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岳阳广播电视大学创建于1979年,是一所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远程教育的开放大学,座落在岳阳市政治文化中心区域,东傍风景秀丽的南湖,北临京珠高速公路连接线进入市区的终端,南接107国道,占地50亩,拥有能同时容纳3000名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教学楼、宿舍楼和运动场地。
校园布局合理,风景宜人。学校设备完善,设施先进,投资700余万元建成的校园网早已投入使用,实现了同全国、全省电大计算机网络的宽带互联。
目标管理“八连优” 开放招生“八连冠”
系统是电大区别于其他大学的根本特征,系统优势也是电大能在我国大学系统胜出的核心竞争力。岳阳电大始终围绕系统重塑,在上联下引中实现终端致胜。近年来,学校牢牢抓住“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积极寻求各级党政支持,紧紧依托电大办学系统优势,开放办学呈现蓬勃态势。
为做好“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岳阳电大与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和市人社局于2015年1月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通知》,市委组织部牵头召开2次专题会议,就“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作出全面部署。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王瑰曙作专门批示,市委组织部张赟副部长督查督办。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纷纷出台配套政策和措施,县级电大积极落实。全市电大系统2015年招生1065人,2016年招生800人,2017春季招生183人,累计招生2048人,位居全省前列。项目学费规范合理,学费缴纳实行分级补助,所有学员参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补贴办法A类标准(1200元/人)进行补助,各县(市、区)、乡镇(街道)按一定比例给予学费补助,原则上学员个人承担学费标准不超过抵减省级补助后的30%。
岳阳电大坚持“一体多元”的办学方针,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拓展办学功能,聚焦办学内涵,提高办学水平,增强办学效益,取得了显著的办学业绩。办学37年,累计培养了13万名大中专毕业生,培训了20万人次各类学员,为推进岳阳市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一大批应用型、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37年的风雨兼程,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目前全市电大系统在籍学生达到20949人,其中校本部10366人。2009年以来,在湖南电大系统目标管理综合考评中连续八年被评为“优秀分校”,实现“八连优”;开放教育招生连续八年排名全省第一,实现“八连冠”。2010年12月被湖南省教育厅评为首批“全省示范性市州电大”,2012年2月被中央电大评为“全国示范性地市级电大”,2013年1月9日被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评为全国5所“2012度最具影响力基层电大”之一。
学校紧紧把握开放大学建设这一时代潮流,着力建设“全球眼光、全国示范、全省一流”的岳阳开放学院。通过招生创新,2009年在校学历教育人数达到1万人,之后连续6年保持了万人以上的规模。2011年,我校牵头主持了湖南电大重点委托课题“基于湖南开放大学的市州学院构建研究”并取得显著成果;2016年9月,在杭州召开的国家开放大学教学工作会议上,我校作为唯一地市级电大代表出席,其主题发言《让创新成为基层电大教学工作的主旋律》反响强烈。我校已于2013年3月被确定为国家开放大学地方学院建设试点单位,具备了良好的转型基础。
服务“一极三宜”建设 助推兴农兴业项目
学校要发展,必须紧贴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为地方经济发展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在办学中,我们始终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一极三宜”建设,在兴农兴业中实现有为有位。在做好学历教育的同时,学校加大服务基层队伍建设的力度。积极参与社区教育,探索把电大资源与社区教育资源高度融合。通过社区教育的网络,学校的触角不仅延伸到了镇街,而且深入到了村和社区,为开放大学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开辟了新路径。积极参与非学历培训,开展非师范类教师资格证认定培训、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创业培训等各类培训项目20余个,每年培训人次2万左右。
自中央电大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以来,我校积极对接国家政策,竭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学实施、着力推进了“一村一大”项目和“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学员遍布全市8个县市区、664个行政村,开设了包括农村行政管理、农业经济管理、乡镇企业管理、畜牧兽医、林业技术、园林技术在内的9个专业,累计为岳阳市培养了万余名一技多能的高素质、应用型新型农民;为了解决师资不足的难题,采取“外引内培”等方式,逐步充实教学力量,着力锻造师资队伍。从2008年9月开始,在全市范围公开选聘畜牧、林业、农业、企业管理等相关专业学者、专家担任客座教授,组建“农民大学生专家讲师团”;组织20余名年轻骨干教师参加省、市涉农专业培训和学历深造,逐步实现专业转型。到2012年6月止,我校基本实现了每个专业配备1名责任教师,专兼职课程辅导教师达到104名。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相对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初步建成。
“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项目实施以来,全市涌现出一大批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学有所成的学习典型。平江县伍市镇莲花村七组学员李玉良夫妻俩好学上进,2009年被平江县评为“书香家庭”。他们带着专业知识在家乡兴办养殖业,带动当地1000余名农民致富,受到在岳阳视察工作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的亲切接见。岳阳县万头生猪养殖业主秦华六参加“一村一大”学习后,从一个靠天靠地种庄稼,年收入不到1万元的农民成长为一个拥有万头生猪、年收入超过150万的民营企业主。在岳阳广袤的农村中,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不胜枚举,有力地证明了我校在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中创响项目品牌,彰显项目效应方面卓有成效的努力。
不断立足“增能优软” 创新 “六网融通”模式
