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毛主席和老朋友斯诺聊天,斯诺问他:“你觉得在你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候是什么?”毛主席思虑良久,长叹一声:“红军过草地时,和张国焘的斗争。当时党内面临分裂,甚至有可能发生内战。”1935年9月,由于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与军阀主义影响,红军召开了俄界会议,会议决定红军继续北上抗日。红四方面军被张国焘分裂南下,剩下红一红三方面军八千余人,被改编为工农红军陕甘支队。

经过讨论,红军决定前往陕北,那里靠近苏联,离国民党权利范围较远,有利于红军的长久发展。但是,想要前往陕北,必须要经过一道天险:腊子口。当时,红军不仅党内矛盾重重濒临分裂,国民党反动派也在对红军围追堵截。腊子口是北上进入陕北的唯一可行通道,而顺白龙江南下的通道,已经被国民党死死围住。而且如果不能快速突破腊子口,等到敌军合围成功,红军就无路可去了。

以弱抗强开始长征主要内容(长征路上天险一仗)(1)

腊子口的悬崖

当时,负责阻击红军的是国民党将领鲁大昌,他在腊子口部署了三个营的兵力。红四团承担了进攻腊子口的任务,腊子口的地形非常险峻,两边几乎是90度垂直的悬崖,最窄处的山谷不到30米宽,谷底是水流湍急的腊子河,连接河两岸的只有一座窄窄的小桥。在红军的对岸就是敌人驻扎的营地。

敌军早早占据了有利地形,在河对岸紧贴着山体修建了碉堡群,并部署了重机枪排防守,顺着河流布局了一系列的防御驻队和弹药库。由于两岸都是垂直的绝壁,红军想要跨过河流,只有通过这座小桥。最初,红军派一个营冲锋,遭到敌人猛烈地火力攻击,不得不退了回来。腊子口地势险峻,队伍无法展开,只能小股偷袭。为了尽快突破包围圈,团长黄开湘和政委杨成武亲自去前线侦查了一番,有了两个发现。

回到营地后,黄开湘让将士们集合起来,说出了自己发现的敌人弱点:第一,敌人的碉堡没有修建顶盖;第二,两侧的悬崖上敌人没有防御部队。我们现代人看到这两个“弱点”,可能会很震惊,这居然是弱点吗?可就算是弱点,怎么还能从悬崖上进攻碉堡呢?事实上在当时的红军眼里,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撑着他们,可以突破一切险阻。红军向来有军事民主会的传统,大家一起集思广益。

以弱抗强开始长征主要内容(长征路上天险一仗)(2)

敌军碉堡遗址

经过一番讨论,红军得出了一个大胆的作战方略。既然敌人没有在碉堡上加盖,同时两侧悬崖也没有防守,那么我们可以从山崖上迂回突袭,直接攻击敌人的碉堡,向碉堡内部投掷手榴弹,炸毁核心区域,再配合部队的正面强攻。这个计划听起来非常艰难,但是红军已经别无退路了。此时,一个难题摆在了红军面前,因为悬崖太过于陡峭,导致将士们很难爬到山崖上方。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一个红军小战士站了出来。

这个小战士的名字,已经没有办法考证,只知道当时其他战士叫他云贵川。红军经过贵州时,他就参加了红军,后来跟着部队一路来到云南、贵州,最后进入四川,由于小战士自己没有名字,所以其他战士就叫他云贵川。此时的云贵川只有16岁,他是苗族人,从小跟着父亲上山摘草药,练就了一身攀岩走壁的本领,这时候正好派上用场。

云贵川从桥底下偷偷游到了河对岸,来到悬崖下。他拿着一个带着铁钩子的竹竿,这个竹竿非常的长,可以勾住悬崖上的树枝,再攀着树枝向上爬。同时,云贵川还要砸好钉子,搭好绳子,便于后面的战士爬上悬崖。山下的战友们一直紧张地盯着他,生怕有什么闪失,直到云贵川顺利爬上悬崖顶端,众人才松了一口气。因为仰着头的时间太长,很多人的脖子都酸了。

以弱抗强开始长征主要内容(长征路上天险一仗)(3)

计划有了实行的可能性,黄开湘马上做出安排。他亲自带领一个团的战士们攀爬悬崖峭壁,杨成武率领其余士兵,从小桥的正面猛攻。黄开湘估计凌晨3点左右就能到达悬崖顶,他会发射一红一白两枚信号弹,此时山下的部队再配合总攻。计划敲定,黄开湘开始攀爬山崖,云贵川在上面接应。这场战役意义重大,林彪都来到了前线。晚上九点,战斗正式打响,云贵川小战士放下绳索,黄开湘率领战士们向上攀爬。

