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都提到一个问题,就是小朋友读书“不求甚解”,读了半天,不知道读进去了么,有什么收获。的确,很多书适合“泛读”,孩子有兴趣读,能读完就不错了。但是有些书,其实值得孩子去读懂、读透,能引发思考,也就是要“精读”。

但精读怎么做?我们常常没有明确的概念,今天我们向大家介绍一位未网友达人@mzhangad,为了促进8岁儿子在阅读中思考,他们每个月都会做一次精读训练,每次一本书、一个主题,还会通过思维导图帮孩子培养思维能力,效果特别棒!

这篇文章中,@mzhangad很详细地分享了她和孩子的三个精读实践案例,包括两本书《夏洛的网》、《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和一部电影《摔跤吧爸爸》。真的是“教案”级别的分享,特别值得收藏,感谢@mzhangad!

与其在焦虑和抱怨中蹉跎,不如通过我们自己的一点努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孩子带来更好的教育,大家一起加油!

思维导图训练孩子深度读书(为改掉儿子读书)(1)

思维导图这个概念这两年一直很红,但它只是一个工具。最近,我带儿子用了很多,和大家分享一些心得。

1、为什么会去用思维导图?

我用思维导图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帮儿子培养好的阅读习惯。

儿子是个“小书虫”,可他读书不求甚解。他这种阅读习惯,是我正在努力想办法纠正的,说说他的“症状”:

我觉得,这样的读书习惯,一旦根深蒂固地形成,那将是非常可怕的。

我一直鼓励孩子拿到一本书不要急于直奔内容,而是做一些思考和准备,比如:

而读完后,能再思考一下:

这是在培养发散性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也是在建立独立思考的习惯,这些习惯学校很少侧重去教,却非常重要。

在画思维导图之前往往是我给孩子提问或者讨论,而思维导图只是讨论的结果,帮助孩子在脑子里留下印象,孩子有了成就感变得自信起来。

2、说说我们用思维导图做精读的三次实践

还是来说我们具体的实践吧。我家孩子这个月泛读的书有8本,但只选了1本进行精读训练并画思维导图。

我个人觉得那些值得反复阅读、反复推敲琢磨的文学著作比较适合做精读,不同年龄段的小孩看完之后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有些东西不可能马上看懂、理解,可以继续探索研究。

当下次再看同一本书或者不同版本的书的时候,只要看看之前自己的思维导图笔记就能回忆起来,当时没看懂的东西可以继续琢磨推敲,会有新的发现。

一般泛读的书只要搞清楚最基本的Facts就行了,但是对于精读的书,我希望引导孩子形成自己的Opinion,只要持之以恒,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1

用气泡图做《夏洛的网》精读笔记

这个月小书虫选择精读《夏洛的网》并做思维导图。

先说书,儿子读的是中文版(他还没能力读英文版),我读了中英文版(确认了中文版基本翻译了英文版全文,改动不大),并加了一本科普类的书Spider做知识拓展,内容由我讲给儿子听。

思维导图训练孩子深度读书(为改掉儿子读书)(2)

夏洛这本故事的情节简单有爱,适合小孩子,讲的是生活在谷仓的蜘蛛夏洛用它的聪明才智勇敢解救她的好朋友小猪威尔伯,避免被人类宰杀的故事。情节虽简单,但很感人,我都一度落泪,是一部触动人心灵的好作品。

可是怎么引导孩子画导图,让我思考了好一阵。如果只用5W画故事梗概似乎过于简单了,不能引发更深层次思考。(5W-who, what, when, where, why)

我认为这本书的可贵之处是可以让读者悟出一些道理,我自己悟出的道理是关于朋友与生命的意义。

1、关于朋友

站在小猪威尔伯的角度,画出故事中他的朋友们的特性。我们把书中小猪的朋友们划分成了最好的朋友、曾经的朋友、一般朋友和“酒肉”朋友。

思维导图训练孩子深度读书(为改掉儿子读书)(3)

这幅图并不是非常严格地按照思维导图格式画的,我没有给他太多的限制,基本由他自己发挥,想不到的他自己又查了一遍书。

上面的图画完之后我和他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讨论:关于找到真正的朋友、关于学会和不同的人沟通、关于学会包容和帮助朋友,以及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一定要保持乐观向上。

具体不在这里细说了。关于这些道理孩子也许现在不能完全理解,但以后慢慢会有所体会。再说,同样一本书,不同的人悟出来的东西都不一样,我不强加于他,只盼他能够日后看书之后懂得结合自身经验加强思考,最终形成自己的独立观点。

