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飞教育解决方案(改变命运的屏幕火了)(1)

企业介绍

纳米盒是上海进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专为中国学前幼儿及小学生和家长提供学习辅导和成长教育的 APP。

纳米盒提供包括课本点读机为主要功能的众多学习工具、课外兴趣内容,还推出了覆盖语数外全学科的微课伴学微视频内容体系和纳米盒网校课程,覆盖全国五千万小学生家长和孩子。

纳米盒创始人徐进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学专业,曾任职于华为公司,后创办纳米盒,致力于为 1 亿小学生家庭提供在线教育优质与专业服务。

IT 桔子教育系列公开课第二期,纳米盒创始人兼 CEO 徐进对【小学在线课内辅导领域的现状以及趋势】进行了深度解读,以下为直播活动的整理内容:

1

K12 在线教育核心问题之一——商业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平衡和兼顾

K12 在线教育很早已经开始,但一直到 2014 年前后随着资本大量进入,瞬间风起云涌,在线教育进入普通用户的视野。因为我国线下培训辅导市场的巨大潜力,资本对在线教育充满期待和想象力。

经过这么几年,无数创业人创造出很多有创造力的产品,验证了各种有想象力的模式,在互联网摸爬滚打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也确确实实地遇到了一些问题和瓶颈,我个人将这些问题总结为一句话——商业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平衡和兼顾

中国互联网其实是一个非常残酷的战场,流量基本上聚拢在几个巨头手里。作为垂直应用的在线教育领域,首先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因为高昂的流量价格,带来的昂贵的获客成本,这就使得面向线下向来是以价格杀手自居的互联网模式,在在线教育这个领域,仅从价格上获得巨大差异优势的可能性降低很多。

教育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服务领域,对师资教研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以新东方、好未来为代表的一些线下教育机构在这方面有着非常深厚的积累,不是一个创业公司就能够轻易地逾越或者说是复制的。这就导致我们这个领域出现了两类典型的创业公司:

这两类创业团队的融合性也不容易,双方都不是特别能够理解和接纳对方的思维和方式,关注的焦点也有很大的差异,导致双方在对方的领域里面,都有比较明显的瓶颈。综上所述,其实这就是我所认为的核心问题——商业规律和教育规律很难平衡和兼顾,这是我认为当前整个 K12 教育行业当中比较核心的问题之一。

2

市场趋于规范化、多种服务模式未来持续并存

首先,教育的确是一个千亿级别的刚需性市场,资本大量的涌入,各种各样的业务和模式高速增长,基本上每个星期我们都能在各种各样的渠道里面看到教育公司融资成功的消息,而且动辄就是上千万美元或者说上亿,相对于其他行业投资都在逐渐收紧的背景之下,在线教育的资本市场显得有些逆风飞翔、一枝独秀。

在线教育的获客成本特别高,盈利困难。一对一、小班课等各种在线教育形态的商业模式受到巨大挑战。以我们常见的一些比如线上外教 1 对 1 为例,他们的获客成本已经高达 6000 到 8000 左右,即使首单能做到 15000,扣除 40% 到 50% 的师资成本,首单都已经很难盈利。要依赖续费和转介绍才能很好的降低成本。

但最近国家政策变化很快,最近对教育领域管控的也越来越严格,要求教培机构预付费最多只能收三个月,甚至要对教培预付学费进行管控,对在线教育企业可谓是雪上加霜。

因为各种各样的复杂因素,也导致了目前许多教培机构在辅导过程和内容中有很多变形,比如超纲培训,孩子理解不了只能死记硬背,回到学校面对老师教的内容发现都学会了,对课程本身又失去了兴趣,反而干扰到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也偏离了教育辅导的本质。

相对于其他互联网领域,在线教育相对新兴,成熟度也远远达不到很多成熟领域的高度,而且教育本身的特殊性也使得它的发展过程呈现出和其他领域比较不同的规律。

首先,我们都非常认同,国家的教育主权是不容轻视的,用户的权益也不可以忽视。国家政策在最近一段时间开始更加严格规范准入制度,从长远来看,这样的规范化对整个行业是非常有好处的,会实现一个良币驱逐劣币的过程,当然市场是一个非常残酷的过程,我们也希望良币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坚持到春暖花开的时候。

另外,随着在线教育本身的蓬勃发展,无论是针对个体的个性化,还是针对普世大众的众多人群的标准化,多种在线服务模式和它所对应的商业模式一定是会并存的。因为人们的需求是多样性的,通过这样的一些模式的并存来满足不同人群对于不同的教育服务的需求,但是不管怎么样,这里面都是一个商业模式和教育规律平衡的一个过程。

作为一种长远的追求,持续不懈地消除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寻求全民普惠,最终服务于国家的教育战略,才是我们在线教育从业人士最大的理想。

3

全民普惠是纳米盒从事在线教育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

讯飞教育解决方案(改变命运的屏幕火了)(2)

上图是我在创业早期写下来的,也是激发我创业的动力之一。

中国人口众多,地大物博,但中国的教育资源分布严重不平衡,很多优秀的教育资源,无论师资资源,还是内容资源,都严重地向头部城市靠拢,尤其是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聚拢。

