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立于1993年的烘焙连锁品牌克莉丝汀,颠峰时期拥有近千家零售门店,其中在上海拥有543家门店多款招牌产品堪称初代网红,至今留在消费者的心中,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上海封闭性场所复工通知?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上海封闭性场所复工通知(上海复工复产后)

上海封闭性场所复工通知

创立于1993年的烘焙连锁品牌克莉丝汀,颠峰时期拥有近千家零售门店,其中在上海拥有543家门店。多款招牌产品堪称初代网红,至今留在消费者的心中。

然而近日,克莉丝汀疑似经营异常的消息在网上发酵,多家门店尚未恢复营业,预付卡无法兑付,客服电话也无人接听。持券持卡的消费者担心:钱要打水漂了吗?

2012年,克莉丝汀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被外界称为“烘焙第一股” 。然而自上市第二年起,业绩便由盈转亏,已连亏九年。这家公司究竟发生了什么?

来源:克莉丝汀官网

多家门店紧闭,欠薪欠租

据新民网报道,近日,不少市民发现,尽管上海已从6月起全面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但家门口、地铁里的克莉丝汀门店却至今迟迟未开。

4号线大连路站内的克莉丝汀门店,原本是不少市民上班途中购买早餐的选择之一,如今却大门紧闭,仅能透过玻窗看到货架上还有少量包装食品。“ 疫情结束后,这家门店一直没开 ,之前我会进去买三明治或者面包当做早餐。”市民罗女士表示,公司福利发过一些克莉丝汀的抵用券,是她进店消费的主要原因。

另据新闻晨报,家住殷行路的钱女士附近有家开了非常有年头的克莉丝汀,今年6月1日后周边其他店都开了,它也没有再开过。让钱女士庆幸的是,手上的面包券早早就用掉了。“印象里这些年, 克莉丝汀门店越来越少了 。去年有个国定假日,我开车路过一家克莉丝汀正想买个面包吃,谁知停好车走过去发现门不开,门上通知的大意是因为假期所以暂时不开。我想假期不正是做生意的好时候吗?当时就觉得这个牌子要不行了,所以赶紧把手上的券都用了出去。”

位于名都路82号的克莉丝汀门店也已闭店,可以确认的是,该店应该是不会回归了。店门前搭着脚手架,有施工人员正在制作全新的门头。一位男士表示,这家面包店已经关了好几个月了,目前他已经接手装修,未来会更换为其他业态。

曹杨路上的克莉丝汀门店也大门紧闭。门口贴出的告示显示,房东已决定将门面收回转租。而不少消费者手上,还有着大几千的预付卡。有消费者表示,“ 我自己的预付卡里还有6700元,我朋友还有8000多元 ,打服务电话没人接,一直打不通。”

据上海电视台新闻坊报道,克莉丝汀妙境店的房东丁先生表示,自己自从2002年起就将新德路上的这处门面房出租给克莉丝汀,对方直至去年前一直按时缴纳房租,但今年的房租至今一分未付。

克莉丝汀位于银都路的中央厨房也停工至今, 工厂和门店的相关员工普遍被拖欠四个月的薪水 ,目前已求助劳动保障部门。

除了在上海,克莉丝汀在杭州的门店也出现经营异常。据钱江晚报报道,杭州一家克莉丝汀门店门口张贴着一份告示,上面写道,“杭州目前有43家本公司直营门店,为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我们暂时对31家门店做了歇业处理,12家门店一直正常经营,正常供应杭州可以独立生产的生日蛋糕类产品。”记者进入店内,没看到面包一类的新鲜货品,货架上摆放的是小果冻等可以长期存放的商品。

