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挖出武大郎墓?

1992年,有专家学者对书中武大郎和潘金莲的身世进行了考证,没想到小说中的武大郎原来确有其人。

经过反复勘查,专家最后在河北邢台清河县找到了真正的武大郎之墓

武大郎墓被挖出(专家发掘武大郎墓)(1)

只是令专家们没想到的是,墓中武大郎的棺材用铁链悬挂,长度竟然达到了1.9米。

书中所说的武大郎“三寸丁谷树皮”,为何死后会有这么长的棺材呢?

考古专家们怀着疑惑好奇将棺材打开,没想到就此揭开了一个长达800多年的历史骗局。

武大郎身高1米8?

专家们经过反复勘查和确认后找到的武大郎之墓,位于河北邢台市清河县武家那村。这个村子以前并不叫“武家那村”,而是叫“孔宋庄”

武大郎墓被挖出(专家发掘武大郎墓)(2)

图:清河县

据说在清朝的时候,乾隆皇帝下江南曾经从孔宋庄附近经过,听手下人介绍说,这座孔宋庄里有为数众多的武姓人家,却唯独没有一个姓孔的,感觉又奇怪又有些名不副实。

于是乾隆皇帝便下令,将这个大部分都是武氏族亲的村子改名为“武家那村”。

虽然有皇帝金口改名这样非常荣光的事,但是这份荣光毕竟不能荫蔽这个村子到永远。到了1946年,因为战乱和饥荒等原因,武家那村里的人为了谋生想尽了办法,最后连村里的祖坟也刨了。

他们本想寻找一些金银珠宝的陪葬品,但是墓中是用铁链悬挂着的悬棺,并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村民们大失所望,只好再将祖坟埋回去。

等到1992年,有专家在研究《金瓶梅》中人物生平时,有些意外地发现里面的潘金莲和武大郎在历史中确有其人,而且祖籍就在河北邢台的清河县。

于是专家们循着史书中的相关记载寻找过来,果然在清河县武家那村这边找到了武大郎之墓,根据墓志铭上的记载,这位武大郎本名其实是武植。

武大郎墓被挖出(专家发掘武大郎墓)(3)

不过可惜的是,位于武家那村村南的祖坟早些年已经平了,据说武大郎的墓也曾再次被人挖开,好在武大郎墓的护林石碑至今犹在,上面经过岁月磨损,多出斑斑痕迹,但是至少上面的字还能分辨清楚。

村里有些老人在1946年的时候,曾经目睹这座武大郎墓第一次被人挖开的情景,一位名叫武双福的老人,自称是武大郎的第24代传人,清楚地记得当年在武大郎墓被平整之前,人站在坟顶上可以看得很远。

武双福老人还说,当年他看到过墓中的悬棺,而且棺材似乎很长。

考古专家花了些时间找到了被平的武大郎墓,也找到了其中的棺材。正如那位武双福老人所说,这位武大郎的棺材很长,经过测量,足足达到了1米9,用的还是材质不错的楠木。

武大郎墓被挖出(专家发掘武大郎墓)(4)

这不禁让专家们产生了好奇。

因为按照《水浒传》和《金瓶梅》小说中的描述,武大郎只是个身材矮小、靠卖烧饼为生的男人,而楠木虽然不像顶级的金丝楠木又贵重又稀有,但是武大郎只靠卖烧饼还买不起这样的棺材,更不可能让棺材长出那么多。

怀着这样的疑惑与探究之心,考古专家们将棺材打开,其中的发现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由于先后遭到多次挖掘,棺材中的遗骸缺失了很多,但是考古专家们在其中发现了一截遗留下的非常完整的小腿骨。而根据这截小腿骨的长短来判断,它的主人生前至少有1米8,绝非小说中所描述的“三寸丁”。

这样的发现一下颠覆了大家此前对武大郎的固有印象,而随着专家们对武大郎生平的进一步调查,让人震惊的真相渐渐浮出水面。

武大郎墓被挖出(专家发掘武大郎墓)(5)

虽然无法从武大郎的墓中寻找到更多有价值的线索,来推断他生前的为人,但是来都来了,考古专家们决定在武家那村一带调查一下,顺便试试看能不能从当地的文献中获得新的线索。

有趣的是,虽然每当有外地人当着清河县人的面说起同样出身自清河的武松时,清河人心中会立刻生出几分自豪来。

武大郎墓被挖出(专家发掘武大郎墓)(6)

而一说起卖烧饼的武大郎,清河县人的脸上或多或少会出现几分尴尬,但是从来都不会回避说自己与武大郎是同乡。

这是因为在清河县人心中一直坚定着一个认知:武大郎是一个被歪曲、被颠倒黑白的形象,他的真实生平绝非小说中那样。

青年才俊,名门淑媛

根据当地的县志记载,武大郎原名叫做武植,字田岭。他们武家人似乎是从山西晋阳搬迁过来的,还是殷武丁的后代

武植小时候就被人唤作“大郎”,不过在族中他实际上排行老四,因此也有人将他称为“武老四”

武大郎墓被挖出(专家发掘武大郎墓)(7)

在小说中,武大郎和潘金莲是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人,而根据武植墓志铭上的记载,武植年纪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辛辛苦苦将他拉扯长大,但是他们的生活还是时常陷入衣食短缺的窘境中。

不过好在武植自幼聪敏过人,而且并不是只会读死书的书呆子,而是能文能武,最喜欢的是诗文。后来武植参加科举考试后,考中了进士,成为了阳谷县的县令,官拜七品随后他就带着妻子潘氏去了阳谷县做官。

