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人有四立)(1)

人有“四立”,一年之计在于春

今日立春。

立春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是节气循环的开端,也是重要的传统节日。

立春,民间又称“打春”。

谚语说:“春打五九尽,春打六九头。”

意思是说,立春这一天,不是在“五九”的最后一天,就是在“六九”的第一天。

2018年的立春是“五九”的最后一天,是“春打五九尽”。

古书《群芳谱》中这样解释立春,“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

一个读书人经过琴师身边,禁不住赞叹:“先生的技艺绝对是一流,可惜弹奏的都是阳春白雪,在这里没有几个人懂啊!”

琴师停下弹奏,低声说:“先生是我的知音,只是我现在落难,身上不名一文,不得不这样做。”

读书人同情地说:“我也是穷愁潦倒!”然后思索了一下,从附近店铺借来笔墨,在琴师身后的墙壁上写了一首打油诗,然后在琴师身边静静地倾听弹奏。

奇怪的是,很多行人在这里停下匆忙的脚步,给琴师扔下钱,半天工夫,就在琴师的面前堆满了。

琴师要离开的时候,问读书人在他身后的墙壁上究竟写了什么,使得人们纷纷掏钱。

读书人把那首诗念出来,大致意思是对琴师的赞美和同情,其中画龙点睛的一句是说,春天来到了,可是为别人制造优美琴声的琴师却看不到!

像春天一样美好,像春天一样可以分享给每一个人的,也许只有人心的善良吧!

古人说:“德润身。”

人是靠德行立于世上,这个世界也是有了德行才充满温暖,才能正常运转。

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人有四立)(2)

2.立“命”:立于大道

古代在立春这一天祭祀春神。

春神的名字叫“句芒”,是西方天帝少昊的儿子,他主管春天的事务,形象特征是手中拿着一个大圆规。

《淮南子》:“春为规,规者,所以圜万物也。规度不失,万物乃理。”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大圆规代表万物的生存要有规矩,这规矩就是要遵守自然规律,要符合大道的运行。

《易经》里说,君子“立不易方”,这里的“方”就是道,意思是君子安身立命要正,不能违背正道,不能与大道脱离。

因此,立命就是走正道,修身养性。宽厚温和待人,处事不执拗顽固,这样就可以顺应天命。

3.立“时”:立于当下

立春,就要有所“立”,立于当下,有一个美好的开始。

一年之计在于春,意思是一年的规划要在这时着手考虑安排,凡事要早作打算,开头就要抓紧,好为日后打好基础。

手拿大圆规的春神,就是要告诉人们,万事需要在这明媚的大好春光来临之前,早早做好规划安排。

美好的东西总是无价的,比如阳光,比如空气;真正宝贵的东西又总是容易被人忽视,比如亲情,比如时光。

春天是美好的,也是短暂的,立春亦如立人生,活在当下,珍惜眼前人!

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人有四立)(3)

4.立“机”:立于机缘

“立”这个字,是有使命感的。

立春是一个良机,没有这个机缘的开启,就不会有后来的兴旺发达、繁荣昌盛。

立春是一个当机立断,它一声令下,阳气生发,世界变得得清浊分明、冷暖疏离,美丽的春天由此开始。

立春有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zhì负冰。

立春时,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阳和启蛰,品物皆春。

走近草木,走进大自然,就会发现花蕾叶芽已经在立春露出端倪,急不可耐地印证着春天的生机。

世间一切都在变化,变化都有开端,都有先机,都有良缘。

立于机缘,把握住先机,你的人生会有更多良缘,有更多美好的惊喜!

春到人间草木知,大地阳和暖气生,路人匆匆来又去,春风更比路人忙。

人的生命节律中的立春,应该成为一个大好的转机,辞旧迎新,开天辟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人有四立)(4)

春有“四德”,万紫千红总是春

1.好生戒杀

《黄帝内经》:“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春之德主于生,春天不是杀戮的季节,在古代,处决罪犯要“秋后处斩”,而不会在春天执行死刑,以体现春的好生之德。

从自然界来看,很多动物都是在春天产崽、哺育,“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盼母归”,真正的养生之道,不仅仅是养自己,也要养护世间的众多生灵,那些食用珍稀野生动物来滋补的人,本身就违背了天道。

古人把春天理解成“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的宇宙生命过程,立春日迎春神、祭春神的活动本身就是对生命礼赞的仪式。

2.涵容万物

春天是每棵草、每粒种子都能萌发舒展、奉献才华的季节。

春天繁复美丽,包罗万象,春意盎然,春风得意,正是春天有涵容万物的雅量,才成就了“万紫千红总是春”!

立春这一天,有吃春饼、生菜的习俗,称之为“咬春”。

春饼是以麦面烙制或蒸制的薄饼,以豆芽、韭黄、粉丝等炒成的合菜作馅儿包着食用。

春饼的特点是薄而软,可是却包容五味,其用意是告诉人们,春之德,就是柔软、包容、利人的一颗心。

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人有四立)(5)

3.劳作乐业

我国自古为农业国,春种秋收,关键在春。立春之后,大地解冻,犁铧就要翻开闲置一冬的土地。

古代农业生产是离不开牛的,牛是吉祥、勤劳、财富的象征。

过去民间有“打春牛”的习俗,具体做法是:

在立春前一天,由两名艺人扮成“春官”,沿街高喊“春来了”,这叫“报春”,还有孩子挨家挨户送“春牛图”,提醒人们准备春耕,莫误农时。

第二天,抬出来用泥土做的“春牛”,先让春官象征性地打三下,然后众人一起鞭打,直到把泥牛打碎,人们用这个仪式来祈求丰收。

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

古人在静美的田园风光里,辛勤劳作,敬业乐业,今天的我们感念春之德,也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幸福生活!

4.惜福感恩

古人在立春这一天祭祀天地神灵,是不忘天地养育覆载之恩;把耕牛披红挂彩,牵出来溜溜,是表达对自己劳动伙伴的感恩。

立春一般和春节靠得很近,在春节之前的农历腊月,或者之后的农历正月。

年前立春,提醒我们对一年来的生活进行总结;年后立春,提醒我们在新的一年精神焕发。

生活呀,在时间的河流中,今天最好。把今天过好,就是最好。就算一些努力之后没有收获,起码充实。

不管拥有多少,至少要有一颗惜福感恩的心!

由冬天到春天,立春是生命由沉寂到生发的转折点,万物或盛或衰,或荣或枯,都自有一套存活下去的本领。

人生有成有败,自有一番生命的体悟,好也罢,坏也罢,各有各的生活轨迹,坦然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