红军六连同时向着敌军的堡垒冲锋。一开始敌军并没有发射弹药,等到战士们经过桥面,向碉堡下聚集的时候,才开始火力攻击扫射。红军冲锋没成功,敌人也不敢前进一步,双方开始打起嘴仗。红军说:“缴枪不杀,还给你们发大洋。”敌军愤怒道:“你们就是打到天亮也打不赢的!”一番谈判过后,双方都不愿意让步,战斗再次打响。凌晨两点,还是难以分出胜负。此时的杨成武非常焦急,约定的时间快要到了,可是悬崖上还没有准备好的迹象。毛泽东也非常紧张,派人询问悬崖突击队到哪里了。

如果时间再拖下去,国民党的援军就要赶来,那时候再想攻克腊子口就难了。然而敌军此时也很焦急,国民党将领梁应奎被红军猛烈的攻势弄怕了,感觉自己可能无力支撑,不停地催促后方援军赶紧赶到。约定的3点到了,信号弹并没有升起,4点,5点,依旧没有音讯,红军部队依旧苦苦支撑。杨成武当机立断,派出了突击队,从小桥下方偷偷转移到河道对岸,两路一同突袭。就在突击队到达地点时,山崖上一红一绿两颗信号弹冲天而起,成功了!全军欢腾起来,最后的总攻打响了。

以弱抗强开始长征主要内容(长征路上天险一仗)(4)

此时的敌军震惊的发现,他们竟然遭到了空袭!炮弹和手榴弹从天而降,没加盖的碉堡里爆炸四起。正面的红军也发起了最后的冲锋,侧后方也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了突击队,把国民党后退的路都给堵死了。整个碉堡阵地乱做一团,意想不到的战术把敌人的心理击溃,纷纷四散而逃,又被侧后方的红军突击队围了个正着。我军一鼓作气,直接打到了敌军的大营。

国民党将领梁应奎被红军直接打到了眼皮子底下,他眼见周围的士兵都慌做一团,沉稳道:“我们还没有输!援兵马上就要来了,我们就可以反攻回去。”梁应奎苦苦支撑,想等到援兵赶来。但是,他并没等到想象中的部队,而是只收到了几箱迫击炮弹。原来,岷县的鲁大昌接到增援的命令后,觉得自己手上就剩一个特务团了,并不想出兵,就命令12师出兵。但是12师也不乐意,反而想趁着鲁大昌手上兵力空虚,把他赶出岷县。

双方勾心斗角的结果,就是梁应奎没有等到该来的援兵。他愤怒地打完了这几箱炮弹,带着部队撤出了腊子口,红军这一战顺利结束。天险的地形,四面都是追兵,红军又一次凭借着超强的行动力,和坚定的信念,又一次取得了胜利的奇迹。腊子口一战,在我军历史上意义深远,不仅打通了前往陕北的要道,为红军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以弱抗强开始长征主要内容(长征路上天险一仗)(5)

攻下腊子口后,杨成武想起了云贵川,询问其他战士:云贵川呢?战士眼含热泪地说道:“山崖太高,手榴弹还没扔到碉堡就炸了。时间紧迫,来不及想别的办法,云贵川抱着手榴弹,跳进敌人堡垒中。”手榴弹应声爆炸,云贵川也消失在了爆炸中。身后的战友们看到了这一幕,纷纷冲进火海,有的奋力投掷手榴弹,有的将手榴弹拴上石头投掷,终于将敌人的碉堡炸毁。

直到现在,也没有人知道云贵川的真实姓名,他就像在革命道路上牺牲的千千万万无名英雄一样。攻克腊子口的第二天,司令员彭德怀来到腊子口,他感慨道:“这样的天险,不知道我们红一军团的英雄们,到底是怎样爬上峭壁的。”两侧的峭壁上,铺满了手榴弹爆炸过后的弹片,可想而知,昨天晚上是一场多么激烈的战斗。

以弱抗强开始长征主要内容(长征路上天险一仗)(6)

红军一刻也没有停留,直接向岷县的鲁大昌部队奔去。鲁大昌闭门不出不敢应战,红军一鼓作气击退了敌人,并缴获了数十万斤粮食,大大补充了我军的物资。红军来到哈达铺后,毛泽东看到了当地的报纸,得知在陕北有一支红军队伍,已经颇有规模。毛泽东大喜过望,在关帝庙召开了会议。这场会议明确了红军接下来的动向:前往陕北,与徐海东率领的红25军会合。

腊子口战役,是长征路上的最后一次大战,也是最险峻的一战。过了腊子口,红军找到了新的方向,也扼杀了蒋介石试图将红军困死在雪山的企图。红军用兵大胆,步兵干了空军的活,很长一段时间,蒋介石都对此心有余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