所以在线教育的创业人在进入这个领域的时候都有这样的理想,想为改善国家教育资源不均衡做出自己的努力,贡献自己的价值,用技术和互联网将优秀的师资和内容从一线城市输送到更广阔的三、四、五线城市,甚至边远地区。

在这一点上纳米盒也不例外,我们研究了第一阶段线下传统教辅,第二阶段在线师生匹配,这两个阶段都有极强的局限性,所以从最开始我们就选择了直接切入第三阶段,努力去构建比较完整体系的内容平台,内容是教育的核心。

经过 2 到 3 年的努力,我们正在逐渐离开第三阶段,向第四阶段——标准化的服务去实现广阔的覆盖这个方向去努力。我们认为标准化的服务和体验,通过技术的驱动来减少对师资数量的依赖,才可能去实现更为广阔的人群覆盖和更加低的运营成本,全民普惠才是纳米盒从事在线教育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

4

以小学家庭辅导三驾马车为切入点,纳米盒专注 K6 在线教育

纳米盒的定位是小学在线教育专家。我们来解读几个关键词:小学,与众多 K12 教育厂商不同,我们专注于小学,也就是大家所说的 K6 阶段;在线,互联网是我们提供教育服务的主要平台;教育,纳米盒是一家教育公司,我们向用户直接提供教育价值服务。

纳米盒是一家严格意义上的 B2C 小学在线教育企业,我们聚焦 K6 阶段,因为这是父母帮助孩子培养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家庭场景下,我们为孩子提供完整的、闭环的、包括语数外在内的在线教育辅导服务,为这个阶段的父母们排忧解难。

纳米盒为什么专注于 K6,而不是 K12,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我很清楚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孩子的差异非常巨大。在小学阶段父母所承担的家庭学习辅导的职责更加直接,到了中学之后,孩子基本上脱离了父母的管辖,甚至对学习的辅导,家长开始变得有心无力了。

对于绝大多数初为人父人母的家庭,父母在家庭辅导当中本身也是需要帮助的。有些父母因为工作繁忙等种种原因会选择一种甩锅式的方式,把孩子直接送进机构或者老师。

因为上述这些因素让我相信,很难有一款产品能够同时满足孩子 12 年的需要。所以我们聚焦在小学领域,先把他们小学阶段的问题解决好,于是就有了纳米盒这样一个产品。

纳米盒的主要服务场景是我们的家庭,更加准确地说是处于小学阶段孩子的家庭,我们仔细回忆起来发现,在没有互联网之前,传统的小学生家庭里面父母为孩子选择学习辅导产品的时候其实有「三架马车」

讯飞教育解决方案(改变命运的屏幕火了)(3)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纳米盒为家庭提供了相应的在线产品和解决方案,来作为对家庭场景的一些补充,正如电子商务与零售购物,电子商务发展十年也并没有把线下的超市或者卖场杀死,而是更好的和线下零售场景进行融合和整合。

讯飞教育解决方案(改变命运的屏幕火了)(4)

纳米盒在线解决方案当中三个典型的产品:

作为一家创业四年多的小学在线教育企业,我们秉承着这种全民普惠的在线教育理念。纳米盒的思路非常质朴,以高品质的深度教研的内容和产品,加上足够亲民的价格,来实现多层次的消费群体的覆盖,为中国一亿小学生家庭提供专业化的优质的在线教育服务,努力去实现商业利益和教育规律的融合和平衡,这就是纳米盒在线教育的核心理念。

在最后的提问环节中,徐总对听众关于技术推动在线教育变化、资本对教育持续热情的看法以及对入场者的建议等问题进行了回答,下面是内容整理:

随着 5G 到来,人们通讯的宽度会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宽泛,带宽本身和传输速率也会急剧加强,相信在教育领域当中,在线模式下场景的还原,包括是通过 5G 网络实现类似智真会议的学习场景与模式,会在 5G 网络成熟以后有所展开,毕竟在线教育即便回到个体家庭当中,教室与课堂场景的真实性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AI 的发展对教育输送者,即教育的服务者会有比较大的帮助。如何利用 AI 技术把老师的教学服务进行固化,相对真实的还原,毕竟优秀师资的缺乏是永恒的话题,AI 的发展在这方面应该会有所建树。无论针对个体的自适应的可能性,还是凝结固话还原教师教学过程当中,相信两者结合,会有令人激动的产品和服务出现。

从我自身教育创业经历来看,很重要的秉持八个字: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起点都一样,终点各有不同,当我们创业前行的时候,可能会因为各种因素使我们忘了为什么出发,这八个字是每一个创业人都需要去铭记的,尤其是当进入在线教育这个领域之后,对于互联网本身的残酷性和对教育本身的规律性,都需要有比较清晰的认知。

一个社会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只剩下两个问题,一个是教育问题,一个是医疗问题。

资本对于教育行业非常热情,投资频次很高。我个人非常理解资本的愿望,这里既有理想也有逐利的过程,这个领域的发展也的确需要资本的注入,感谢资本对在线教育领域的关注。

当然,因为教育领域本身的特殊性,周期会比较长,我们也期待不管是用户,从业者,还是资本,对于教育领域需要有一点耐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