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作者是被誉为“日本经营之圣”的稻盛和夫,作为收官之作,在这本书中他全盘托出了自己的“成功之道”——别无他法,唯“利他”之尔。

稻盛先生在书中的开头就坦言,自己并不是天生的“经营之圣”。

相反,他的人生多历经坎坷:

童年时被家族的“肺结核”感染,处于人生死亡边界;

毕业后进入到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前途一片渺茫。

最终让他实现逆袭的,得益于他改变了以前的思维方式和心态:

“利他”之心和不怕困难的强大意志。

对于当代社会,尤其是对处于焦虑迷茫的年轻人来说,这本书里蕴含着人生转机的力量。

人生就是修心的过程(人生转机起于利他之心)(1)

01 愉悦地接受各种“不顺”

“早上出门时,才发现手机只有1%的电。”

“部门提拔新主管,领导又拍着你的肩膀安慰‘下次一定选你’。”

“就连扔个垃圾的时候,垃圾袋都因为破了个大洞,里面的垃圾倒满了一地。”

当这些场景发生在你身上时,你忍不住对天呐喊:

“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

很多人在面对“不顺”时,往往会手忙脚乱、惊慌失措、痛苦挣扎,进一步就会演化成“心态爆炸”。

而当我们以“受害者心态”面对它时,我们的自信心也就会随之消磨殆尽,最终使我们厌恶自己的生活。

对此,作者却提出了一个另类的视角:

“灾难”发生,意味着消业。

这里的“消业”,指的是消除导致事情变得不顺的“原因”。

作者认为在“不顺”来临的时候,想要避免唤来更大的不顺,最好的方法就是“愉快”地接受它,并且对它表示感恩。

就比如,当手机只有1%的电量时,也意味着你终于可以在通勤路上不看手机,不去刷那些没有营养的信息,而有机会去专心读一本自己一直想读的书。

再比如你突然生病了,本来是一件不幸的事情,但转过头想,长期工作压力下,你绷紧的神经终于可以得到放松了,这也是对自己的另一种“犒赏”。

人生就是修心的过程(人生转机起于利他之心)(2)

其实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切换另外一个视角,坏事或许也就能转变为难得的“好事”!

所以从现在开始,调整好自己面对不顺时的心态,愉快地接受已经发生的事情。若是能做到这一点,也是在人生通透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呢。

02 不以得失,而以“作为人”正确与否来判断

电影《后会无期》里有一句话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小孩子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

现实中有太多这样的例子:

因为利弊的权衡,

有人选择了一份工资高但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然后开始了浑水摸鱼的日子;

有人在爱情和面包之间选择了后者,然后用一生来后悔。

小孩子则不同,他们对一件事情的看法,往往是站在二元对立的角度:

即非对即错,非黑即白。

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会掺杂成年人的利益纠纷,也就保持了“真我”的状态。

而成年人在面对诸多选择时,反而迷失了自己,忘记了自己为什么而出发。

在书中,稻盛和夫先生告诉了我们,关于他的“标准”:

不以得失,而以“作为人”正确与否来判断。

在其受命重建日航的任务后,他首先要面临的就是一个“利己”还是“利他”的艰难局面。

航空公司基本上都有加入联盟组织,而当时日航加入的是规模最小的“寰宇一家”。

因此很多人在重组的关键时刻,都强烈要求日航退出来,加入规模更大的联盟以谋得发展。

对此,其他联盟也抛出了相当诱惑的条件。

而稻盛先生则阐述了他的真实想法:

不管做什么事情,重要的是以‘作为人,何谓正确’为基准来做出判断。

因此,他们不单是要考虑自己的得失,还要把伙伴航空公司,以及一直乘坐他们飞机的乘客,把他们的立场和心情也考虑进去。

人生就是修心的过程(人生转机起于利他之心)(3)

结果,经过数天的讨论,日航还是留在了原有的联盟中。

而这种“利他”的行为,也为一年后日航“起死回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现实中如果我们过多地考虑利益上的得失,就会让我们的良心和真我被隐藏起来。

人生其实就是不断提高心性的过程,而我们要做的无非就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实践真善美,时时事事让良心、让真我释放光彩。

因为只有到那个时候,我们才会真正弄清楚自己为何而出发。

03“心根”,决定你是否适合当领导者

职场里什么人适合当领导者?

当领导者需要哪些素质和技能?

是能力优先,还是人品靠前?

上述问题的答案,在《心》这本书里都能找到。

想要成为领导者,作者在书中给出了自己的筛选标准——由“心根”决定。

他所提拔的对象,既不是头脑清晰的人物,也不是知识丰富的秀才,而是根据他的判断,具备了优良人性的人。

简单来说,就是那些看上去虽然并不太聪明,但属于谦虚又勤奋的好人。

在稻盛和夫先生看来,那些一贯勤奋埋头工作,不断磨练自己心性的人更适合做领导者。

因为这样的人,即使获得了成功,也不会心生傲慢,更不会让自己堕落下去。

而相比之下,有的人起初具备高尚的人格,但在获得成功后却不能维持下去,比如有的人开始变得傲慢起来,这样的人选是不能作为领导者来培养的。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原中央财经频道的芮成钢,作为杰出青年的代表,因为平台的背景得以认识诸多世界名人。

本来前途一片光明,结果却落了个“捧得高摔得惨”的结局,葬送了自己的美好人生。

这也给了我们一些教训和启示:

很多时候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并不全靠实力。

漫漫人生路上,“心根”就是指导自己不断前行的照明灯。保持谦虚和勤奋,未来的路才会走得更稳。

人生就是修心的过程(人生转机起于利他之心)(4)

读完《心》这本书可以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到,稻盛先生一生的经营哲学和人生智慧。

你会看到一个老人怀抱纯粹而美好的心灵去面对现实中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他让我们明白了:

无论什么人,能够拥有的都只是当下的这一个瞬间。以怎样的心态活在当下,将决定我们的人生。

当我们学会用“利他”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时,命运就一定会好转,幸福的人生也一定会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