2、关于生命

摘录一段我最喜欢的对话:

“你为什么为我做这一切呢?“威尔伯问道,“我不配,我没有为你做过任何事情。”

“你一直是我的朋友”,夏洛回答说,“这事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为你结网,因为我喜欢你。再说,生命到底是什么啊?我们出生,我们活上一阵子,我们死去。一只蜘蛛,一生只忙着捕捉和吃苍蝇是毫无意义的,通过帮助你,也许可以提升一点我生命的价值。谁都知道人活着该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

儿子对书的结局不太满意,因为最后夏洛死了,不完美了。我试图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导他:

一是人的生命虽然比蜘蛛长很多,但也是有限的,人活着就是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夏洛在他生命过程中帮了朋友大忙,从这点来说夏洛已经实现了她的人生价值,死而无憾。

二是遵循自然规律死去很正常。我找了另一本关于蜘蛛的科普类书籍做拓展阅读,里面介绍了蜘蛛如何结网,如何捕食,如何繁殖。

思维导图训练孩子深度读书(为改掉儿子读书)(4)

在书中提供的网站上得知大部分蜘蛛寿命只有1年左右,很多小蜘蛛出生后就没有妈妈照看。这样一来,儿子没那么难过了,因为他知道了这是自然规律,同时他也为小蜘蛛们会无师自通学会结网的本领表示惊叹。

思维导图训练孩子深度读书(为改掉儿子读书)(5)

不过孩子还是希望大团圆结局,他自己改编了结局:夏洛和威尔伯一起回到了谷仓,开心的生活下去。

关于《夏洛的网》的讨论也告一段落了,一本好的书能让我们回味很久,我们都从阅读中找到了乐趣,这才是最重要的。

2

精读《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是儿子接触的第一本罗尔德达尔的书,立刻就爱上了。问他为什么喜欢这本书,他说情节非常吸引人,特别是当查理拿到金奖券的时候,他都高兴的要跳起来了,他还很喜欢书里稀奇古怪的糖果,看着看着口水都要留下来了。

思维导图训练孩子深度读书(为改掉儿子读书)(6)

我看完这本书马上有一种想和儿子一起玩书的冲动,情节简单易懂但又充满想象力,精读可以有更多的趣味性。于是我们决定拿这本经典文学作品做精读练习。

问题1:这是一本什么书,大概讲的是什么故事?

这是我每次必问的一个问题,当小书虫读完一本书后,我希望他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与别人分享,目的是加强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培养把一本书化成脑中一张图的能力。

小书虫能够很快地说出这是一本小说,故事大概讲的是“几个小孩参观巧克力工厂的故事。”

当我再次试探性地让他再多讲一些内容的时候,他面露难色,沉默5分钟。于是我又和他过了一遍什么是5W,鼓励他讲讲故事里的5W分别是什么,并在脑海中画一幅思维导图,一是为了帮助加深记忆,二是帮助总结概括。如果把5W都画出来了,那么讲故事概要将是非常容易的事,我帮小书虫进一步润色:

贫穷的查理和另外四名幸运的小孩抽中了藏在巧克力中的金奖券,有幸进入神秘的旺卡巧克力工厂参观,他们在工厂主旺卡先生的带领下看到了各种稀奇古怪的糖果和巧克力的制作过程以及一群特殊的工人。参观过程中其他小孩因为淘气不听话接连发生事故,最后只剩下查理参观完整个工厂,成为了巧克力工厂继承人。

问题2:其他4个小孩为什么被淘汰?为什么只剩下查理?查理有什么特点值得学习?

小书虫先画出了五个抽中金奖券的小朋友,我在这里插入了一个关于数学概率的讲解——中奖率。书中提到有个千金小姐为了拿到金奖券,他的爸爸给她买了几十万颗糖,而查理因为没钱只买了2颗糖,很明显查理的中奖率很低,所以查理是名副其实的幸运儿。

思维导图训练孩子深度读书(为改掉儿子读书)(7)

在此之前,我们的思维导图大多用的是最简单的圈圈图,而这次我第一次鼓励小书虫尝试因果关系图。四个小朋友因为贪心贪吃贪玩而发生了意外:有的被压扁,有的变成泡泡,有的掉进垃圾堆,有的被拉长,都很狼狈,最后只有查理留了下来…

下面是小书虫创作的因果关系图:

思维导图训练孩子深度读书(为改掉儿子读书)(8)

