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食堂内悬挂着倡导节约的宣传横幅 记者 熊琦 摄,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主题班会?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主题班会(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主题班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食堂内悬挂着倡导节约的宣传横幅。 记者 熊琦 摄。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罗蓉婵

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近年来,从坚决清理整顿“舌尖上的浪费”“酒桌上的应酬”,到发起“光盘行动”的餐桌新风,我国“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全社会厉行节约的良好风尚正在形成。但随着人们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大到集体、单位,小到家庭、个人,餐饮浪费现象仍然存在,有的甚至触目惊心,爱面子、讲排场、好攀比等过度消费还不同程度存在。也正因如此,厉行节约、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更应当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买米买面解决三餐本是生活里最稀松平常的事情,从云南来看,这件老百姓的餐桌事,却是由很多环节、多个领域共同支撑。

云南受制于耕地资源有限、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科技水平不高、种粮比较效益偏低等因素,全省粮食产能不高,粮食产消缺口大,其中,以稻谷为主的口粮结构性缺口尤其大,除了以薯类为主的其他粮食作物能够满足消费以外,其余品种均需从省外大量调入。

相关报道显示,2013年,全省粮食总供给2316.54万吨,而总需求则达到2525.37万吨,供需仍然相差208.83万吨。云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2018年度部门决算中的一组数据则显示:2018年收购粮食148.48万吨、调入粮食554.8万吨。紧平衡是云南粮食发展的长期趋势,云南近十年粮食调入量增幅远远大于粮食产量增幅,省内粮食平衡主要靠省外调入量来实现。

外调,只是粮食走到云南人餐桌的末端环节。种粮人种出的是稻谷,吃粮人要吃的是大米,从田间到餐桌,要经过育种、制种、播种、田间管理、收割、收购、运输、整理、储存、检测、加工、销售等诸多环节,才能到达消费者的餐桌。

朱子家训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人们不能因为觉得吃粮容易就可任意浪费,认为自己花钱的事,便可任性为之。

遏制餐饮浪费,首先要强化社会风气的“软引导”。俭以养德,于国家、于社会、于个人,都是滋养品性的养料。“舌尖”不浪费,正是要求我们从一粥一饭里,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从内心认识到重要意义,进而外化为自然而然的行为,形成一种自觉的高尚情操,逐步形成全社会的共识。

遏制餐饮浪费,还要强化长效机制的“硬约束”。加强立法、强化监管,从各个层面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餐饮浪费的“指标红线”,同时,加强监督检查,鼓励节约,整治浪费。

日储一勺米,千日一石粮。勤俭节约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每一顿饭吃得简简单单、干干净净、热热乎乎。让一个人的“光盘行动”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单位、一个群体,进而加快成为社会风尚。让每一张餐桌,都能成为文明生活方式的开始,成为传承优良品德的起点。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