进新生学习与理解校史。此外,像建校日、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日、一二九运动纪念日等重要节日,学校、年级都会在校史馆安排教育活动,时刻提醒、引导育英学子不忘学校建校的初心,不忘自身成长的初心。

“今年是毛主席为我校题词‘好好学习好好学习’70周年,开学初,学校就启动‘好好学习好好学习’系列教育活动,自开学到6月,各年级陆续组织师生参观校史馆。”记者从育英学校了解到,1952年“六一”儿童节,毛主席为学校题写了“好好学习好好学习”的校训,鼓舞和激励了一批批的育英学子健康成长,今年学校将在在校学生、教职工、校友、老教师以及学生家长中开展系列纪念活动,勉励大家牢记主席嘱托,以实际行动努力践行“好好学习”的初心使命。

北京市育英学校利用校史馆及自身的红色资源,充分发挥其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作用,带给一代代育英学子以积极的影响与良好的熏陶,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赓续传承这份精神血脉,书写始终不渝的初心奋斗史。(实习记者 祖佳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