但为什么只有查理留了下来?按理说查理应该是5个小朋友里面最饥饿的一个,为什么查理最穷但是却最自律?我们的讨论结果如下:

(1)如果仔细阅读前面几章书会发现他家虽然穷,但是却不缺少爱,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很爱查理,而查理也很爱他们,他十分懂得感恩,非常懂得控制自己的本能欲望,有任何好吃的东西他都尽最大可能与家人分享。

思维导图训练孩子深度读书(为改掉儿子读书)(9)

(2)查理还懂得尊重他人,遵守规则。这从他平时经常去问候爷爷奶奶,虽然很饿却从来不偷吃就可以看的出来。他是个有教养的小孩。

问题3:如果你继承了巧克力工厂,你希望生产什么样的新产品?

思维导图训练孩子深度读书(为改掉儿子读书)(10)

这是我顺着小书虫的兴趣点出的一道题目,我没想到小书虫能够想到这么多稀奇古怪的新产品,在想象力方面我自愧不如,这也是我带孩子完成这篇精读的初衷——不设任何条条框框,顺着故事情节继续玩下去。这个环节我只是充当了记录员的角色,每个都很有趣:

足球巧克力:能在嘴里踢球的巧克力

巧克力书:书上的字能边看边吃,吃完了字还能长出来

巧克力枪:可以同时喂4个人吃的巧克力枪。巧克力子弹永远吃不完

战车巧克力:给坏孩子吃,能弹出巧克力炮弹把嘴巴黏住

头发巧克力:给坏孩子吃,让毛发疯长的巧克力

公仔软糖:给小娃娃吃,吃完之后一整天都不哭

大象巧克力:可以边骑边吃的巧克力。鼻子可以喷出巧克力酱

日记巧克力:吃完马上想到怎么写日记

拉长口香糖:给坏孩子吃,吃完舌头变成变色龙那么长

巧克力笔:一个按钮用来写字,另一个按钮让笔尖喷出巧克力酱

跳高糖:吃完之后人能跳得比天高

看完这么多奇怪的发明,瞬间觉得未来充满希望呢,特别为小书虫感到骄傲。

3

用精读的方法去讨论电影

我也在反思,每个月做精读是否会给孩子带来无形的压力而使他失去阅读兴趣呢?

细细思考,其实两者并不矛盾,只要掌握方法,探索与发现所带来的成就感往往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快乐。

在中国,教孩子如何阅读是一直缺失的,很多孩子会变成死读书,因此我觉得家长有责任给孩子补上这一课。当然快乐和学习两者之间需要达到一定的平衡。

思来想去,在如何引导方面我需要适当地调整:

一是继续引导孩子看不同类型的经典好书,但同时允许孩子适当看一些他爱看的无用的书,从这些无用的书中发现他的兴趣点;

二是持在泛读的书中挑选书籍和孩子一起做精读,但需要提高精读的趣味性,多进行开放式讨论,少考孩子。

碰巧这个月正在烦恼不知道精读什么的时候,周末带孩子看了《摔跤吧!爸爸》,那种做精读的灵感又在我脑中闪现了,因为这部电影实在太有话题感了。突然发现原来电影和书一样,都能够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

思维导图训练孩子深度读书(为改掉儿子读书)(11)

《摔跤吧!爸爸》是一部很催泪的作品,但我发现我和小书虫的泪点完全不一样,我的泪点出现在Geeta在连输N场比赛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打电话给爸爸承认错误的时候,而小书虫的泪点却出现在Geeta最后赢了比赛,被关在屋里的爸爸听到国歌的时候。

这反映出我更注重努力的过程,而小书虫更注重事情的结果。这个是重点想和孩子交流的地方。

问题1:喜欢像电影中Geeta爸爸那样的爸爸吗?为什么?

小书虫说Geeta的爸爸太严厉了,和我有点像。于是我让小书虫给Geeta爸爸和我分别打分,并画一张我的画像,我真的很想知道我在小书虫心目中的形象到底是怎么样的。

在给Geeta爸爸打分的时候他给了80分,他说他虽然不喜欢Geeta爸爸的残暴的训练方式,但是却明白这是为了他的女儿们好,用心良苦。

当给我画像的时候,他找到Anthony Brown的My Mum,直接翻到咆哮的狮子那一页,跟我说:“你就是这样”,太气人了。

思维导图训练孩子深度读书(为改掉儿子读书)(12)