农民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乡镇一线,工学矛盾成为制约其学习的主要因素之一,我校在充分立足学员的学习需求,在深化教学改革过程中,不断立足“增能优软”,按照“六网融通”的教学模式要求(六网融通:建构以网络核心课程、网络学习空间、网络教学团队、网络学习服务、网络学习测评、网络教学管理为重点的“六网融通”教学模式),实现资源的科学整合与优化配置。先后投入千万余元,新建了服务于项目办学的综合实训大楼,完成了对校本部及各县级电大教学点的网络升级改造,更新了2台5T容量的网络服务器,新建了10个高标准的计算机房,配置了30个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和远程直播课堂,开发新建了“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远程教育网站和页面,同时链接中央电大、省电大“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在线学习平台、岳阳红星网,构建起完善的四级在线学习平台。
学校大力落实“内扶外引”的策略,一方面积极派遣20名青年骨干教师参加省、市涉农专业培训和学历深造,逐步实现专业转型,其中13名报读湖南农大农业推广硕士和博士的教师已全部完成学业;另一方面在全市范围内公开选聘畜牧、林业、农业、企业管理等相关专业学者、专家担任客座教授,组建“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专家讲师团”;同时,通过人才招聘,又有6名全日制研究生、8名“211”大学本科生加入到我们的专业教学团队。
学校构建和完善了教学工作的“一备双巡”制度,各县级电大在期初将各自的教学互动计划上报至市校进行备案,作为年终教学考评的重要依据;市校每学期联合市委组织部、市教育体育局开展巡教巡学活动,对各县级电大的教学实施情况进行指导、检查和评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推动项目的教学水平提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既是一项全新的事业,也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我校立足学员实际,紧紧围绕专业教学目标,扣住“四个坚持”,不断创新教学,丰富教学,完善教学,在“求真求实”中实现了教学内涵的聚焦。深入实践“五结合”的教学管理模式(送教巡教与教学督查有效结合,线上学习与线下教学相结合,课堂与活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个人自主学习与小组讨论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管理模式),探索升华了“三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学历 技能 创业),严格落实了省电大提出的“线上教学 线下教学”的混合教学模式。
充分考虑农民大学生学习需求和特点,结合专业的教学要求,为学员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支持服务,涵盖了集中面授学习、实践教学、学术讲座、送教下乡、网上学习、小组学习和“导师制”指导等。对每个教学环节都实施了严格的考核与测评,全方位的教学环节落实,成为了我校连续8年获评全省电大办学考核优秀的重要保障。在充分利用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新的信息技术尝试。派遣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关于“微课设计”与“慕课实践”的培训与再培训,利用“岳阳电大开放教育”公众号,探索和建设了基于“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微课堂空间;与上海地平线科技公司联手开发了“掌上开大”平台,为进一步实现农民大学生的移动化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深入实践“学习空间开放、学习时间开放、学习内容开放、学习形式开放”的“导学约课”模式,学员可以与课程辅导教师相互约定地点、时间、内容和形式实施教学,有效的环节了学员的工学矛盾,提升了“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项目的教学内涵。
围绕品牌铸造抓质量 既“中规中矩”又“标新立异”
我校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中,紧紧扣住“三个要点”,围绕质量提升,不断实现服务创新。学校修订和完善了《助学辅导员十要十做到》、《“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课程辅导教师评价考核办法》、《导学约课教学实施管理暂行办法》等多项规章制度,全方位保障了助学支持服务的落实与优化。针对农民大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为学员提供“一调二要三做到四落实”的导师制支持服务,指导解决学员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专业困惑;同时,立足“热心、细心、知心、耐心、开心”的服务理念,为学员提供“五心”助学支持服务。
积极争取市委组织部的支持,针对农民大学生培养,积极落实“五个优先”政策,即在入党上优先;在推荐担任“两代表一委员”上优先;在推荐提名“村两委”班子人选上优先;在推荐参加招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试上优先;在安排创业扶持资金上优先。我校还为农民大学生采用了多维助学支持服务,由岳阳电大系统组织师资,为学员配备助学辅导员和学业导师,负责学员的日常助学管理和学习支持服务;积极与岳阳市委组织和共青团岳阳市委联系,组织部分大学生村官,为有需要的农民大学生提供了一对一的辅导服务;积极与湖南理工学员团委联系,组织该校的部分优秀学生,为有需要的农民大学生提供了专业对口的学习支持服务。
文化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是知识、能力、人格的升华和结晶,体现着学校的学术传统和精神内涵,凝聚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引领着学校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导向。在事业发展中,岳阳电大紧扣“四个活动”, 在“标新立异”中实现文化传承。扶贫先扶人,扶人先扶技。按照做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积极开展体验式、开放式、情景式等以实用技术培养和实践技能培训为主的专业教学活动。组织农林专家编纂了《农村实用技术简易读本丛书》,并针对性开展全市的巡教讲学和送教下乡活动;整合优质资源,联系和建设了一批实践实训基地,如校本部的群贤生态农庄实践基地、平江县电大奇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临湘电大的梅池生态园实践基地等,并对学员的具体需求,定期组织开展经营问题诊断、典型个案分析、病虫防治传授、规模经济观摩等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实践活动的组织,拓展学员的眼界,增强学员的本领。
社会公益活动精彩纷呈,通过积极开展打工子弟/农民工子弟教育、留守儿童关爱、文化遗产保护、环保/资源回收宣教、心理健康调研及行动、空巢老人关怀等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的领域的公益活动,鼓舞更多的学员为公益事业发光发热。为了创响“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项目品牌,彰显“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项目效应,学校一方面精心策划了“新型农民大学生风采”演讲比赛、“希望的田野杯新农村建设知识抢答赛”等大型活动,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和市教育体育局等主要领导应邀出席担任赛事评委,充分展现了我市农民大学生的风采。整合校内外宣传资源,依托主流媒体架构起立体交叉的宣传网络,使电大宣传遍及城市乡村,触角延伸到网上、网下、校内、校外、市内、市外,大大提升电大开放办学的社会影响。岳阳电大党委书记 陈美中 校长 袁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