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的教育学费(平民想补英语也便利)(1)

长沙民国教育档案展于2017年7月6日开幕 长沙市档案馆长沙市图书馆主办

陈先枢策划撰稿

民国的教育学费(平民想补英语也便利)(2)

陈先枢撰前言

民国的教育学费(平民想补英语也便利)(3)

青年会平民学校和英语学校:想不到平民想补英语也便利 | 长沙民国教育档案展

民国的教育学费(平民想补英语也便利)(4)

民国的教育学费(平民想补英语也便利)(5)

本展版包括基督教青年会平民学校的档案照片和英文专修学校的招生简章

基督教青年会原是青年职工宗教团体,下设 “德、智、体、群”四育运动的社会活动机构。1912年传来长沙,先后以浏正街和西牌楼雅礼学校旧址为会址,1926年迁入大四方塘(今天心区一路吉祥巷)。

1922年,青年会以长沙为“平民教育试验区”,并派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前来协助。青年会借长沙各小学教室,招收学生10000名,分为100个班,免费供给灯油、书籍等用品,兴起了平民教育。课程是识1000个字,叫做“千字课本”。

下面这张档案照片,就是长沙基督教青年会平民学校于1922年12月举行第二次毕业典礼的合影。其地址当是西牌楼雅礼学校旧址的空坪,周围民房密集,粉墙黛瓦。坪地上,平民学校的毕业学生排成一个图案,外面的大圆圈象征团结,圆圈内的等边三角形加上中间站立的一个人则为青年会的会徽,寓意其所提倡的“德、智、体、群”教育方针,别开生面,颇有新意。

民国的教育学费(平民想补英语也便利)(6)

1922年长沙基督教青年会平民学校毕业典礼

长沙青年会智育部主任干事是英国人费雅,他的长沙话说得很好。智育部办有英文夜校和日校、英算补习班,后来又办了一个青年中学。学校除了上课外,还利用青年学生好动的特点,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青年会的社会活动。英文夜校和青年中学培养了一些青年会的工作骨干,如全国协会的副总干事江文汉、上海青年会的总干事杨怀僧,都是由英文夜校毕业后以青年会工作为终生职业的。张以藩从青年中学毕业后,担任长沙青年会的总干事20余年。

青年会英文学校于1938年长沙大火后停办。抗日战争胜利后,于1946年恢复办学,定名为长沙中华基督教青年会英文专修学校。学校以“便利职业青年进修、协助学校学生补习、造就英文人才适应社会需要”为宗旨。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班。

民国的教育学费(平民想补英语也便利)(7)

长沙中华基督教青年会英文专修学校招生简章

民国的教育学费(平民想补英语也便利)(8)

长沙青年会的总干事张以藩及夫人朱铁蓉

张以藩(1906—1957),字次鄂,长沙人。1937年任长沙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湖南省难民救济处总干事。1938年11月任长沙火灾临时救济委员会救济组组长,其夫人朱铁蓉也致力于救济工作。1939年张以藩任湖南省第一届临时参议员。1946年任湖南救济分署副署长。后赴美留学,获法律博士学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湖南省基督教三自爱国委员会副主席、市政协委员兼副秘书长等职。1957年因在整风会上作“要法治,不要人治”的发言,而遭批斗,含冤投江自尽。1978年以后平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