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部队为了补充兵员,“拉壮丁”成了常用的手段。那么,这些壮丁进入部队后会遭遇什么呢?今天咱们看看一个16岁少年的遭遇,就会明白了。

新兵训练班长讲真实情况(一个壮丁的回忆)(1)

民国成都商铺

四川少年李亚雄家中十分贫困,每天吃不饱饭,实在没办法,1948年秋来到成都城内一家公司当杂役。杂役和学徒不同,学徒还能跟着师傅学些本事,杂役每天只能扫地擦桌子,端茶倒水,干一些杂活。

晚上,李亚雄关了大门,然后在门后摆两条长凳,架一张木板当床铺,睡在公司里。按照约定,李亚雄第一年没有薪水,只是吃饭不要钱。一年以后继续干,每个月能拿到一斗米。那个时代,能吃上饭已经不错了,李亚雄感觉很满意。

1949年5月,李亚雄16岁了,在公司当杂役还不到一年,还是身无分文。此时,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节节败退,成都城中一片混乱,公司基本是瘫痪状态。眼看着饭碗不保,李亚雄心中也十分着急,就想着另谋一份差事。

也是巧了,公司会计的哥哥在郊外的国民党军中当医生,于是会计写了一封介绍信,让李亚雄带着信去驻地,在部队医院讨口饭吃。李亚雄十分感谢,心想着在军医身边干活,应该不用上战场,还是不错的。

很快,李亚雄收拾了几件衣服,背着包袱离开公司,直奔成都北郊去了。结果走到半路,忽然遇到两个国民党士兵,他们拦住李亚雄,要结伴而行。李亚雄心中感觉不妙,于是说:“我又不认识你们,凭什么要和你们一路走?”此话一说,对方立刻变了脸色,恶狠狠地说:“小兄弟,明说吧,现在国难当头,人人应该当兵卫国,今天就跟我们走吧。”


李亚雄当即明白,这是遇到“拉壮丁”了。

新兵训练班长讲真实情况(一个壮丁的回忆)(2)

拉壮丁

四川档案馆现存资料记载,国民党兵源不足,“拉壮丁”在各地越演愈烈,甚至到了“路断人稀,十天八天都见不到过路客”的情况。后来发展到“役龄壮丁是已无多,兵员日行枯竭”,所以也就不顾年龄大小,很多孩子都成了壮丁。

李亚雄早已听说“拉壮丁”的遭遇,也不敢反抗,只能边走边解释,自己就是要去当兵的。但是这两个士兵根本不搭理他,一路推推搡搡,把李亚雄带到了郊外一个大院子里。

这里是木制结构的青瓦房,分成前后院,后来李亚雄才知道,这里驻扎的是国民党新编陆军第95军直属辎重团三营八连。

李亚雄被带到院子里,一群士兵就围上来看热闹,他赶紧掏出那封介绍信,要给长官看一看。一个自称连长的军官,看了这封信后,直接说:“我就是你要找的人,你到地方了。”这话十有八九是假的,但李亚雄也不敢多问,只好留了下来。他被分配到班里之后,领了一身军服,还有草席、被子等东西,就算是正式入伍当兵了。

李亚雄原以为当了兵就能吃饱饭,可现实并非这样。按照规定,每个士兵每天配额(旧衡制)24两粮食,合现在1斤半,再加上一定量的菜,按理说足够吃饱了。但是,国民党军队克扣粮饷十分严重,根本不可能足额发放。

举个例子,1938年四川邻水县拉壮丁若干人,当年10月10日壮丁第三十六大队队长李勋民向上级汇报说,有三名壮丁没穿上衣。询问他们什么原因,“据称自临水出发第一日吃半生半熟之饭一餐,次日只吃稀饭一餐……长途行军,腹饿不堪,乃将身着便服之上装卖作吃饭之用等,语毕泪如雨下。”

运气好一些的壮丁,遇到一个不太贪的上司,还能勉强吃上饭。若是遇到一个贪得无厌的长官,每天都饥肠辘辘赶路,因饥饿和劳累病亡的情况十分常见。所以,能不能吃饱饭,是壮丁要过的第一道关。


一开始,李亚雄真的吃不饱饭。

新兵训练班长讲真实情况(一个壮丁的回忆)(3)

国民党士兵

李亚雄后来回忆,那时候一天三顿饭很难吃饱。一般情况下,早上就是一大锅稀饭,每个班能分到两三勺胡豆。胡豆都是干炒之后用水泡胀,然后加点盐拌一下当菜吃。中午和晚上,院子里放着一大筲箕的蒸米饭,每个班发一盆菜,一般都是萝卜白菜,简单放一点盐、豆豉和辣椒,煮熟了就能吃,很少有油水。只有每个月的初二、十六两天,能见到一点点肉。

军官有单独的小灶,全连士兵则集合在一起吃饭,还必须等待命令才能吃,不然会被罚站。那时候大家都是抢饭吃,新兵根本抢不过老兵,常常挨饿。李亚雄刚到的那几天,饿得走路都打晃,越来越瘦。

后来,班长陈海云看不过去了,就偷偷告诉李亚雄吃饭的“技巧”。比如早饭,李亚雄原本盛了一碗稀饭,吃完后再想盛第二碗,早就被别人抢完了。班长告诉他,以后盛好第一碗饭,端着回去的路上,就要不停用筷子搅动,同时不断吹气,这样就能让碗里的饭快速降温,吃饭的时候要转着碗边吃,这样才吃得快。第一碗快速吃完,就有机会吃第二碗。