但没想到的是,在写了我N多缺点后,却给我打了85分,还不赖,比Geeta爸爸要高,当我反复向他确认满分是100之后,我了解到,小书虫还是理解妈妈的苦心的。当然这些缺点我也默默记住了,争取以后慢慢改进。

思维导图训练孩子深度读书(为改掉儿子读书)(13)

问题2:撇开电影不说,如果你的爸爸妈妈教你的,和老师教你的不一样的话,怎么办?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看教的是什么。如果是知识的话多思考比较,如果是方法的话选择最适合自己的:

观察看看谁的专业性更强

观察看看双方培养出来的学生谁更厉害,或者谁的工作成果最卓越

查更多资料或询问他人的意见

交换父母和老师/教练双方的意见看法,多问,看看是否会有一方被说服

对自己要有认知,知道什么方法适合自己,最大化地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

思维导图训练孩子深度读书(为改掉儿子读书)(14)

问题3:赢得比赛是多么难的一件事啊,为什么Geeta能做到呢?

有教练爸爸的鼓励与信任,让她发掘出自身的潜力,最终发展成她热爱的事业;

把一个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实现;

有毅力、刻苦、坚持不懈;

有不服输、永不放弃的精神与信念;

胜不骄败不馁,总结失败的教训,从失败中学习并改进;

知己知彼,找到对手的劣势和自己的优势,选择恰当的策略。

思维导图训练孩子深度读书(为改掉儿子读书)(15)

问题4:Geeta这么努力,如果结局她还是输了比赛怎么办?

一直以来,小书虫都非常在乎比赛结果,平时比赛输了球都要哭上好一会儿。正好借这部电影让他了解体育精神,希望他以平常心看待输赢。

比赛输赢结果并不重要,努力的过程最重要,但努力了并不代表必然成功,因为竞争对手也很努力,决定输赢除了努力还有别的因素:运气。不要太纠结于结果,参与了,尽了最大努力,发挥了应有水平就值得高兴,这也是体育精神所在。失败乃成功之母,总结经验教训,大不了重来,没什么好沮丧的。

思维导图训练孩子深度读书(为改掉儿子读书)(16)

问题5:Geeta终于完成了爸爸的心愿了,你觉得她的职业生涯是不是可以结束了?

小书虫觉得不会结束,摔跤已经变成了她自己热爱的事业,她会继续挑战更高的目标。影片结尾时的比赛只是英联邦国家的比赛,虽然是国际比赛,但还不是全球性的比赛,相信她下一个目标可能是奥运会之类的国际大型比赛。

我和小书虫一起研究了一下什么是英联邦国家。

影片中她的决赛对手来自另一个英联邦国家澳大利亚,我告诉他英联邦国家很多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殖民统治过很多国家和地区。

2010年,英联邦运动会参赛国家和地区有72个,属于国际性比赛,但和世界范围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规模相比还差得远,奥运会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

那么问题来了,现实中,Geeta的原型人物到底有没有参加奥运会呢?

帮孩子百度了一下,她参加了2012年的奥运会但没拿到奖牌。她的妹妹和表妹均参加了2016年奥运会。实在太佩服爸爸了,培养了3个世界级摔跤选手。能够登上世界舞台已经是一大壮举,输赢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小书虫说,希望她们不要那么快退役,能在2020年奥运会上看到她们。

思维导图训练孩子深度读书(为改掉儿子读书)(17)

到现在,我们已经做了十几次精读训练。每次结束后,都让我更坚定了信念——精读训练一定要坚持做下去,尽我所能激发孩子的潜能,发掘阅读的乐趣,让他从阅读中获得灵魂的自由,张开手臂拥抱更美好的世界。

最后,多大的孩子适合用思维导图?

最后,被经常问到这个问题,也来说说看法。

我觉得不应该用年龄划分,而应该看孩子的阅读水平和接受程度。别人家分享的经验是不是适合自家小孩一试便知,孩子接受就可以,孩子不接受不必勉强。

一般来说,幼儿园或者太小的孩子因为心智还不成熟,刚刚热爱上读书可能只是因为书本颜色丰富好玩,这个时候就进行思维导图训练无疑又增加了一个负担,甚至有可能打击他们的阅读兴趣,因此不适宜过早的应用。

而进入小学,孩子如果对书本已经有一定认知,喜欢探索发现的话,我觉得可以用思维导图加以引导。

不同年龄段的阅读乐趣是不一样的,小学生阅读的快乐是从探索发现、自我证明中获得的,如果用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孩子找到更多的阅读乐趣,为什么不用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