总部大门紧闭,电话无人接听

据上海电视台新闻坊报道,位于金沙江路的克莉丝汀上海总部,目前仅剩若干员工留守,楼内漆黑一片。据留守的工作人员透露,该企业目前尚未复工。

据澎湃新闻,20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金沙江路33号的克莉丝汀总部大楼。有些意外的是,沿街大楼外围已拉上一圈警戒线。隔着警戒线,能看到大楼大门紧闭,里面黑漆漆,不见一个人进出。正门上方悬着“甜蜜之家”四个字,靠近路口的大楼侧面写着“克莉丝汀”四个大字,整个大楼看起来关闭已多时。附近的网格巡查员介绍,今天(20日)上午,楼上一块玻璃掉了下来,所以拉起了警戒线。

目前,克莉丝汀官网首页挂出一则简单的橙字通知,称“受疫情影响,我司官网旗舰店暂停营业,恢复营业时间另行通知”,同时称400电话恢复时间根据疫情防控政策确定,若无法打通400电话可在售后QQ留言,届时会有专人回复。

通过某点评网查询可以发现,克莉丝汀位于上海的部分门店已暂停营业,不少门店页面的营业状态虽并显示异常,然而,有媒体顺着搜索结果向十多家门店打去电话, 要么忙音后自行挂断,要么停机,要么无人接听。

另外,克莉丝汀的官方微信公众号,文章更新停留在今年1月,官方微博更新则停留在2020年。

曾为“烘焙第一股”

官网介绍,克莉丝汀自1993年起生产及销售烘焙产品,主要在长江三角地区的黄金地段及主要城市进行营运,包括上海、江苏省及浙江省。截至2012年6月30日,共有972间零售门店,通过好邻居店、地铁店、旗舰店及欧式现烤店吸引客户。

2012年巅峰时期,克莉丝汀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被外界称为“烘焙第一股”。

克莉丝汀上市后开启门店扩张计划,将募资所得的40%左右用于开设新门店,然而门店扩张带来的高成本,迅速拉垮业绩。

今年4月2日,港股克莉丝汀发布2021财年年报。公司在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实现营业收入2.92亿元,同比下降27.70%,归属母公司净亏损1.70亿元,亏损同比扩大54.14%。这已是自2013年以来,克莉丝汀连续亏损的第9年。

截至发稿,克莉丝汀股价仅为0.097港元,总市值为1.18亿港元,成为港股的一只“仙股”。

伴随业绩连年亏损的还有持续关闭的门店,克莉丝汀在2021年年报中坦言,疫情持续蔓延给经营带来了不利影响,2021年该公司继续执行关闭亏损门店策略,共关闭55家门店,而门店的减少也影响了全年收入。

财报还显示,2021年,克莉丝汀的礼券及预付卡兑换的销售额为1.42亿元,约占当年销售额的49%。事实上,预付卡业务曾是克莉丝汀发展壮大的秘诀之一。有很多消费者是因为从各种途径收到了预付卡,才选择到门店消费。而在2016年,由于预付卡兑付出现问题,克莉丝汀还被上海市单用途预付卡协会列入警示名单。

2020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曾采访了一位在克莉丝汀工作了二十多年的人士,其回忆道,“以前的蛋糕都是硬硬的,保质期能有三十天,也都放杂货店卖。而克莉丝汀是专门的蛋糕面包店,推出鲜奶蛋糕,新鲜好吃,很有冲击感,一下子就吸引了顾客。”

一度,每到过年时,克莉丝汀的蛋糕就供不应求,“顾客一进门就会说蛋糕来一个,哪怕蛋糕在运输的过程中有所损坏,边角坏掉之类的,也会被顾客一抢而空。对于当时的顾客来说,能买到就意味着体面,就很满足了。”该人士回忆说。但这份辉煌并没能长久地维持下去,烘焙行业入局者不断增多,消费者对蛋糕不再感到新奇,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克莉丝汀的顾客也在不断流失。“少一点,再少一点,后面再拉也不来了。”

编辑|卢祥勇 杜恒峰

校对|王月龙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新民网、新闻晨报、看看新闻、澎湃新闻

每日经济新闻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