中午和晚上吃饭,也有技巧。首先,第一碗不要盛太多,开饭口令一下立刻拼命吃饭,几口吃完碗里的米饭,赶紧去盛第二碗。盛饭的技巧很重要,如果能抢到木勺,一定要多盛几勺,把碗里的米饭压紧实。

如果抢不到木勺,就把碗往筲箕里一扣,用力按住旋转,这样碗里的饭就能压得又紧又多。第二碗饭盛回来之后,别着急吃,先抢菜,等菜吃完了再吃饭。掌握住这些技巧,肯定能多吃一些,就不容易饿肚子了。

李亚雄学会了这些技巧之后,果然能够多吃一碗饭,不用再每天饿肚子了。


让李亚雄印象深刻的另一件事,就是班长做手术。

新兵训练班长讲真实情况(一个壮丁的回忆)(4)

国民党士兵

缺医少药在国民党军队中很常见,营连一级基本不配备医疗设备,军医也不下连队,长官很少管手下士兵的死活。所以,一旦得了病,只能硬扛着熬过去,熬不过去就是死路一条。

李亚雄班里有一个40岁左右的张姓老兵,身体还算壮实,但屁股上长了个硬块,比鸡蛋稍大,已经化脓了。老兵被折磨得整天哀嚎,后来只能趴在床上,半夜疼得哭爹喊娘。但是,像他这种底层大头兵,根本没有机会找军医做手术,只能熬着。

有一天,班长过来掐了掐他的屁股,说了句:“是时候了,动手吧。”原来,班长要亲自动手术。

早上吃完饭,班长叫了几个士兵,搬来一条又宽又结实的长木凳,让张姓老兵脱了裤子趴在上面。之后,几个士兵有人按住他的手,有人按住腿,有人抱着头,不让他动弹。班长让人从井里打来一盆凉水,然后准备了一大堆草纸。

班长抽出自己的匕首,在油灯上烤了一阵子。之后,他嘴里含了一大口凉水,然后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呈八字形在痈疮周围轻轻按压。张姓老兵疼得大喊,不断扭动着身子,仿佛浑身都在颤抖,额头上全是汗水。

按压了一小会儿,他好像已经疼得麻木了,不再挣扎。班长一看时机到了,于是轻轻用匕首靠近痈疮,嘴里的水噗的一下喷上去。此时,张姓老兵似乎受了惊吓,身子一拱,撅起了屁股。班长毫不犹豫手起刀落,一下子在痈疮上开了个大口子。

张姓老兵惨叫一声,当即昏了过去。他屁股上的痈疮冒出了大量脓血,班长不断用手挤压伤口的周围,脓血流出来,凳子上、地上到处都是,旁边的士兵不断用草纸擦拭。

挤了一阵子之后,班长又双手掰开伤口,让旁边的士兵用凉水冲刷。一遍一遍地冲洗了一阵子,伤口里的脓血不见了,逐渐流出了鲜红的血,也能看到肌肉了。班长这才从旁边的人手中接过一大包事先准备好的草药,使劲按在伤口上。过了一会儿不流血了,再盖上草纸,用绑腿布捆好。

在旁边观看的李亚雄,完全呆住了,大气都不敢出。没想到,张姓老兵没多久就好了,活蹦乱跳的。据说,为了这次手术,他支付了一个月的薪水。


“壮丁”如果敢跑,只有死路一条。

新兵训练班长讲真实情况(一个壮丁的回忆)(5)

拉壮丁

很多的人都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拉了壮丁,他们可能有家有孩子,不可能安心当兵的。所以,大多数壮丁都想逃跑,但逃跑只要被抓回来,轻则挨一顿毒打,重则丢了性命。

1949年9月初,李亚雄跟随连队转移到了沙河场,驻扎在公路边的农家院子里。当时队伍兵源不足,各部队都要自己想办法“补充兵员”,实际上就是“拉壮丁”。

不久之后,有王姓叔侄二人,叔叔60岁左右,侄子20岁出头,都是农民,外出办事路过这里被拉了壮丁,编进了不同的班里。新来的壮丁容易逃跑,所以连队专门安排了人监视着他们。

没想到,有一天下午,侄子假装上厕所,脱下军装翻墙跑了。连长知道这件事,当即派人去追捕,同时把他的叔叔绑在了树上。当天晚上,逃跑的侄子被抓了回来,吊在了树上。

逃跑的壮丁必须毒打,这是杀鸡儆猴,不能让其他新兵有侥幸心理。所以,连长让人用皮鞭使劲抽打叔侄二人,把他们打得哭爹喊娘。叔叔被打得受不了,大声求饶,但是侄子嘴硬,只是大声喊叫,就是不求饶。

新兵训练班长讲真实情况(一个壮丁的回忆)(6)

壮丁“光荣证”

连长让他们交代,是怎么密谋逃跑的,叔叔大喊冤枉,说自己这些天都没和侄子说过话,不可能有机会密谋。连长于是把叔叔放了下来,然后让侄子回答,以后还会不会逃跑。这个小伙子也是嘴硬,就是一句话不说,气得连长让人用扁担使劲抽打,把他打得昏厥过去。

最后,这小伙子也一句话没说,他的腿被打断,连路都走不了了。连长一肚子气,只能让叔叔照顾侄子。但连队也不能养着这个残疾的小伙子,熬了两天之后,连长让他们叔侄脱下军装,离开了。

这叔侄两人,其实已经算是幸运的了。如果遇到一个更狠的军官,能把人活活折磨死,最后还要克扣一笔丧葬费(士兵死亡上级要发丧葬费)。能活着离开这里,算是壮丁中运气比较好的了。

李亚雄在队伍中待了几个月,成都解放后不久,他就回家了。从他的回忆中可以看出,百姓苦,壮丁苦,国民党不得民心,失败是必然的。

,