武植在为官期间,兴利除弊,清廉公明,为当地百姓做了很多的好事,获得了百姓们的尊敬爱戴。据说阳谷县的百姓还自发做了一把万民伞送给他,以表达自己的敬重之情。

武大郎墓被挖出(专家发掘武大郎墓)(8)

从墓志铭和县志的记载中就能看出,武植绝非小说中描述的那样,显然他的妻子潘金莲也是确有其人。

在《水浒传》中,潘金莲是一个裁缝的女儿,她在与西门庆私通后毒杀亲夫,等到恶性曝光后,两人都被武大郎的弟弟武松杀死。

《金瓶梅》则在这样的故事基础上,又对潘金莲的生平进行了二次创作,她依旧是个美艳的毒妇,不过对她的嫉妒、泼辣和阴险的个性描写得更加详细了,而且在毒杀亲夫后,她还成为了西门庆的五房小妾。不过结局倒是与《水浒传》中一致,都是死于武松手中。

那么,既然武大郎的生平并不属实,那么真实的潘金莲又是如何的呢?

武大郎墓被挖出(专家发掘武大郎墓)(9)

在武植的墓志铭上,关于他的妻子,有这样一句话:“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

能担得起“名门淑媛”这样形容的女子,必然是一位端庄贤惠的大家闺秀。

根据当地县志记载,武植的妻子潘金莲祖籍就在清河县黄金庄村,与过去的孔宋庄都在清河城东,两地之间相距1.5公里。

据说截至现在,武家那村的人还时常会到黄金庄村赶集摆摊,而黄金庄村也会因“老亲”之名予以优惠,且不收摊位费。若是有外地人跑来这里给两村人说唱《水浒传》,会被两村人联合赶出去。

历史上,潘金莲并非裁缝的女儿,她的父亲曾担任过贝州知州,她是名副其实的千金小姐。

武大郎墓被挖出(专家发掘武大郎墓)(10)

年少时,潘金莲便才貌俱佳,而且德性贤淑,知书达理,当地很多大户人家都曾向她提亲,但是潘家人谁也不答应,因此得罪了一些人,附近开始流传一些无中生有的淫词。

据说潘金莲年少时与武植相识,在他穷困潦倒,还没有考中举人之前,潘金莲还时常瞒着家里人,托人给武植家送些银钱接济。等到后来武植金榜题名后,他与潘小姐自然就成就了一段金玉良缘。

但是既然武植是个难得的才俊和好官,潘金莲是名副其实的“名门淑媛”,他们夫妻俩又是怎们变成了《水浒传》和《金瓶梅》中那等模样的呢?

这一切的原因跟武植的交友不慎有关。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武植在年轻的时候有过一个“盟兄弟”,也就是所谓的结拜兄弟

这个盟兄弟家比较有钱,经常接济武植,武植这才能够坚持到考取功名。后来武植当上了阳谷县令,而这个盟兄弟家却不幸遭遇了火灾,房子和家财都被烧毁了。

盟兄弟想到人家都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自己以前帮助过武植,而武植现在又发达了,他又是个文人君子,肯定愿意帮助自己。

武大郎墓被挖出(专家发掘武大郎墓)(11)

于是这个盟兄弟就跑去阳谷县,投靠了武植。得知盟兄弟的来意后,武植和妻子潘金莲果然十分热情地招待了他,让他住在自己家中,每天好酒好菜,没有断过。

但是盟兄弟此次来投靠武植,其实是想要他给自己个一官半职,或者出一点重建房子的钱,可是武植为人正直、为官清廉,不愿给人“开后门”,又迟迟不提帮助盟兄弟重建房子的事。

时间久了,盟兄弟心中恼火,认为武植忘恩负义,就想报复他。

盟兄弟在回家乡的路上编造了大量抹黑武植和潘金莲的谣言,还将其写在纸上,张贴上墙,力求传得越远越好。他还没到家,武大郎与潘金莲就成为了那一带的“焦点人物”。

武大郎墓被挖出(专家发掘武大郎墓)(12)

而等到盟兄弟回到家中时,却意外地发现了一栋崭新的房子。他的妻子迎出来告诉盟兄弟,原来武植早就派人送钱过来,帮助盟兄弟重建好了新房,当时一直不提可能是想给盟兄弟一个惊喜。

盟兄弟当下又震惊又羞愧,连忙狂奔出去,将一路上张贴的纸张都撕毁了,还不断向人澄清真相,但是为时已晚。毕竟不管是哪个年代都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坏事永远比好事传得更快更远,盟兄弟想要挽回时,已经太晚了。

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武大郎与潘金莲的故事就被写入了各种小说当中。

不过由于施耐庵在元末明初,也就是武植中进士之前便已经去世,所以关于武大郎与潘金莲的故事如何写进《水浒传》,专家学者们有两个观点。

武大郎墓被挖出(专家发掘武大郎墓)(13)

一个观点认为,我们现在看到的《水浒传》并不是施耐庵当年创作的原版,是后来人在流传中又将武大郎和潘金莲的故事添加进去的。

另一个观点则认为,县志上关于武植考中进士的时间可能写错了。

但无论是哪种原因,作为武大郎原型的武植和潘金莲的确存在于历史,施耐庵的后人、画家施胜辰在得知武大郎墓被发现后,还特意赶来武家那村,为武植和潘金莲绘制了16幅画作,并配以诗文。

其中有一句是:“武氏祠堂断公案,施姓欠账施姓还。”

自此,800多年前的真相浮出水面,历史最终还是还了武大郎一个清白。

武大郎墓被挖出(专家发掘武大郎墓)(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