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不到回应的事情,我们不必耗费太多的精力。

我们经常愿意去改变别人,而不愿意改变自己。我们觉得改变自己很困难,但是再一想,如果管好自己都很困难,那么让别人按照我们的意图发生行为的变化,这件事基本上是难于登天。

所以在整个家庭教育当中,我们不能非常强迫家里的孩子一定要按照我们的想法去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我们需要做的事去判断一点:如果我们不能改变他人,那就要改变自己。

鬼谷子把人分成四类:第一类为君子。对于君子,我们不需要去管他,也不需要去改变他,他自己完全形成了一个闭环的系统,不断地内在迭代、不断地提升自己。第二类是小人,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第三类是贪人,特别唯利是图。第四类是愚人,特别容易被骗。

你无法改变别人只有调整自己(改变这件事儿不可强求)(1)

战国时期传奇人物。著名谋略家、纵横家的鼻祖,兵法集大成者,诸子百家之纵横家创始人

对于后三种人,鬼谷子从厚黑角度出发,用不同的方式撬动他们行为的变化。对于小人,就是因为他们非常精细,所以特别胆小怕事,只要威胁他们即可。对于贪人,好利如命,所以直接和他们谈利益,他们自然会按照我们的想法去设计变化。对于愚人,就是忽悠他,上去割韭菜。

孔子在《论语》中以积极的角度讲到如何去帮助别人改变,如何去教育别人。“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如果他自己的内心不明白自己要干些什么的时候,我们不需要去开导他;如果他没有那种想说、说不出来的时候,我们不需要去启发他;如果我们教他东西的一方面,他无法由此推出其他三个方面,那就暂时不用去教他。

孔子的话其实就讲明了一点:任何人,好像是在别人的帮助下有了改变,其实本质上是他内心想变。如果人内心不想有任何变化,是根本不可能有任何改变的着力点的。

老话说得好“医不叩门,道不轻传,师不顺路,卦不空出”。我们不要以见到人就主动说别人身上有什么毛病;如果对方无心向道、心也不诚、或者机缘未到,我们没必要把心法传于他;如果对方不是诚心诚意地想让我们帮他一把,而只是顺口一说,我们没必要帮这个忙;古代封建迷信问卦,“你别上去,我送你一卦”,这不行,卦不空出。所有的这些,都讲究一个机缘。

道家在《道德经》中有言:圣人常擅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道家在传播其道义时常强调这十二字:看人长处,帮人难处,记人好处

你无法改变别人只有调整自己(改变这件事儿不可强求)(2)

每个人都应该把握自己,而不是力图改变他人。很多时候无需花费过多精力改变一个人、一件事,时机到了,变化自然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